一头食蟹海豹的病理解剖及死因研究.docx
《一头食蟹海豹的病理解剖及死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头食蟹海豹的病理解剖及死因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头食蟹海豹的病理解剖及死因研究食蟹海豹(Lobodoncarcinophaga),又名锯齿海豹,是南极特有的海豹之一。在分类学上从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鳍足亚目(Pinniped),海豹科(Phocidae),食蟹海豹属(Carcinophagus),本属仅食蟹海豹一种(陈万青等,1992)。在南极地区,食蟹海豹是种群数量最多的鳍足类动物(Joir-isandDHert,2016),其种群估计有15003000万头,广泛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上,呈环极状分布(Laws,1977,1984)。食蟹海豹喜独栖,在冰面上移动
2、迅速;其头部相貌特殊,面部甚长,吻端圆钝,拱嘴颇像猪,体呈纺锤型,成年体长可达2.6m,体重200300kg,雄性略小于雌性(Hckstdt,2015)。在南极分布的6种海豹中,食蟹海豹的牙齿构造最为特殊,颊齿复杂,上、下颌各有5枚颊齿,各齿的主尖头前有1个、后有3个齿冠尖头,上、下颌咬合时牙齿互相交织,构成独特的滤食器官,适于从海水中滤食磷虾。食蟹海豹在远洋和斜坡区几乎专一以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为食,而在近岸区则以水晶磷虾(E.crystallorophias)为食,磷虾占其食物组成的90%以上(Adam,2005)。2014年11月20号,我国南极长城站越冬队员在南
3、极菲尔德斯半岛野外调查期间,于智利海军站旁的雪地里发现1头死亡的食蟹海豹。鉴于该物种主要生活在南极的浮冰区,样品较为难得,且目前我国对南极海豹的研究工作还特别有限,遂将其用雪地车运回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并于第二天对其进行了外部形态测量和病理解剖。该食蟹海豹的表皮和骨骼后经雪龙船运回国内,制作成表皮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各一具,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普馆。本文报道了该食蟹海豹的外部形态参数和病理剖检结果,可为我国食蟹海豹的研究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1研究方法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解剖主要参考文献的方法(BrydenandErickson,1976;陈万青等,1992;Lawsetal.,2003
4、),各外部形态参数定义如下(图1)。体长(Bodylength):指从鼻端至尾末的直线距离;体全长(Totallength):指从鼻端至后鳍足末端的直线距离;体背长(Bodycurvilinearlength):自鼻端至尾末沿体背外表测量的曲线长;体背全长(Totalcurvilinearlength):自鼻端至后鳍足末端沿体背外表测量的曲线长;腋下体围(Axillarygirth):前鳍足基部后方测量的体围;最大体围(Maximumbodygirth):身体最粗处测量的体围;前鳍足外缘长(Anteriorinsertiontoflippertip):自前鳍足基部前侧至鳍足末端的直线距离;前鳍
5、足内缘长(Axillatoflippertip):自前鳍足基部前侧至前鳍足末端的直线距离;后鳍足长(Lengthofhindflipper):自后鳍足的基部至后足脚的末端的直线距离;尾长(Taillength):自尾基部至尾末端的直线距离;口裂长(Nosetiptomouthcorner):自鼻端至口角处的直线距离;2结果2.1外部形态描绘和测量该食蟹海豹为成年雌性个体,吻部较长,通体呈亚麻色,但在背部和侧面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斑。前鳍肢和尾鳍为深色。体长231cm,体全长261.5cm,体重约130kg;体型非常消瘦,体表相对完好,但右眼部分缺失,在右前鳍肢的后方有一直径约6.0cm的圆形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头 海豹 病理 解剖 死因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