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杂志)2014年第六期一、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一)数据来源为了对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本课题组于2013年寒假期间开展了一项以农村老人为对象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即其子女至少有一个于调查期间外出务工)和非留守老人(即其子女于调查期间均未外出)。此次调查采取老人口述、调查员填写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21份,剔除内容填写不全、有逻辑错误样本57个,有效样本数为1364个,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73%和90.93%。其中留守老人和非留守老人的样本数分别占71.68%和28.32%,本
2、文使用的是留守老人的相关数据,共978个样本,占收回问卷的68.82%。样本的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二)样本信息在被调查的978位农村留守老人中,男性占54.83%,女性占45.17%。从年龄分布来看,6069岁的低龄老人比例最高,占总数的52.76%,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比例最少,仅占总数的11.35%。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有配偶的留守老人占71.47%,未婚、离婚或丧偶的占28.53%。文化程度方面,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下面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占75.7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8.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83%。被调查的留守老人都有健在的子女,拥有子女的平均数为3.58个
3、。只要1个子女的仅占4.62%,50.76%的老人有23个子女,还有44.66%的老人有3个以上的子女(见表2)。二、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生活状况(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劳动介入对任何家庭来讲,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其维持生活的基本保障。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年龄相对较低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会积极介入劳动以增加收入、补贴生活支出。从留守老人的劳动介入状况来看,经常参加、偶然参加和几乎不参加农业劳动的留守老人比例分别为38.94%、23.05%和38.01%。非农劳动方面,经常参加、偶然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比例分别为12.74%、17.51%和69.74%。进一步分析个体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老人的农业
4、和非农劳动介入率都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留守老人的农业和非农劳动介入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介入率差异不明显,可能是由于调查数据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样本数较少,所以这种差异难以体现。拥有农业技能的留守老人农业劳动介入率相对较高,为73.42%,高于不具有农业技能老人的58.27%。从子女务工特征来看,随着子女务工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的扩大,留守老人的劳动介入率明显上升。务工子女数对留守老人劳动介入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调查还表明,子女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家务负担的变化大于农业负担的变化。有26.43%的留守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农业负担有所加重,48.
5、73%表示没有变化,而在家务负担方面,36.05%的留守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加重了本人的家务劳动负担,44.20%表示没有变化(见表3)。(二)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1.留守老人的收入来源。在一般情况下,留守老人的家庭供养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守老人本人的劳动收入,另一部分是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成员提供的经济支持(叶敬忠等,2009)。表4显示(多项选择),外出子女汇款是留守老人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样本数的60.75%;其次是本人或配偶的劳动收入,占38.32%;再次是政府补助及养老保险,占35.83%。该结果表明家庭支持是目前留守老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从留守老人的收
6、入分布来看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见表5),本次调查的留守老人的月均收入*为1141元,有71.89%的留守老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只要25.44%超过1500元。多数留守老人从外出子女处获得经济支持,只要8.39%的留守老人没有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外出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总体上并不高,44.30%的留守老人每年从外出子女处得到的经济支持低于2000元。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留守老人文化程度的提升,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也明显提高,从小学及下面文化程度的24.47%提高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55.56%。拥有农业技能的留守老人要比没有任何技能的留守老人的月均收入高出218
7、元。该结果表明,一方面,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形式,文化程度和农业技能水平能影响留守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进而直接影响其收入水平(钱文荣等,2012);另一方面,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早期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通过影响子女的收入间接影响其所获得的经济支持。从调查结果可以以看出,对于小学及下面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子女年汇款额在2000元以上的占57.52%,而对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则到达68.42%。留守老人的社会身份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具有党员或村干部身份的留守老人收入水平较高。从留守老人获得的经济支持来看,随着子女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留守老人得到的经济支持也有所
8、提升。需要隔代监护的留守老人平均获得5242元,不需要隔代监护的平均获得4402元,但前者的月均收入却低于后者,分别为967元、1318元。可能的原因是,固然隔代监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对其收入具有正效应,但也减少了留守老人的劳动时间,进而对其本身的劳动收入产生负效应,而调查表明这种负效应相对更强。(三)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消费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与其生活质量严密相关。调查表明(见表6),农村留守老人的饮食、穿着等日常生活月均消费支出为533元,占月均收入比重为46.71%,66.88%的留守老人生活消费支出低于500元,其中有24.84%每月开销在200元以内。
9、就个人特征来看,留守老人的生活消费支出随其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加,月均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上的比例从小学及下面文化程度到初中文化程度再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依次为29.83%、42.11%和47.37%。此外,社会身份对留守老人消费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于有党员或村干部身份的留守老人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上的比例为48.27%,而对于非党员或村干部的留守老人这一比例为31.58%。留守老人的生活费用能否够用呢?从调查看,回答“有部分剩余、“勉强持平、“不够用的留守老人比例分别为38.51%、46.89%和14.60%。值得肯定的是,子女外出打工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当问及子女外出后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老人 生活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