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精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华传统美德(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美德(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传统美德同志曾指出:“我国几千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尽管传统文化有其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某些内容也有超越时代的可继承的东西。仅义利观,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一、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古人讲:“义者宜也。能够讲一切公正、合理、善良、美妙、应该、适宜的行为,都可称为义。孟子以为“义,人之正路也。义是为人处世之本,是生活的原则;无论富贵和贫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违犯这个原则,只要根据义的要求去做,就能走上正路。可见儒家主张在利益面前不能伸手就取,而要想一想能否符合正道,
2、这才是义。(论语)中讲,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能够为成人矣。这就是讲,做一个完善的人的标准是能够做到见利想想能否符合义,在危难之时敢于献身,久处窘迫之中能够坚守节操,不忘记本人的追求,也就能够称为完人了。可见在义与利相撞时,传统文化是以见利思义为美德。孔子还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意思是讲,金钱和地位,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假如不用正道得到它,那就宁可不要。贫穷和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假如不用正道摆脱它,那就宁可不摆脱。在义与利面前,孔子明确提出把“义放在第一位,不符合正道的“利,摆在
3、面前也不能伸手,“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提倡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古代思想家并不是不讲利,而是重义轻利。正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就是讲,吃粗粮饮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生活虽苦,只要行的正,乐也就在其中了。靠不义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我是不会去追求它的。古代思想家所讲的利,含义较广,不仅指收益,还包含权利地位、物质享受等。在利与义面前,荀子以为,“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在这里身劳心安、利少义多之事,方可为之的先义后利的思想
4、赫然可见。纵观中国历史,受这一传统美德的影响,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一些杀身成仁的英烈、仗义疏财的豪杰、大义灭亲的义士、助人为乐的完人等见利思义者。其言行之壮哉,其人格之伟大,一直被人们视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精粹、人格的楷模、为人的根本,教育着人们,影响着世风民俗。二、行己有耻,知耻养廉廉洁,就是不苟得,不妄取,不受无义之财,主要是对掌权者所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廉的反面是贪,即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不义之财,索贿受贿,中饱私囊,而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知耻,就是指人们内心的善恶、荣辱标准。知耻的反面是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太平盛世有廉吏,乱世饥寒也有贪官,可见官吏是贪还是廉与世道怎样关系不大,主要是官吏能
5、否知耻。传统美德以为,知耻才能养廉。李惺在(药言)中讲,“银钱可爱,然尤有可爱者廉耻也,声名也,性命也。贪人即苟全性命而廉耻、声名则断乎不可复保。以廉耻、声名换银钱,得银钱何用,而自有之廉耻、声名一朝而失之,岂不可惜,岂不可痛。知耻者重名声,重名声者轻金钱,轻金钱者掌权执事才能廉洁奉公。中国古代这样的清官不乏其人,深受着民众的崇敬和拥护。(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字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子罕看重名声,以不贪为宝,拒受贿玉,其精神人皆仰之。(后汉书杨震传)中写道:杨震由荆
6、州刺史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拒收故人遗金,慎单独律,其行为较比子罕境界更高。他们之所以廉洁自好,皆根源于知耻也。古人以为,无耻则贪,贪乃万恶之源。对功利的欲望是人人皆有的,而无耻者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不择手段,无所不为地追逐私利。所以(老子)中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皆为贪的缘故。(一程集周易程氏传)中讲:“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弊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传统美德 精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