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
《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拟探析摘要:经脉系统是中泰传统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泰式推拿疗法和中医针灸、推拿均在经脉系统理论指导下构成,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临床疗效。因而,系统总结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的构成、分布规律和临床应用,对于分析比拟两种传统医学经脉系统的异同及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交融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键词:泰医;中医;经脉;循行经脉系统作为中泰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医(ThaiTraditionalMedicine,TTM)是独具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医学,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为泰国人民的繁衍兴盛和疾病防治、健康促进
2、做出了宏大奉献。而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与疾病斗争经过中构成的,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宏大奉献。时至今日,中泰医学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临床特色彰显于世界民族医学之林。经脉系统是中泰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深化讨论中泰传统医学静脉系统的起源、循行途径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深入理解经脉的详细内涵、促进中泰医学的对外沟通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泰医经脉的循行分布泰医十主经脉在身体上的分布同中医经脉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和正中线分布。其中分布在左侧的经脉有:Itha、Sahatsarangsi、Lawusang;分布在右侧的经脉有:Pingala、Tawa
3、aree、Ulanga,分布在正中线上的经脉有:Sumana、Nantakawat、Kitcha,而经脉kala-tharee是由脐部发出四条左右对称的经脉1。(1)经脉Itha(左)与经脉Pingala(右)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都由脐部发出,分别向左、右外斜下方循行,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外侧,沿大腿外侧前缘下行,至髌骨外上缘向后横行至大腿背侧腘窝中央凹陷处,随后沿大腿背侧中线上行至髂后上棘,沿髂后上棘上缘横行至脊椎旁开1横指处,沿脊柱旁上行至枕骨下缘,于枕骨下缘处,两条经脉分成左侧、中间、右侧三条经脉。左、右两侧的两条经脉沿侧头部循行,止于太阳穴2。其循行途径与中医膀胱经在后背部第
4、一侧线的循行类似,但方向相反。同时,位于中间的经脉沿后正中线上行至巅顶,并沿前正中线下行至两眉之间,其类似于中医督脉的反方向走行,最后于两眉之间分为两支,左右下行,止于两侧鼻孔中。(2)经脉kalatharee经脉kalatharee由脐部分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对称分布的四条经脉,其中向左、右两侧斜上循行的两条经脉,分别经过左、右两侧上腹部及侧胸部,绕行腋前壁后,沿上肢内侧正中下行,在腕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指末端,五指末端部相当于中医的十宣穴;向左、右两侧斜下循行的两条经脉,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中点,分别沿左、右大腿内侧下行,在足背踝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趾末端。经脉kalatha
5、ree在背侧的循行:在上肢背侧,沿肩胛骨上缘绕行至上肢背侧循行,在腕关节处分为五支,分别止于五指末端;在下肢背侧沿髂后上棘上缘绕行至下肢背侧外缘,止于外踝尖后凹陷处;在背部沿脊柱旁开约2横指处循行,其与中医膀胱经在后背部第二侧线的走行类似,连接在上肢及下肢背侧循行的经脉,其位置较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稍外侧。(3)经脉Sahatsarangsi(左)与经脉Tawaaree(右)经脉Sahatsarangsi与经脉Tawaaree都由脐部发出,向外斜下方循行,经过下腹部至腹股沟稍外侧,分别沿左、右大腿内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踝关节后向上循行,沿大腿外侧中间上行至股骨大转子处,随后向前上方至
6、髂前上棘上缘后继续上行,经过侧腹部,夹胸骨上行,经过颈部及面颊,止于双目,其循行与中医的足少阳胆经主干循行较类似。见图4。(4)经脉Sumana经脉Sumana由脐部发出,沿前正中线上行,经过上腹部及胸部,止于咽部,其循行道路与中医的任脉类似,但方向相反。见图5。(5)经脉Lawusang(左)与经脉Ulanga(右)经脉Lawusang与经脉Ulanga由脐部发出,分别向左、右外上斜行,经过上腹部至乳头,沿左、右两侧胸部向内上方斜行至锁骨上窝,随后继续沿颈部上行,经过颞颌关节,止于双耳,其在胸部的循行与中医的足太阴脾经较为类似。见图6。(6)经脉Nantakawat经脉Nantakawat由
7、脐部发出两条平行的经脉Sikhinee与Sukumand组成,经脉Sikhinee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尿道;经脉Sukumand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肛门,其循行道路与督脉在下腹部循行方向相反。见图7。(7)经脉Kitcha经脉Kitcha由脐部发出,沿正中线下行,经过下腹部,止于会阴,中医经脉中的督脉则是出于会阴部,沿正中线上行。2泰医经脉的主治范围泰医中的经脉主要是治疗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组织、器官的疾病,各经脉根据其循行分布可知其主治病证。中医经脉与泰医经脉类似,其主治范围也主要包括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组织、器官的疾病,同时,中医经脉还能够治疗相属络脏腑的疾病。泰医各经脉的
8、主治病症如下。(1)经脉Itha与经脉Pingala循行经过下腹部、大腿、膝部、背部、头部、鼻部,与下腹部、膝部、背部、颈部、头部、鼻部相关,可治疗腹痛、胆囊炎、膝痛、背痛、脊髓损伤、颈肩背疼痛、头晕、头痛、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痛等。(2)经脉Kalatharee循行经过腹部、胸部、背部、四肢,与腹部、胸部、心脏、肺脏、四肢以及生理和心理平衡相关,可治疗胃痛、疝气、黄疸、胸痛、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关节疼痛、四肢瘫痪、忧郁、精神分裂症等。(3)经脉Sahatsarangsi与经脉Tawaaree循行经过下腹部、下肢、胸部、颈部、面颊、眼部,与下腹部、双下肢、胸部咽喉、口腔、面部、眼部相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医学 经脉 系统 比拟 探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