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核心区,以乡镇为发展轴线,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中国自秦置郡县以来,“县就是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基本单元,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郡县治,则天下安。而我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扎兰屯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与黑龙江省毗邻,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由汉、蒙古、达斡尔等20个民族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草场、水、野生山产品等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旅游资源独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活力分析根据二元经济
2、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等发展经济学理论,本文选择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等8个方面15项指标构造扎兰屯发展水安然平静发展活力综合指数,以此判定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的类型。 (一)单项指标非农业人口比重。2013年,扎兰屯非农人口比重为39.4%,大大低于呼伦贝尔69.7%、内蒙古58.7%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偏低,不利于第二、三产业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本文采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指标以消除人口因素对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20102013年,扎兰屯人均国民生
3、产总值约为呼伦贝尔的70%左右、内蒙古的58%左右,其增速分别高于呼伦贝尔和内蒙古2.4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重心将逐步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20102013年,扎兰屯第一产业比重由28.4%下降至25.6%,下降2.8个百分点,调整幅度缓慢。2013年,第二、三产业比重达77.4%,分别低于呼伦贝尔(81.6%)、内蒙古(90.5%)4.2和13.1个百分点,但提升速度快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平均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既能反映地区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又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并在
4、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扎兰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6404元增至2013年的10450元,2013年比呼伦贝尔市高出460元,比内蒙古高出1854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5713元增至2013年的22822元,比呼伦贝尔市多1340元,比内蒙古低2675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既反映区域筹集发展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又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2013年,扎兰屯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14481元,而呼伦贝尔市和内蒙古分别为26064和30674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反映了区域经济实力、发展潜力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
5、能力。20102013年,扎兰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1917元增至2268元,2013年人均财政收入比呼伦贝尔市低3703元,比内蒙古低8375元。可见,扎兰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自我积累能力尚薄弱,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有限。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该指标反映了改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能力。20102013年,扎兰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总额由82.02亿元增至150.01亿元,人均数由1.91万元增至3.56万元,反映出扎兰屯投资力度在加大。但其投资规模仍然偏小,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呼伦贝尔(1080.03亿元)的13.9%、内蒙古(15375.7亿元)的0.1%。科教文卫支出。技术与
6、教育水平不仅影响劳动力素质及县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县域整体发展的基础,并影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上述单项指标,从多侧面反映出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活力。为使单项指标愈加直观,本文把以上各指标按不同构成方法合成为经济发展水安然平静活力综合指数。 (二)经济发展水安然平静活力综合指数1.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扎兰屯各项评价指标值在呼伦贝尔、内蒙古的比重作为权重,各权重之和乘以指标项目数的倒数即为综合指数。指数小于1,表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平均水平。指数大于1,则表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好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平均水平。(详见表2)与呼伦贝尔相比,扎兰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
7、数为0.72,表明扎兰屯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呼伦贝尔的72%;与内蒙古相比,扎兰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0.67,表明扎兰屯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内蒙古的67%。因而,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2.经济发展活力综合指数。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区域发展中所具有的发展能力与潜力,预示着发展潜力与开发价值。以经济发展水平8项指标为基础,把各指标20102013年发展速度与呼伦贝尔、内蒙古发展比照,得出各指标增长活力指数,而后对各增长活力指数求几何平均数,得出经济发展活力综合指数。指数大于1,表明扎兰屯该指标项增速快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平均水平。指数小于1,表明扎兰屯该指标项增速慢于呼伦贝尔、内蒙古平均水
8、平。与呼伦贝尔市比,扎兰屯经济发展活力综合指数1.04。与内蒙古,扎兰屯活力综合指数0.90。表明20102013年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活力高于呼伦贝尔平均水平,接近于内蒙古平均水平。3.结论参照克劳森区域类型划分法,以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和潜力综合指数把扎兰屯划分为四种发展类型,如表4。分析得知,扎兰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呼伦贝尔、内蒙古水平,综合指数与呼伦贝尔比拟为0.72、与内蒙古比拟为0.67;而发展活力综合指数与呼伦贝尔比拟大于1(为1.04),与内蒙古比拟小于1(为0.90)。因而,扎兰屯在呼伦贝尔、内蒙古均属于发展中地区。 (三)经济发展阶段分析1从人均GDP指标判定钱纳
9、里发展阶段划分法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构造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标准形式,即根据人均GDP水平,把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的整个变化经过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根据上述模型,1参照全国人均GDP增幅,利用回归法得出:2013年扎兰屯人均GDP为39298元,相当于1996年工业化发展阶段标准的3188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2013年扎兰屯工业仍以食品、建材等初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农畜林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77.4%,实现现价产值164.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1%。故可断定扎兰屯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从产业构造指标判定201020
10、13年,扎兰屯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8.4%下降到25.6%,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46.1%上升至52.3%,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5.5%下降至22.1%,根据配第克拉克、库茨涅兹关于三次产业划分法把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理论推断,扎兰屯第一产业比重为25.6%,高于20%标准。故扎兰屯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3从劳动力就业构造指标判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社会劳动力将逐步由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工业化水平越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越少。按此规律,将工业化划为三个阶
11、段:当农业劳动力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人数比重在4560%区间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当比重在3045%区间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当比重小于30%时,将到达工业化最高阶段。220102013年,扎兰屯农业劳动力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人数比重分别为54.9%、64.1%、63.8%。表明扎兰屯县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4从城镇化水平判定根据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理论,工业化发展会带动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集聚效应又会促进工业化更好发展。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间;工业化高级阶段,城镇化率在80%以上。32013年,扎兰屯城镇化率仅为39.4%。表明扎兰屯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5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 民族 区县 经济发展 实证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