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docx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假如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能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怎样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能否有反射光线。(3)假如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
2、入射角的大小。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7屡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屡次实验的目的:保证明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详细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3.怎样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能否有像。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
3、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假如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便于比拟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由于?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12、屡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1.无论如何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由于?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12.刻度尺的作用?测
4、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13.为什么要屡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尔性三.凸透镜成像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怎样操作:文档视界(完好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温习用)(完好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温习用)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七、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
5、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一样。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讲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一样。4、实验结论:物体遭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假如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6、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答:不能,只能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由于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7、将此实验略加修改还能做哪个实验?答: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能够
6、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2保证平面的材料一样,增加一个木块能够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讲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实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够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八、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此实验
7、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比拟图甲和图乙能够得到实验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能讲压强越明显,由于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5、比拟图乙和图丙能够得到实验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详细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6、假如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一样吗?答:一样,由于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
8、罢了。7、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下图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一样,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以为他在探究经过中的做法能否正确?原因是: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样。九、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1、由图1、图2能够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遭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因而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也大讲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能否相平。2检
9、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能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答:不是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8、比拟甲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比拟乙丙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一样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8、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相等,由于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
10、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两边压强相等,所以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9、测量出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能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答:能,由于两侧压强相等。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1、实验更适宜的操作顺序是:bacd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3、此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系是:Fa-Fc=Fd-Fb4、实验结论:物体遭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十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平衡后实验经过中不能在调
11、节平衡螺母。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本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4、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5、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缺点是:测力计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6、如上图,乙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如何变化:由大变小,原因是力臂由小变大。7、你以为哪个图更合理?答:丁图,实验不受弹簧测力计的重力的影响。8、使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最终目的是:更能正确认识力臂。9、屡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尔性,是结论具有普遍规律。十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有用功/总功应测物理量:钩
12、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同一滑轮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6测量机械效率时为什么不能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机械效率会如何?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子和滑轮之间没有摩擦力,拉力示数会变小,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偏大。十三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初中 物理 实验 考点 总结 大全 初三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