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进展-精品文档 (2).docx
《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进展-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进展-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进展一、近十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研究述评目前,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专著有不少,但大部分是从经济学或空间地理学的视角进行讨论,专门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或构造优化的论著较为少见,相近的研究散见于论文,主要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讨论。本研究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全文阅读数据库。以“区域高等教育、“教育构造调整为搜索词,选择符合条件的论文共185篇。综观已有的研究,“区域高校布局构造、平衡发展问题、“区域高校构造调整与区域互动问题、“区域高校管理体制、调整机制、合作机制问题、“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形式、途径问题、“高校区域服务问题等研究较多,下面便根
2、据研究内容或观点的相近性进行归类并进行简单述评:1.区域高校构造调整与区域互动问题研究张振助2001的博士论文重点讨论了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比拟、宏观环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等;王新华等2005以为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校过度地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导致了高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新问题,譬如发展目的途径呈现较高的类似性和趋同性,脱离地方实际,缺少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等,以为地方性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贺祖斌等2010的研究则以广西为例,以为广西高等教育布局构造与经济构造的发展适应性不强,应通过施行非平衡发展战略,构建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极,以提
3、升落后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而调整区域高校布局构造;李锦奇2010的博士论文以辽宁省高等教育构造调整为研究范畴,界定了区域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时间、空间和概念,讨论了区域高等教育的构造与规模、质量与效益、区域高等教育构造与国家高等教育构造之间关系;刘六生2011的博士论文则主要以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及构造-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对省域高等教育的构造调整问题进行了理论讨论。简单述评:现有的研究主要讨论区域高等教育构造与规模、质量与效益、区域构造与国家构造之间关系,或是从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视角,讨论省域高等教育的构造调整的理论问题。将来的理论研究中,需要增加从区域共生、协同发展、可持续发
4、展的视角构建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研究;需要对区域高等教育的构造进行深化调查和时空比拟,或是在系统收集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形式、科类和层次等构造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高校发展之间关系。2.区域高校管理体制、调整机制、合作机制问题研究周振朝等2002以为高等教育只要立足于区域,才能获取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为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契机;张立新等2007以为组织制度是保障区域高等教育良好运转的秩序基础,区域高等教育的介入者同时也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因而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构建协调机制,促使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良
5、性互动、和谐发展;冒荣等2010以为当前各高校间无序竞争及非合作博弈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争夺公共资源的零和博弈、学术声誉的“瑜亮式角逐、分工模糊的市场竞争等方面,延缓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他以为区域集群是促进高校间合作博弈的有效组织机制,应通过建立有序的分工协调制度、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公正的公共资源分配制度,来拓展合作博弈空间,促进高校集群发展;黄敏等2011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非平衡发展主要体现为综合实力、生均教育事业费、高校的规模等方面,非平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政政策合理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等,能够通过制定与本区域经济相协调的教育发展政策、加大政府教育经费
6、投入力度、构建高等教育多元筹资机制、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等方式进行优化;严全治2012以为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区域的整体发展,因而区域高等教育只要协调发展才能稳健发展。区域政府应该成为协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之一,才能使一个区域的高等教育不仅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水平相当,并与本区域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相匹配。政府在协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理论上有三个方向,即调整高校招生计划、调整高校区域布局、调整高校区域布局的同时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以为改变目前不同区域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详细途径包括:调整高校的区域布局,建成对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的补偿机制,
7、制定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最低标准等。简单述评: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了高校发展经过中存在的制度障碍,讨论了区域高校在融入区域社会经过中怎样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调整发展方向、增加合作方式来促进区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综合而言,将来的研究重点仍然需要既注重宏观层面譬如长三角、珠三角高校核心区与其它边缘区之间的关系等的分析,又注重各区域内部的特定问题譬如新兴高校区域的构成与发展、区域核心区的高校振兴、区域高校发展的制度基础与区域管制等方面研究,引导区域高校按社会需要、层次明晰、特色突出、任务明确方向发展,进而明确将来高等教育发展方向。3.区域高校布局构造问题、平衡发展问题研究朱雪文2002的博士论文基
8、于“价值功能构造的逻辑,从高等教育价值的视角,以为高等教育的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互相融合的,但由于高教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在价值实现上就会呈现出资源的竞争性,使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一方面趋向于集聚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进而构成非平衡状态,而另一方面在地域分布上则倾向于平衡状态,呈现出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赵宏斌等2007从人口和GDP的角度分别研究了我国高校在省级、地级市区域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性和差异性,并与美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比照,以为我国高校在省级区域分布较为平衡,但在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分布有较大差距,即在省会城市的分布密度过大,经济发展相对
9、滞后的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相比高校分布过分集中,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需要对高校布局重新进行规划;梁妮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使用国际上衡量平衡性的通用指标即泰尔指数作为分析工具,计算了我国高校规模区域分布的差异程度,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定性的分析法,讨论影响高校区域分布的因素,对高校区域布局的合理调整提出了建议;刘丽2009则运用墒值法,对1998-2007年间各省高等教育发展实力进行综合测评,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逐步从内陆与沿海、北部与南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转变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孙剑萍等2009以GINI系数理论为基础,从高校区域布局、高考体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
10、源分布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高等教育非平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详细建议15。简单述评:现有的研究运用了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布局构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为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及省域内高校资源的不平衡矛盾并存。将来的研究需要以此为基础,更多地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视角,讨论政策创新与区域高校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宏观政策上引导高校按区域需要、构造分层、特色突出、定位明确方向发展的策略及其体制机制构建;需要加强省域高校与国内其它地区或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比拟研究。4.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形式、途径问题研究刘健2006以珠三角高校为例,以为珠三
11、角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时机和威胁并存的局面,需要在将来的发展经过中明确高校和高等教育的目的定位,加强校际合作及特色建设,发挥区域优势;芮国强2006以为在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发展途径及现实国情的双重制约下,高等教育需要贴近区域实际,构建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地方政府主导应成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式;舒琴的硕士论文2007以高校三大职能为根据,将高校介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式概括为:科研与开发介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培训形式、面向区域提供社会服务形式;郑存库2007指出群众化背景下,高校应以区域发展需要为基点,立足区域特;赵庆年在这一领域有较深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构造调整的进展-精品文档 2 高等教育 构造 调整 进展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