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道教斋乐传承.docx
《东晋道教斋乐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晋道教斋乐传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晋道教斋乐传承(音乐研究杂志)2014年第三期一、经、斋、乐三位一体的修道实践道教斋乐发展到东晋时情况大为改变,诸经中不仅出现了较多明确的音乐术语及曲目唱词,且指明了音乐在仪式信仰体系中是必用的手段,有很高地位。这也佐证了笔者对东汉仪式音乐运用情况的揣测分析。(因缘经)述:吴赤乌三年岁,在庚申,正月一日壬子,仙公登劳盛山,静斋念道。是日中时,有地仙道士三十三人诣座,烧香,礼经,旋行。仙人请问曰:近登昆仑玄圃宮侍座,见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道陵降座,丰都伺迎,三界稽首时东华青童子众仙,尽嵩高洞中,静斋咏经。如学之者,闻仙公讲诸本行,莫不思念大法,以自笃励。青童曰仙公妙唱,辞远事要,信而可尊者也。众
2、仙作礼而曰:请事斯语矣。仙公教道士礼经修道之事发生在三国时代约公元249,直接描绘音乐之语虽简,仅有“静斋咏经,仙公妙唱八字,但却表明当时修道成仙的实践活动必烧香、静斋、读经,及歌咏妙唱的现象。修斋、咏经、歌唱是一组严密联络的活动。上载材料讲明当时神仙道士的修道活动已趋集体化、仪式化。有33人参加静斋仪式,并有诣座、烧香、礼经、旋行、咏经等一系列程序节目。读经修斋时运用歌唱显然已是固定程序。其中又有推崇张天师之语,表明以读经为修道主要手段的灵宝派也吸纳了天师的道法和道徒,有将之归入灵宝体系之意图。事实上,(灵宝斋)所记的灵宝斋法,不少是由天师道斋仪发展而来,如“入静中的依方祝炉,请祷中的“请官
3、等。这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斋乐的文字,类似记载在东晋经文中开场增加,表明灵宝派修斋读经仪式实践中,音乐已成必然手段并占据了较高地位。(步虚经)中,斋乐已是神仙世界须臾不离的活动,且经韵本身就被视为经。步虚是形容道士步行虚空、登仙成神之行状,至迟在东晋已成为经韵名曲,并被奉为经,可见音乐在神仙道教信仰体系中地位之显赫。(步虚经)实际上是一组经韵的集成,前面的“序描绘至高神太上无极虚皇天尊之住所玄都玉京山的状况:其山林宫室,皆列诸天众圣,一月三朝其上,烧香散花,旋绕七宝玄坛,诵咏空洞歌章。是时诸天奏乐,百千万妓云璈朗彻,真妃齐唱而激节,仙童凛颜而清歌,玉女徐进而骈跹,灵风振之,其音自成宫商,雅妙宛绝
4、,诸天闻声而飞腾,勿缀弦止歌,叹味至音,不能名状。太上震响法鼓,安坐连花讲道,静真清咏洞经,敷释玄文。其描绘太上讲道,主要模拟人间群臣朝圣和宫廷乐舞以及fo教pu萨讲道的情景,充满了音乐气氛。此正反映出经韵构造人的士族背景,只要身居这种社会地位的人才熟悉帝王的生活状态,具备比拟高深广博的文化修养。这与东汉只知画符治病的民间道教不可同日而语。在修道信仰上,(步虚经)更强调长斋诵经、吐纳存思之术,这也体现了新道派的特点:“能长斋又思讽诵洞经,叩齿咽液吐纳太和,仙人兆读是经,咽味至真,道自成矣。“序之后依次罗列了(洞玄步虚吟)、(太上智慧经赞)、(太洞玄经玉京山詇颂)、(太极五真人颂)、(十方礼经咒
5、)等六首经韵的唱词,皆五言律诗。这些是长斋中必咏之韵,在修道体系中地位很高,并且都用于当时及后来的仪式之中。经韵内容表现道士朝神修道的状态,所以统归入(步虚经)。其中列为第一首的(步虚吟)可能更集中表现了步行神界的内容,是狭义的(步虚经)。(步虚经)的主体是六首经韵的辑录和讲明,经和韵的一体化很明显。在道教斋仪体系中,随着灵宝派的崛起及其对修斋读经的高度重视,音乐作为读经方式或是经的本身而用于斋仪之中,在斋仪中的地位无疑越来越突出重要了。这正是东晋道教斋乐忽然丰富的内因。(步虚经)在记录经韵时对相关的唱法和传承也有讲明,现依次介绍分析。第一曲(步虚吟)共十首五言诗,当为分节歌体裁,第一首唱词为
6、“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史称“十大步虚,从东晋开场一直沿用于多种斋仪,前有小字注:“修灵宝洞玄斋,诵空洞步虚章。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彻照十方,随我绕经旋回而行毕。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存三素元君在金华宫,如婴儿之状。真人斋皆如威仪法,唯不用启事出吏兵一节耳。其余愿念星期,悉依大法建斋。初一过,出吏兵,非授经法及教外人,不须出吏兵。太极真人珍贵此经,宿无仙真之名不令见也。由此讲明了三个特点。其一,诵经本身是修道行为,并伴随其他法术叩齿等而组成一组程式,是谓威仪;其二,修斋诵乐已程式化,诵乐与其他程序结合而行,不同的斋有共通的一组基本程式,但有繁简之异;其三,太极真人非常看重此经步
7、虚吟,不轻易宣示于人。第二曲(太上智慧经赞)共八首,第一首唱词“太上玄虚宗,弘道尊其经,唱词后有文字讲明此赞是太极真人所作,众仙官经常吟诵,可教授修灵宝斋的至人,不能宣示于俗人:“太极真人之辞,众仙官所耽诵。不宣于下俗之人,秘藏金阙玉房之内也。仙公曰,宜传至人修灵宝斋者也,不可示浮华之徒。慎之哉慎之哉。第三曲(玉京山詇颂)共三首,首段唱词“八会途无宗,乘运观嚣罗。唱词前有文字讲明其授受者及唱法:“玄师太元真人临授许常侍撰太洞玄经玉京山詇作颂三首,同夕右英夫人亦吟诵之。第四曲(五真人颂),四首,分别为太极真人、太上玄一第一、第二、第三真人的颂,太极真人颂的首句唱词“太上太道君,出示灵宝经,词前有
8、话交代唱颂的背景:“太上太极五真人于会稽山虞山授葛仙公洞玄灵宝经各吟一颂。是知,五真人颂实为四位真人在教授葛仙公(灵宝经)时所吟唱的四首颂。最后一曲(十方礼经三首咒)三首,首句唱词分别为“乐法以为妻、“郁郁家国盛、“大道洞玄虚,词前有文字讲明“:真人诀云,侍经仙童玉女闻此咒皆欢悦而佑兆身也。是大经悉用此咒而星期矣。若真心礼经者亦心咒其文,乃上仙秘之乎。表明此咒之来历与作用,作为神仙秘藏之宝物,咏所有大经时都要星期唱念此咒,能使仙童玉女欢喜,保佑亿万人。二、斋乐之内容及其传承谱系东晋时期运用的斋乐,主要是在灵宝派为图得道成仙而修斋咏经中构成的,已初步具有一套固定的仪式,“恒为之作礼、烧香、散花,
9、众道之本真矣。道士奉仰灵宝,朝拜斋戒,按法修之。此法在(灵宝斋)中已有更为详细完好的记录。在诵经的斋乐中,音乐运用已非简单的吟诵,罢了构成了多首歌咏性的经韵,如(步虚经)载有(步虚吟)等五曲,(灵宝斋)运用了(步虚)、(礼十方)、(空洞章)、(太极颂)等四曲。仅这两部文献中记载的经韵即有九曲之多,且有明确的唱法标记,均为五言诗多段体一曲多词的分节歌体裁,保留了汉以来流行的歌曲格律。比照此前道教仪式中全无音乐记载的情况,不能不使人产生东晋道教斋乐忽然丰富的深入印象。也不能不使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些音乐是怎样产生和传承的?对现存东晋道教文献比拟一致的看法是:斋乐最初在仙人中口传,后神仙传葛仙公,仙公
10、再传其弟子和家人。东晋末编撰的(灵宝斋)是灵宝斋仪和口诀的讲解,也是目前所知最早运用了经韵和较规范程序的准仪式,篇末述斋缘起云:“南岳先生郑君曰,吾先师仙公常秘此书,非至真不传也,万金缺乏珍矣,仙人相授于口,今故书之。仙公言,书一通封还名山,一通传弟子,一通付家门子孙,世世录传。知道者也,与灵宝本经俱授之,道家要妙也。郑君即郑思远,葛玄的弟子。按上讲,此斋原在仙人中口传,后传郑之师仙公葛玄秘藏,玄又书录之并传于弟子家人。南宋权威的道教仪式文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认同此讲并作了更简明表述:“灵宝之教,秘而不传,仙人口口相授,太极仙公葛玄始笔之书,著(敷斋威仪之诀)。强调葛玄是开场记录斋仪的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晋 道教 传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