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精品推荐).docx
《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精品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详细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毁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参与现实的方式和尺度,提出既不能强调生态诗歌的现实性而忽略诗歌本身的诗性,也不能强调诗歌技艺而不顾客观生态环境,主张要在现实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上下工夫。关键词:生态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技艺鲁枢元对生态文艺的解释为:“即从当代生态学的理念出发,选取典型的生态事件,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创作出不同样式的文学艺术作品,并在社会上产生相应的影响,进而起到服务于环境
2、保护的作用。1在鲁枢元看来,生态文艺要“选取典型的生态事件,并且最终落脚点在于“环境保护的作用。这讲明,生态文学具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自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工业化的强势推进使人类对自然进行了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痛苦地呻吟,而我们寄居其间的大自然,也屡屡为人类肆无忌惮的贪心和暴虐所激怒,露出狰狞的面目,不断对人类进行凶残报复。在大自然的警啸中,人类的自我反思悄然兴起,生态文艺的出现就是人类面对现实环境进行自我反思的表现形式之一。生态诗歌是伴随着生态文艺观念的生成而建立起来的,是生态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诗歌的基础是社会现实的生态环境,而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审美原则
3、之一在于客观性,于是在生态诗歌和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便建立起连接,这样一来,对生态诗歌进行现实主义视角的考察就成为可能。一、客观性:生态诗歌的存在基础王诺曾指出:“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它的创作者能够从生态整体观和联络观出发,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并全面深化地讨论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2在他看来,生态文学首先要具备生态意识,并且具有生态责任感,从生态整体上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诗评家陈仲义在谈到生态诗歌时忧虑地指出:“最关心也最担忧的,是把生态诗简单化为生态加诗歌;或者将与生态有点“沾边的诗,统统泛化为生态诗。3生态诗歌不是生态加诗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而是诗人对大自然由外在到
4、内在的一个内化吸收的经过。由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强化了生态诗歌的生态意识,生态诗歌的存在基础是现存的客观现实。生态诗歌倡导者华海以为:“生态诗歌应该是由当代生态文明观出发或在其影响下写作的诗歌,它应当是艺术地体现生态平衡思想,反思工业文明弊病与痼疾,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参与生态文明建构的诗歌,而且在文本形式上与其和谐响应,有着独特的创新,是一种崭新的诗歌。4华海的观点指出了生态诗歌内在质的规定性。在笔者看来,生态诗歌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整体观和联络观,其创作的出发点是社会的现实环境,创作内容是讨论和表现自然与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创作目的是表现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以实现生
5、态整体的和谐共生。如于坚的(哀滇池),翟永明的(拿什么来关爱婴儿)等,这些诗歌都以现实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都是生态诗歌的典型代表。生态诗歌立足于现实生态环境,将现实生态环境作为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具备明显的生态意识。在考察生态诗歌的经过中,要避免进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诗人将大自然作为审美观赏对象,抒发对大自然的喜欢、沉醉、赞扬之情。这些诗固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却没有明显的生态意识,并不属于生态诗歌范畴。如郦道元的(水经注河水孟门山)、杨万里的(小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都属于这类。另一种是表现怀古咏史、忧国伤古、田园隐居、求仙访道等情怀。这些诗歌是借山水以抒怀,自然山水不过是诗人
6、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对应物,与诗人的生态意识没有关联。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以及杜甫(春望)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表现的都是人的主观情愫投射到客观对应物的一种心理体验。“云“敬亭山“花“鸟等只是情感的承载物,是手段和方式,归根到底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正如王诺所指出的:“以人为中心,以我为中心,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仅仅当作途径、手段、工具、符号、对应物,来抒发、表现、比喻、对应、暗示、象征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进行文学领域里的自然的人化或人的自然对象化,那就更不是生态诗歌了。5生态诗歌在中国大陆的创作始于80年代,至今已有30年左右的历
7、程。“十七年文学及“文学中几乎没有对此进行过关注。即使是对大自然进行了极度毁坏的“阶段也没有成为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受制于文学的历史规约。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成为了诸多诗人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有人将生态诗歌30年左右的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这是自觉意义上的生态诗歌的萌芽阶段。由于刚刚开启当代工业文明建设,自然生态还未遭到严重毁坏,人与自然还处于比拟和谐的状态,诗人们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致力于描写大自然的美。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这是自觉意义上生态诗歌的发展期。这一时期一些
8、描写生态和谐的诗歌,已将视线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那些没有遭到毁坏的自然保护区、未开垦的原始森林以及雄浑纯厚的高原构成了诗人吟唱的主要对象。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后期至今,这是自觉意义上生态诗歌的繁荣阶段。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生态环境问题以异常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生态文学开场成为引人瞩目的文艺思潮6。由此能够看出,生态诗歌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毁坏的程度而相伴相生的。现实环境没有遭到明显毁坏的时候,生态诗歌也处于欠发达阶段;现实环境遭到严重毁坏的时期,生态诗歌也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由此看出,生态诗歌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诗歌发生
9、、发展和繁荣的宏大动力。“生态诗歌不是空穴来风,它基于工业化时代诗性对野蛮的质疑、人性对文明的亲和,尤其是对本身命运危机的初步反思,流露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7生态诗歌的背后,表现出人类对本身命运的忧思。自进入当代工业文明以来,自然灾祸骤增,人们精神日趋堕落,道德水准下滑,昭示着当代文明本身滋生着导致本身溃烂的负能量。人类在当代文明挥刀指引下高亢掘进的同时,使本人深陷于卡夫卡式的陌生、焦虑、分裂中。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现实,诗人愤然举笔,真实记录着触目惊心的生态惨状,为生存环境的岌岌可危而深表忧虑,大声疾呼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事实上,马克思在当代工业文明正处在蒸蒸日上时期的19世纪就异常清醒而尖
10、锐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似都包含有本人的反面。我们看到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日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本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芒仿fo也只能在愚蠢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气力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气力。8马克思看到了文明背后的危机,人类社会在获得技术宏大进步的同时,是以自然生态造成严重毁坏为沉重代价的,人类对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早晚将挤压人类本人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对此,生态诗歌用艺术的方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生态诗歌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与现实生态
11、环境密不可分。生态诗歌的发展状况与现实生态环境成反比。现实生态环境越恶劣,人类自我反思的力度就越大,就会促使生态诗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反之,生态诗歌的发展就会遭到影响。二、现代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审美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呈现真实,拒绝伪饰现实,对社会现实进行仔细的观察,真实的摹写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经过。正如韦勒克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排挤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挤神话故事,排挤寓意与象征,排挤高度的风格化,排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9生态学强调的是立足客观现实,尊重客观规律。生态
12、诗歌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之上的,其创作着眼于客观现实生态环境,其详细的表现形态与现实主义坚持的客观性具有同构性。没有“虚构,没有“神话故事,没有“梦幻世界,客观现实是创作生态诗歌的源泉。下面,重点围绕着现代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展开阐述。1批判毁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生态诗歌的重要现实形态之一是对毁坏生态环境的批判。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表现出和谐相处、祥和静穆的景观,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十分是进入当代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开掘导致人与自然静态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同时,人对自然的审美感觉往往不是愉
13、悦畅快,而更多地表现为忧虑痛苦、烦恼不安。由于人类理性思维的认知作用,人类对毁坏自然环境的行径开场进行深入地反省,并给予强烈的批判。事实上,批判性恰恰是现实主义诗歌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批判性是现实主义诗歌的生命力。现实主义诗歌若缺失批判性,就失去了现实主义诗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类社会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文学的批判性目光进行科学审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一来,生态诗歌的外在表现就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内在要求建立了一种天然默契的关系。生态诗歌往往从直接或间接两个角度表现对毁坏自然环境行径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从直接的角度而言,诗人
14、以受损的客观生态环境为诗歌生发的基点。从间接的角度而言,诗人不是明确指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毁坏行为,而是或表现鸟类的无家可归或表现植物受伤后的痛苦等形式来展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进而使生态诗歌充满含蓄和蕴藉,间接地表现出生态诗歌的“气力之美。如华海有一首诗(枪响之后):“鸟/抖动一下/开场坠落“鸟儿落得很慢/失衡的翅膀/渐渐收紧/受伤的美/呈45度弧线。由于人类对鸟类进行野蛮的猎杀,使部分鸟类接近灭绝,但是鸟儿即便生命行将消逝,却也要把最后的美丽展现给人类,真可谓让人感天动地,使读者产生灵魂震撼,间接地表现出人类对鸟类的残暴,对人类毁坏自然生态的行径给予强烈的批判。“你伏下身来好似还能听到/
15、残存的松树的呻吟/忽然擦过鸟雀的几声鸣叫/让死亡发出了冷笑也在不远处几位闲人/蹲坐在屋檐下的阳光里似乎享受着早春散淡的光阴(华海(山火之后))。在这首诗中,一边是松树的呻吟,一边却是闲人在早春散淡的光阴里享受,作者通过反差明显的比照,强烈地表现出人类对于遭到严重毁坏的自然环境的无动于衷,具有震撼人心的批判气力。以上这些生态诗歌的创作表明,诗人在立足生态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毁坏自然环境的行径给予强烈的批判。2痛切人类“家园的失守生态哲学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它们的互相关系,是互相联络、互相作用和互相依靠的。10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诗歌 现实主义 视角 考察 精品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