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摘要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富民兴汉的重要源头活水,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施行聚商育商工程,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武汉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本文在摸清武汉市民营经济底数,认清发展短板,弄清制约因素,找到治本之策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化的研究。关键词武汉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一、现状审视:武汉市民营经济短板明显改革开放40年,武汉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武汉市个体工商户累计登记数6026万户,私营企业累计登记数3465万户,占到武汉市企业总数的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1908个,占比83%;111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比
2、70%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067亿元,占武汉市GDP的425%;提供的地方税收完成6909亿元,占当期地方税收总额的773%。由数据可见,民营经济为武汉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后劲。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武汉市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武汉市城镇就业人员的80%、新增就业的90%集中在民营经济。尽管武汉市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成就,但与我国其它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和短板。(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从企业数量看,武汉市私营企业只要广州的50%、成都的80%左右;从户均规模看,武汉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均注册资本(金)为20862万元,普遍规模偏
3、小;从民营经济增加值看,武汉只要重庆的60%、杭州的80%,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的2/3;从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看,武汉市不仅低于成都的482%、杭州的598%、长沙的61%、宁波的80%,同时还远低于545%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层次看,武汉市民营经济主要以传统的第三产业为主,服装、食操行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占比高,未能构成丰富的产业层次。(二)民营企业缺大少强,竞争力、影响力弱武汉市民营企业整体呈现出“星星多,月亮少的特点,973%是中小企业,有影响的民营大企业(集团)明显缺乏。从数量上看,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市仅有9户;排名最前的九州通医药集团仅居第68位,是武汉市唯一进入
4、百强的企业。从营业收入上看,武汉市百强民营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总额约3668亿元,而同期华为、苏宁和山东魏桥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0亿、3502亿、3332亿,几乎“以一当百。从资产规模上看,2016年武汉市百强民营企业中有58家企业资产规模不到10亿元,百强企业资产总额之和仅有3342亿元,约为大连万达集团的42%。到目前为止,武汉市还没有一家在全国有影响的民营大企业,同时民营龙头企业也不多,对中小型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与武汉特大城市的定位不相匹配。(三)产业构造不优,发展活力缺乏武汉市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部分
5、,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商业形式陈旧。以2016年武汉市民营企业百强为例,先进制造业为20家,当代服务业为12家,仅占总数的32%。从区域分布来看,江汉区占比最大为21家,代表产业发展高地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区分别有8家、3家和1家,新兴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集聚优势还不明显。(四)民营经济产业集中度不高武汉市现已构成一批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但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这些民营企业的产业配套相形见绌,民营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企业间协作不强,抱团发展少,没有构成优势产业链,也难以和武汉市主导产业相融合。各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不高,无法构成分
6、工协作的企业集聚。同时,由于民营高端制造业和当代服务企业不多,导致武汉市难以构成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五)知名企业及其领军人物严重缺位青岛有名扬全国的“五朵金花,深圳有华为、中兴、万科、腾讯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而武汉市民营企业家在数量或知名度上,均逊色不少。固然经太多年的努力,涌现出了百步亭集团的茅永红、九州通的刘宝林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但从总体看,优秀企业家不仅数量太少,而且还没有产生一位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领袖。二、原因分析:多种制约因素阻碍发展(一)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保守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在思想认识、战略定位、途径选择、政策环境等方面,与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7、总是存在认识慢半拍、行动慢半步的现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发展规律缺乏深切的把握,缺少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并普遍存在“重国有轻民营、重大企业轻小微企业、重引进轻培育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同时,与“重利尚义的浙商文化不同,武汉传统上受“码头文化影响较深,很多企业知足于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缺乏做大做强的胆量和气魄。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十分是中小企业,习惯于实行家族式管理,股权单一,人治现象较为普遍,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目的;用人重忠实轻才干,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约束和鼓励机制;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同行相互挖墙角,产品雷同,恶性竞争,抗风险能力差。(二)企业经营面临“三座大
8、山的考验一是融资的高山越积越高。受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推高的影响,企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获得资金的难度和成本也不断增高,民营企业融资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30%,再加上其他各种费用,利率往往高达10%以上。一些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只好高息借用民间资金,导致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二是转型的火山越逼越近。绝大多数家族制企业已到了代际传承关键时期,上一代有艰辛创业的情怀和抗风险能力,但创新转型动力缺乏;下一代要么接班意愿不强,要么掌控能力缺乏,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已然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三是市场的冰山越来越冷。一方面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让一些传统产业的市场空间遭到挤压,另一方面固然政
9、策层面对民营企业不存在歧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往往成为国有资本的独有大餐。(三)制度交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营商环境是城市软环境的集中表现,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集中反映。从单个要从来看,武汉市在人才、科技、市场区位以及土地、水资源等关键要素方面有比拟优势,但综合配置效率却不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制度交易成本高。以社保费率为例,武汉市5个险种的单位缴费比例总计2915%,高于杭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其中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武汉市为19%,深圳、广州为14%,重庆则执行12%。而在营造支撑企业持续生存、发展下去的商务环境方面则存有差距。(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解渴近年来,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2 民营 经济发展 现状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