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因素及防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犯罪因素及防止.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犯罪因素及防止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案、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案以及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轰动全国,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施害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在为之可惜、遗憾之余,我们不得不站在高校教育者的角度考虑,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应采取如何的预防措施遏制大学生犯罪态势的发展?一、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犯罪的主体,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1.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当前大学生犯罪多为侵财类,十分是盗窃案件的发生,居于大学生犯罪的首位,同时,为到达侵财目的而施行抢劫、抢夺、敲诈讹诈、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另外,近些年来轰动全国的大学生犯罪案
2、件多以杀人、伤害、贩毒为主,讲明大学生犯罪类型向多样化趋势发展。2.犯罪行为的突发性大学生犯罪,一般事先并无预谋,十分是暴力性犯罪,如伤害、杀人等。通常都是由于偶尔间的一件小事,如打球、玩游戏、同学间的小矛盾引起的。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年轻气盛,当碰到某些强烈刺激后,易冲动,做出一些异常、难以控制的举动,最典型的案件便是“药家鑫案。3.犯罪手段智能化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着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接受能力较强,因而,大学生犯罪呈现出高智商、智能化的特点。大学生思维缜密,除某些激情犯罪案件外,大多会设计一套作案计划,将作案工具、手段、作案后怎样躲避侦查等等考虑周全,另外,大学生利用网络施
3、行高技术、高智能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加。2011年,两名大学生侵入沈阳某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将16名大学生的成绩由不及格改为及格,获利13.8万元,犯毁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缓刑,并没收非法所得。二、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总结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提出并施行一系列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制止大学生犯罪。总结起来,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一)主观方面的原因1.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一部分;于电视媒体的报道、宣传,另一部分;于大一入学时所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由于只是基础课程,每学期只要48学时,并且讲授的法律知识只占课程内容的三分之一
4、,学生没有构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加上学生对这种公共基础课程的不重视,最后导致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不强,以为一些小偷小摸、偷拿学校或同学贵重物品的行为,不是犯罪。2.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门之前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有很强的依靠性。上了大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在中学的时候是班级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在人生的新起点,面对着和本人水平相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们,那种优越感渐渐消失,加之又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接受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适应阶段,假如这个阶段心态调整不好,一旦碰到挫折便会产生偏激的想
5、法,做出过激的行为。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承受能力差,当他们碰到感情上的纠纷、经济上的困难、就业上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异常等一系列表现,严重的将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犯罪的发生。(二)客观方面原因1.家庭环境单亲家庭,缺少家庭暖和,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敏感、多疑,有着自私、自卑、叛逆的心理。2002年“硫酸泼熊事件的当事人,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2003年发生在浙江刺杀公务员案件的当事人周一超均来自单身家庭。可见,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家庭的不完好或者失和容易诱发大学生犯罪。2.学校方面的因素大学培养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在进入
6、大学之前,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十分是高中那紧张的三年,高考的压力压得学生几乎透不过气来,历经含辛茹苦考入大学,仿fo进入了天堂,终于“解放了,耳边不再有家长、教师的聒噪,不再有高考的压力,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完全由本人掌控的新生活。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出现旷课、夜不归宿、在网吧“包宿、赌博,甚至有的情侣在校外租房同居等情况,有的学校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并不及时制止,极易为违法犯罪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成为犯罪案件的施害者或者受害者。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思想也随之接踵而来。“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大学这个本来比拟纯净、简单的环境,也难免
7、受其影响。一些思想易受腐蚀、是非观不明确的大学生为获取利益或知足本人某方面的需求而不折手段。同时,一些不良的文化也趁虚而入,十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些含有暴力、色情、血腥场面的图片、影片充斥着整个网络。有些大学生有着家庭、经济、感情或者学业等方面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得以宣泄,往往互联网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模拟电影中犯罪方法、手段而在现实中施行犯罪。三、高校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从高校的角度探求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根本出发点。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各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非法律专业)的法制教育,不能单一的依靠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来培养或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如以不同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普法宣传与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学生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怎样运用法律,当遭到损害时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本身的合法权益。2.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家庭环境与教育是大学生犯罪的诱因之一,学校和老师及时了解存在心理问题、有犯罪倾向的大学生家庭情况,这对预防大学生犯罪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观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应定期或利用寒暑假,组织教育管理岗位的老师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将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家长
9、。经济困难、单亲家庭需要十分的关注,这些家庭出身的大学生较为敏感、自尊心易受挫折,易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第一时间与这些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分析异常原因,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育。3.创立良好校园环境大学生之所以是特殊群体,是由于他们生活学习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里。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质和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抵制不良文化及风气的侵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经常旷课、夜不归宿、赌博、酗酒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取消评优、评奖学金资格,严重的予以处分。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屏蔽含有色情、暴力、血腥内容的网络信息,创立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学校应与校园所在地的派出所配合,排除校园周围,如歌厅、网吧、旅店等人员混杂场所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保证大学生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当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但大学生犯罪现象却也日益严重。对大学生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成因,提出可行的预防对策,对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营造一个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有着深远的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