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研究(电气应用杂志)2014年第十二期一、混合储能系统建模与分析1.混合储能系统拓扑构造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拓扑构造如图1所示。储能装置安装在列车上的称为车载式储能系统;安装在变电所内或者直接与牵引网接触轨、走行轨相连接的称为地面式储能系统。地面式储能具有节省投资,减轻列车重量,减少维修工作量,不占用列车空间的优势。综合考虑,本文讨论的均为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组成的混合储能拓扑构造有很多种。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串连接入;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并连接入;多端口输入隔离型DC/DC变换器接入等9。综合考虑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电压等级要求,混合储能系统能量
2、管理要求的灵敏可控性,DC/DC变换器功率器件的设计要求以及成本,选择超级电容器组和蓄电池组分别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并连接入供电系统网络,如图2所示。2.混合储能装置建模由于双向DC/DC具有稳定电压等级以及控制能量流向的作用,本文采用效率模型进行混合储能装置的建模。混合储能系统拓扑构造如图2所示,采用效率模型建立能量管理系统,效率模型中包含超级电容充放电效率、蓄电池充放电效率、DC/DC变换器效率、逆变器的效率、齿轮比效率及电机效率。由于总效率为各效率之积,为了简化模型,建立储能装置与供电系统网络的能量关系。采用转换效率表示效率,其值取为0.9。P(t)为某一时刻计算出的混合储能装置外端
3、口功率,其正负值分别表示充电和放电。Pin(t)、Pout(t)表示某一时刻储能装置内部的充放电功率。混合储能装置有两种工作状态:充电和放电。根据网压变换情形和能量管理系统,充电情形中,储能装置吸收再生能量,稳定网压,整流机组不工作;放电情形中,储能装置释放再生能量并且与整流机组共同工作。3.含有地面混合储能装置的直流供电系统模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包括整流机组和牵引网。整流机组采用多段外特性建模方式10。列车采用理想电流源模型进行处理11,12,接触网和钢轨电阻采用统一的单位电气参数进行计算。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可根据地网模型的不同分为三层或者四层表示13。三层模型由接触网、钢轨以及地组成;四层
4、模型由接触网、钢轨、埋地金属与地组成。由于本文计算愈加关注储能系统对供电系统网压的影响,所以采用简单地网模型即三层模型。在三层网络模型中,一般使用型单元电路纵向连接模拟,每个单元电路的长度一般取为100200m。采用节点电压法进行分析求解线性系统模型,步骤为:建立节点导纳矩阵,确定节点注入电流,建立和求解线性方程组12。可得下面形式的线性方程组:式中,V为节点电压,是方程组的待求项;I为注入节点电流列向量;Y为节点导纳矩阵。由于系数矩阵正定、稀疏、对称的特点,常规求解方法收敛速度较慢,而且在计算机计算中稀疏矩阵的无效值占据大量内存,影响计算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LU分解法求解矩阵方程
5、。含有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由于理想电压源的存在,出现了独立电压源,采用修改节点法,对每个独立电压源引入一个电流,进而能够像传统的节点法那样直接对电路列出电路方程,电压源引入的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14。可得到下面形式的线性方程组式中,H为理想电压源与节点的关联矩阵,其值为1、0、1,其中,1表示引入电流源方向与节点的关系对应为注入,1表示引入电流源与节点的关系对应为流出,0表示没有关联;Iideal为引入电流源;Uideal为理想电压源;方程组中Iideal、U为求解项,其余项已知。通过以上步骤就能够得到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吸收或者释放的能量,通过能量管理系统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供电系统 仿真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