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讨论-精品文档 (2).docx
《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讨论-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讨论-精品文档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讨论摘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保障救济制度最完善的封建王朝,本着“从摇篮到坟墓都管起来,实现了生老病死全覆盖的民生政策。完善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使得宋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享祚时间最长的政权,固然其灾荒频繁,但在其统治的320年间国内从未构成过普天盖地席卷全国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使得宋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是亡于阶级矛盾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关键词: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慈幼局;医药惠民局;赈灾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和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对宋朝解读颇有点片面性,如积贫积弱,武功不昌,耻辱苟且不一而足。其实,这仅是宋朝的一面,宋朝的另一面: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人道主义精神的王朝
2、!有“宽饥民罪的司法传统:“凡因饥持杖劫人家藏粟,止诛为首者,余悉以减死论。1有学者所乐道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而最突出的是有宋一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摇篮到坟墓的生老病死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救济体系。一、生老病死全覆盖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国家置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给常平米;路上碰到饥寒交迫“僵仆之人,“无衣乞食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而被“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未领度牒的少年出家人,待其长大后由他们自行决定去留;又置漏泽园埋葬无地无钱的贫民。据此,我们得知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与漏泽园等。福田院设在首都
3、东京今河南开封,由开封府直接派人管理。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之所以称“福田院,是fo教传入中国后,有所谓三福田之讲,即以供养父母为恩田,供fo为敬田,施贫救苦为悲田。fo教用语统称“福田。fo教徒相信“轮回报应“因果报应,以为救济穷人、积德行善能使本人得到好报,即“行者得福。故福田又称之为fo教徒的功德田。初期仅有东、西两福田院,知足不了需求。宋仁宗嘉祐八年十二月诏书中谈及东京福田院初设情况,要求扩建:“京师老疾孤穷匄者,虽有东西福田院给钱米,才二十四人,可别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盖屋五十间,所养以三百人为额,岁出内藏五千贯给之2。初期每院仅收养24人,这对有百万人
4、口的首都来讲,几乎能够忽略不计。这种情况到宋仁宗时得到改变,嘉祐年间10561063年增设南、北福田院,四个福田院共计可收养1200余人。每当寒冬来临,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之时,京城开封府的主要官员,必须到大街小巷巡视,发现无依无靠或漂泊街头的老人,失去双亲的儿童,街上乞丐,都一律收留到福田院中。福田院收养的人数平常固然仅能包容1200人,但在寒冬季节则不受此限,各福田院都必须尽力收养,安排不下的由政府出资让房屋多者协助安置。气候转暖,或所收养之人一旦本身状况有所改善,能够本人行动时则回归原居所,以便空出的房屋继续收养“老疾孤穷匄者。四所福田院所需费用最初每年在5000贯以上,这笔开支由皇帝直接
5、掌管的负责供给皇室、补助军国之用以及赈济灾荒的内藏库列支。后来随着收养人的增加,每年所需费用超过8000贯,最高时年支出12000贯,内藏库缺乏支出,这才改由从地方的施利钱中划给。为了防止贪腐,保证供应不至短缺,福田院必须天天统计上报收养人数,按收养人数多寡领取钱米供应。3居养院、安济坊到宋徽宗时11001125年最为普及完善,遍及全国各州郡,他下诏“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4。但凡有1000户以上的城镇都须设置。居养院属于综合性收养机构,收养对象与福田院一样,主要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弃婴与孤儿。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专门收养鳏寡孤单老人的安老坊、安怀坊、安济院,名称
6、不同,性质一样,即今之福利养老院;收养弃婴与孤儿的婴儿局、慈幼庄、慈幼局、及幼局,虽名称不同,皆今之儿童福利院。有的地区福田院也收养儿童。由于首都东京的福田院收养人数有限,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京师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单,仍以户绝财产给养5,即首都也参照地方社会保障制度做,在福田院之外再设居养院。崇宁四年宋徽宗再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机构。其经费保障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将无人继承的户绝的财产主要是田产归公,田产收入不做他用,一律划拨给居养院。二是缺乏部分由政府从常平钱利息中拨给。6后又再次下诏强调京师必须设居养院、安济坊:“京师根本之地,王化所先,鳏寡孤单与贫而无告者,每患居养之法施
7、于四海而未及京师,殆失自近及远之意。今京师虽有福田院,所养之数未广,隆寒盛暑,穷而无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朕甚悯焉。可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单,及置安济坊,以称朕意。7皇帝重视,事情就好办,所以,宋徽宗时期,全国各地养老福利机构都比拟完备。像江西的吉州共有八个县,七个县较早地建立了养老济贫机构,唯独吉水县尚未建成养老济贫机构,县丞黄闲引以为耻,请求县令和常平使者批准,在城南选择官屋十间,每年拨米五十斛,建立名为“安泰院的福利养老院,使得吉水孤寡老人得以安度晚年。8有的居养院由于地方官重视,规模宏大,经费有保障,管理到位,一切都有条不紊。像南宋时的苏州居养院,收养了很多孤寡老人与孤儿,有房
8、屋65幢,310间居室。房屋整洁排列,每排房屋之间有长廊相连,便于来往。因收养的孤寡老人与孤儿多,钱米支出大,苏州地方政府遂专门拨给官田1600亩,出租给少地无地之农人,每年得租米700石作为居养院开支。居养院中设置仓库,凿有水井,并有僧人主持老人医药及死后埋葬事务,成为当时地方养老院的典范。9宋朝福田院、居养院收养老人的年龄标准,在宋神宗时规定,以60岁以上为限。到宋徽宗时一度把年龄降至50岁以上后仍定为60岁,条件更为宽大。10钱米是每人天天配给口粮米1升合今1斤1两、钱10文,能够基本维持温饱。每年的十一月到来年的正月,因天气严寒,每日增发5文,作为购买柴炭取暖之用。80岁以上老人还可享
9、受政府特殊政策予以照顾:除配给口粮钱米外,另给柴炭钱若干;90岁以上老人天天另外增加酱菜钱20文,夏季发放布衣,冬季发给“衲衣絮被。对百岁老人的照顾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得以明定。那年在荆南府枝江县居养院中,发现一名已经101岁叫咸通的老人。知府席震迅速上奏朝廷,请求对咸通予以额外照顾,在原供应基础上天天再添给肉食钱30文,冬季发绵绢衣被,夏季单绢衫裤。席震还建议全国居养院对百岁以上老人都给予同样的照顾,以示朝廷的惠民。宋徽宗同意了席震的请求,把奏章批转全国各地遵照执行。从那以后,凡百岁以上老人,官府增发肉食酱菜钱30文,夏季发给“单绢衫绔装,冬季发给“绵绢衣被。11当时律令还规定:“诸祖
10、父母、父母年八十以上及笃疾者,每人给一丁侍。12有男保姆做家政护理,给平民百姓如此优厚的社会福利,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到了南宋时期,宋朝的社会保障得到愈加充分的发展。据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的统计,仅杭州临安府一地,每年用于收养和救济老人的支出,就达钱米十多万。13收养于福田院、婴儿局、慈幼庄、慈幼局、及幼局、钱米所的儿童保障标准是成人的一半,即日给米0.5升等。由于南宋政府重视建立慈幼机构,要求“天下诸州建慈幼局,遂涌现出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收养所,如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宝庆府今湖南邵阳、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临汀郡今福建长汀、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阴军今江苏江阴市、抚州江
11、西抚州等地的慈幼局。官府不仅建慈幼局收养弃婴弃子,而且民间有愿抱养为子女者,还每月给钱1贯、米3斗,直到3岁。14像建康府慈幼局更名及幼局后,条件更优于其他各处。当时规定,凡收养遗弃于本府城内外小儿的,政府“先支抱养钱,再按月支付钱米;如“遗弃之时,恐未便有人收养,遂先雇乳妳四名,每月全额支付钱米;“如有愿就乳妳之家接续抱养者听,月给照支。15宋朝的医疗济贫机构叫医药惠民局。北宋时创立,由病院、治疗、药局三个系统组成。其中,安济坊主要承当病院的职责,还有一些地方官在所辖之地另外专设病坊。在京师治疗主要是由翰林医官院和太医院两个单位负责,在地方则由政府聘用的郎中负责。翰林医官院和太医院医官平常除
12、承当皇室诊治外,还为百姓诊治尤其是在疾疫流行期间。药局是和剂局和惠民局的统称,负责“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16。详细分工:和剂局设于首都,负责首都地区的医疗济贫;医药惠民局除首都外,全国各州县普遍设置。南宋时医药惠民局改称太平惠民局。名称虽不同,性质却一样,就是皆属国家创办的免费治疗诊所医院,收治家境贫寒、孤寡无助者,并在瘟疫时负责发放免费药物。安济坊作为专门性的扶贫机构,其职能就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宋朝规定举凡1000户上的村镇都必须设置安济坊。除这些硬性法令规定外,一些地方官员在当地也尽财力所及,创办救济机构。如赵抃任职越州创办越州病坊,苏轼任职杭州时创办安泰坊,收治家庭贫困的病
13、患者。苏轼上调翰林院,一位曾得到苏轼帮助的官员馈赠苏轼银150两、黄金5两。苏轼既不愿接受这笔钱,又不便拂逆朋友的盛情,于是把这笔钱转送给杭州安泰坊,“用以助买田,以养天民之穷者17。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既埋葬无名尸体,也允许无地无钱的贫民埋葬本人的亲属于此。政府对所有贫困民人埋葬死去的亲属,不仅免费提供墓地,而且给以殡葬费;对无名尸也规定了支出标准:“于京畿近郊fo寺买地,以瘗死之无主者。瘗尸,一棺给钱六百,幼者半之18,经费由左藏库支出。讲到漏泽园最初的出现,与一位官员的一次经历有关。徐度在(却扫编)中讲,元丰年间,本人的外祖父陈向在朝任官,一次奉命巡视开封府界,留宿在野外的庙中,半夜
14、忽被外面汹汹的人声惊醒。点烛探视,却见庙外累累骨骸,幻化成各种形状,如泣如诉。陈向心中酸楚,回朝复命时奏请神宗下诏收葬这些尸骨。神宗命陈向即刻前去办理。陈向共收葬尸骨八万多具,令人挖沟垒坎,编制图册,在墓地旁规划fo寺,聘请僧人为之超度。后来政府规定每“葬及三千人以上,度僧一人19,并下令在城郊四邻划出不宜种植之地,直接“给钱瘗民之不能葬者20。明神宗时下诏:全国诸州军在每年春首,“告示村耆,遍行检视,应有暴露骸骨无主收认者,并赐官钱埋瘗,仍给酒馔酹祭21。自此构成定制,凡无地无钱的贫民死后无法入土为安的,皆由官府出资埋葬在政府所购之地内。宋徽宗时蔡京将其定名为“漏泽园。22根据(宋史食货上六
15、)的记载,宋朝的漏泽园规模都不小,占地少则300余亩,多则500余亩。当时还规定葬于园内的一律给地九尺,深埋地下三尺下面,方砖刻字,立碑编号。到北宋末年仅首都东京郊区两处漏泽园,就埋葬了贫困死者13万多。宋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遂一如北宋,“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岁以为常。23也就是讲宋朝南渡后,固然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其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因而而变化,保持了制度政策的连续性。宋朝社会保障还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功绩,是对妇女的照顾保障。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宋朝有专门的女户照顾,这就是免役政策,即无丁男的女户家庭,能够免除差役。差役
16、在北宋时期是一项极重的负担,能够得到免除徭役的照顾,这是一项相当优待的政策。不过,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曾经一度下令无丁男的女户也须缴纳免役钱,实际上取消了女户免除徭役的优待政策。宋哲宗元祐10861094年后一切又复归旧制。取消女户优待政策,这是王安石变法的一大失策。一般讲来,女户在全国人户中是少数,取消优待,收取免役钱,政府能增收多少?假使某地区女户不少,取消女户优待,引发民怨,使得变法失去这部分人的支持,岂非得不偿失?对妇女的关爱,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妇女从怀孕的第五个月开场,到生下孩子,可从政府领取七斗米,孩子满周岁时再领取三斗。二、多管其下的蠲免与仓储备荒体系在宋朝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讨论-精品文档 2 宋代 社会保障 救济 制度 讨论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