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途径及政策建议 (2).docx





《就业途径及政策建议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途径及政策建议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业途径及政策建议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农业大省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导致就业缺乏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大体思路、基本途径和这一途径选择的逻辑起点及其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循着这一途径积极扩大就业,作者以为必须采取的五条对策措施。关键词:农业大省;就业缺乏;扩大就业;途径选择;城镇化战略;就业优先“积极扩大就业以降低社会失业率,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十五及今后一个时间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该如何走?应怎样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把积极扩大就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也许浅薄的考虑和探究。一、就业缺乏的原因分析农业大省由于建国初至改革开
2、放前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当前男1659岁、女165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十分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膨胀,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带来了宏大的失业源。加之“入世导致新一轮经济构造调整所产生的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高峰不期而遇,造成了当前严重的就业缺乏,并呈现出如下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不仅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且构造性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由于城镇化程度偏低,加之“入世对最近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化解农村就业压力的任务变得特别艰巨复杂;三是科技进步使就业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导致单位投资提供的就业时机锐减;四是择业观念滞后,社会劳动介入率过高,导致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可见,
3、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大省的劳动力供需已严重失衡,致使就业缺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据调查分析,导致就业缺乏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原因之一,由于“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不断膨胀。就拿湖南来讲,据推算,该省“十五期间还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20012005年每年新增劳动力分别为48.28、55.23、62.69、64.09、62.92万人,5年累计新增293.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8.64万人。根据25:75的城乡比例分解,全省城镇5年累计新增劳动力73.3万人,农村5年累计新增219.91万人。到2005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4405万人。这表
4、明仅就城镇这一块来看,假如不增加就业时机,即便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就将使2005年该省登记失业率在2001年接近4%的基础上再提高5.5个百分点,到达9%以上。可见,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大量膨胀,使农业大省的失业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力供应总量绝对过剩型失业,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化解失业压力的主要矛盾。原因之二,新一轮经济构造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导致大量企业职工分流下岗,甚至失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企业技术进步,使部分现有企业不仅不能提供新的就业时机,增加劳动力需求,而且因企业对本身效率的追求,部分原已就业的劳动力将转变为亟待重新就业的劳动力派生性供应。其中有的可能在产业构造
5、调整、升级中顺利实现劳动转移而重新就业;有的则因多方面原因包括本身素质的原因,可能面临下岗;也有的由于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出现技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沦为失业人员。据资料介绍,“九五期间湖南累计出现下岗职工190多万人次,已基本实现再就业的仅140万人次。到2000年底止,下岗后未实现再就业的仍有43万多人,占全省国企在职职工总数的14%左右。据有关专家估计,“十五期间该省下岗职工的总规模可能要突破150万人“九五全省共有城镇职工约590多万人,扣除下岗后可能重新就业的约60万人,估计有90万下岗职工将面临再就业困难。原因之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缺乏产业依托。解决就业缺
6、乏最有效的途径,是要依托一个就业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来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据湖南省职业介绍中心的调查表明,第三产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极强的就业吸纳能力,而且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通常是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城乡就业的主要载体。然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偏慢,到“九五末全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42.3%,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75%的水平。第三产业是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门槛低的最佳就业产业,且发展的空间很大。因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社区服务业,将成为“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尤其是农业大省缓解就业矛盾,扩大就业需求的主攻方向。原因之四,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乡镇企业吸纳就业
7、的能力减弱,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渠道不畅,其直接原因是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缓慢,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强。据资料介绍,因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偏小,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仅有0.69:1,比全国平均比重低出近10个百分点。“八五以来,全国不少经济发达省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农村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因而农业大省加快乡村工业化进程,尤其要注重发挥农业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须知,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与乡村工业化的连结点,同时更是扩大就业十分是农村就业的大容量载体。可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大力发
8、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并着力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对于促进农业大省就业缺乏这一矛盾的有效化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之五,城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当前,由于农业大省城镇化程度偏低一般为30%,制约了第三产业包括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事实上,推进多元城镇化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发展第三产业则是推进城镇化的经过,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又能为实现城镇化提供条件和保障。因而发展第三产业与推进城镇化必须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力施行多元城镇化战略的时期与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必须把握契机,将推进城镇化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
9、机地结合起来,把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多元城镇化的整体推进战略,在大力提高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调整服务业布局,促进农村服务业向小城镇聚集,进而加强小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此外,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的缓慢,阻碍了农业大省城镇化进程,进而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农业大省城镇化进程不快,农民实现非农就业的难度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户籍管理和农用土地等项制度改革的步伐太慢、力度不够。须知,由于这种“城乡户籍隔离管制长期没有根本性改变,导致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构造的固化,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现行制度下农用土地的非流动性,又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连片集中发展,使乡镇企业发展长期与
10、城镇化进程相脱节,进而导致乡镇企业对增进本地就业最大化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二、扩大就业的途径选择上述表明,“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大省就业缺乏的问题相当突出,且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将成为解决其就业缺乏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农业大省积极扩大城乡就业的路在何方?笔者的大体思路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以加快配套改革、化解突出矛盾、改善就业环境为突破口,以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主攻方向,为“提质、扩容、减压搭建新的劳动转移“平台,打造大容量的就业“载体。所谓“提质、扩容、减压,其基本政策涵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载体的吸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就业途径及政策建议 2 就业 途径 政策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