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精品文档 (2).docx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精品文档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摘要:文章以中国工商银行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为例,进行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研究,系统分析我国供给链金融的发展状况、理论基础、经营形式、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并分析了当前供给链金融在法律法规和票据市场流动性上存在的缺乏,提出将供给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和细化相关法律规定的政策建议。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四大行之一应该在供给链金融创新上更多地承当责任,使我国的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关键词:供给链金融;理论基础;风险;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的一道难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劣势
2、地位进而寄希望于高风险溢价和强担保措施来防备贷款无法按时收回的风险。为了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信贷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商业银行需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创新。“互联网+供给链金融创新型产品作为金融科技创新所构成的产品之一,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领下,遭到了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几十年来,我国供给链金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和发展,到如今已历经了线下“1+N形式、线下形式线上化和“N+1+N的生态圈三个阶段。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商业银行通过供给链金融平台逐步将供给链上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进行在线归集和整合,并构成数据化的信息,商业银行则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3、。到现阶段,供给链金融经过不断创新,已经逐步突破了核心企业的信誉支撑,商业银行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直接与综合服务平台连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识别和有效控制供给链金融中可能出现的风险。1对于供给链金融的内涵,Hofmann2005以为供给链金融是由外部供给链服务商及内部企业通过计划、监督及指导金融资源而实现企业价值共创的一种经过。2在供给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卢强等2019研究发现上下游企业通过加强本身的创新、加强市场反响能力,能促进其更快被供给链核心企业识别,进而再通过核心企业的信誉采用有效的供给链金融融资方案提升企业融资绩效。3在供给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方面,S
4、ODHI等2012研究以为供给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应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4王海芳等2020通过梳理供给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文献发现,供给链金融面临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新评估其原有风险评价体系,讨论企业风险管理新议题。关于供给链金融与互联网平台化,王海芳等2020以为基于供给链交易往来数据所构成的大数据分析优势,供给链金融为金融机构跨地区业务发展、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交易成本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5一、中国工商银行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是中国工商银行与核心企业、监管企业等外部合作机构联合开发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型产品,该产品通过互联网线上渠道收集供给链上的交易数据,借助应收账款质押、货
5、权质押等风险防备手段,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在线金融融资服务。在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的集成作用下,供给链上各企业与银行的供给链融资模块无缝对接,银行对企业真实贸易背景、信誉状况等非财务指标因素进行实时跟踪,为中小企业的真实信誉状况提供了传统融资形式下无法提供的真实信誉证实。6详细来讲,传统融资形式下,供给商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假如没有担保人进行担保,将无法获得融资。通过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供给商融资担保方式只要有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便可获得融资,进而通过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供应侧改革背景下,银行、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网合作平台,有利于构成
6、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工商银行数字供给链融资相比于传统供给链融资有很多优势,对于核心企业,数字供给链融资使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业务操作突破时间、空间、人力限制,实现商务交易电子化,显著降低了传统供给链融资所需的操作成本,也加强了上下游客户合作黏度、保证供给链客户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风险;.7对于供给链上下游企业,数字供给链融资通过运用核心企业的信誉支持供给链上下游企业,解决了上下游企业抵押、担保缺乏的窘境,使他们获得周转所需资金。总体来讲,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能够使上下游企业加快组织生产,降低融资成本,同时线上操作实现了融资业务的高效便捷。二、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的理论基础和经营形式(一理论基础1.
7、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介入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获得信息较多的介入方往往处于比信息了解缺乏的介入方愈加有利的地位,进而利用本身的优势地位损害对方的权益。8在银行贷款市场上,商业银行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因此商业银行会要求贷款人提供担保或者保证,或者根据风险收益匹配原则提高贷款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把线下供给链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根据核心企业与供给链上其他企业开展贸易活动的交易数据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在线上实时监测贸易的流动情况和相关物流库存数据,确保贸易的真实性,对贷款回收的风险进行实
8、时监控,改变了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地位。2.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1991年提出,是指交易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确定合作所需要花费的成本。科斯以为市场本身是不确定的,交易成本是为了防备和处理不确定情形下可能产生的风险而产生的费用。供给链金融通过将各介入方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各项交易经过进行监控,一方面对各类风险进行防控,另一方面稳固加强各介入方的稳定关系,进而减少供给链上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3.信贷配给理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在他著名的著作(国富论)中对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阐述,固然没直接使用“信贷配给一词,但讲明了信贷配给的本质:当信贷配给的重要
9、影响因素利率遭到外力作用时,信贷就会发生配置的情况。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时,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贷款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借贷市场在非利率条件下到达平衡。斯蒂格利茨和韦斯1981从信息构造角度对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不完全信息下逆向选择能导致信贷配给作为长期平衡现象存在做了经典性的证实。本斯特和赫尔维格1987在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分析的基础上,对借款者的事后道德风险行为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作了补充阐述。供给链金融通过以真实贸易数据为基础进行贷款,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二数字供给链融资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精品文档 2 浅析 商业银行 金融 科技 创新 案例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