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型研究-精品文档 (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型研究-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型研究-精品文档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型研究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的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构造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缺乏,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怎样增加有效供应,以有效供应知足有效需求,以新供应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应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词:新常态;积极财政政策;供应侧改革;有效供应自1998年至今,我国政府共施行过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第一轮积极
2、财政政策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采取的,始于1998年,止于2004年。第二轮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施行的,从2008年开场,至今尚未结束。固然相较于第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我国第二轮积极财政政策在调控思路上愈加成熟、政策工具的运用也愈加丰富,但总体而言两轮积极财政政策都是基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主要依靠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从短期来看,需求管理政策如同给经济打了一剂“兴奋剂,能够使经济在短期内快速企稳回升,防止经济失速下滑。但从长期来看,需求管理政策会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构造的调整。长期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会使经济发展方式愈加粗放
3、、产业构造愈加失衡、产能过剩日益严重。新常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的下滑,从2012年开场我国GDP增速开场低于8%,2015年更是低于7%,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且在将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这种增速。新常态需要新的宏观调控思路。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应侧构造改革,着力提高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高层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宏观调控开场由强调需求侧转向强调供应侧。相应地,新常态下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重点也要由需求侧转向供应侧,从着眼于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到强调增加社会有效供应。一、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积
4、极财政政策回首2008年以来,国内罕见的自然灾祸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明显,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前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启动旨在扩大内需的规模高达4万亿的财政扩张政策,由此正式揭开了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序幕。1998年,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时,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赤字的方式来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和汲取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经历和教训,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以“保增长、扩内需、调构造为目的,全面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构造升级、创新、民生等事项,运用的政策工具也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构造性减
5、税、规模庞大的投资、财政补贴等。“4万亿投资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明显,成功阻止实体经济的快速下滑,使经济恢复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实现了“保八的目的,中国经济率先在全球复苏。然而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强刺激政策留下的众多后遗症。受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历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总是以调节总需求为主,积极财政政策重视需求总量的扩张,却忽略了供应构造的改善。这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会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基础设施领域,并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而基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会导致以重工业为主的大量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以4万亿投资计划为例,如表1所
6、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仍高达1.5万亿元,加上用于灾后重建的1万亿元,合起来约占计划总投资的62.5%,假如再加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基建等领域的支出,占比更是高达81.75%,而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偏少,减税政策涉及的金额仅约0.5万亿元。再反观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这些行业无一不与基础建设息息相关,甚至连金融危机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光伏、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也陷入产能过剩的窘境。除产能过剩外,基于需求管理而施行的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还引发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政府债务高企、银行不良资产激增等众多问题,中央政府在施行积极财政政策时所等待
7、的“调构造的目的并未实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未有明显的改善。二、新常态下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必然性中国经济在告别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步入新常态,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构造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负作用消化期。三期叠加,从客观上要求宏观调控政策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应管理为主,相应地,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也应从需求侧转向供应侧。一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看,一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即收入水平较低时潜在经济增长率较高,而收入水平较高时潜在经济增长率会较低。2015年我国人均GDP到达801
8、6美元,已经迈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潜在增速下降是必然的。刘世锦2012测算出2016-202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5%1。凯恩斯式的刺激需求的政策只能有暂时效果,但是改变不了潜在经济增速,长期施行更会恶化经济。另外,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看,需求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益也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在2009年推出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计划之后,刺激效果明显,GDP增长率立马增加3-4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季度和2010年第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更是到达10%以上,然而刺激效果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GDP就开场掉头下降。金融危机以来,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几乎每年都会出台一些
9、刺激政策,刺激的力度也并不弱,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经济回升的时效也越来越短。近期两年甚至完全看不到刺激政策的提升作用,GDP增长率一路下滑吴敬琏,20162。因而,在新常态下,面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就应该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的,在经济基本面稳定的情况下,要避免采取大规模的需求刺激计划拉动经济的短暂回升。二需求管理政策无法解决深层次构造性问题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管理政策针对的是短期问题,只能作用于经济中的总量关系,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对的是长期的构造性问题,对此需求管理政策无能为力刘伟,20143。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深层次的构造性问题,包括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区域构造问题;附加值低、
10、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偏高的产业构造问题;太多依靠投资的经济增长动力问题;资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例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低的要素投入构造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所针对的是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而对于构造性问题,则需要借助供应侧改革去解决。供应管理着眼于中长期,以构造优化为核心,突出特点便是对经济构造进行针对性干涉,理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施行宏观调控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首选方案。三着眼于短期的需求刺激政策其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长期施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刺激政策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众多负面问题:1.产能过剩:当前我国钢铁
11、、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基础建设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债务的过度增加和杠杆率的迅速升高:截至2014年,我国国民资产负债表总的杠杆率高达283%,已经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杠杆率过高,会增加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与日本等国家债务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不同,我国各类债务主体中杠杆率最高的是非金融企业,到达125%,远超过欧盟划定的红线90%,将来有可能会涌现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吴敬琏,20162;3.资源浪费: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上的考虑,在进行项目投资前,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成本收益比拟分析,盲目投资,
12、造成大量的超前建设、重复建设、低收益甚至是无收益建设,资源浪费严重;4.环境污染: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带动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产业的迅速扩张,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宏大的毁坏,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以上种种均表明短期的需求刺激政策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不可持续的,前期刺激政策副作用和后遗症的消化必须借助于供应管理,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我国供应体系症结探析我们强调新常态下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点应由需求侧转向供应侧,那么我们必需要先了解当前我国供应体系的症结所在,才能运用积极财政政策进行精准调控,通过调整供应来适应需求的变化。从目前各行业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效
13、需求缺乏,而是有效供应缺乏、无效供应太多。一方面,处于产业中上游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和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应严重过剩。在生产资料领域,主要以产能过剩的行业为代表,2015年,工信部公布的落后及产能过剩行业包括: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平板玻璃、水泥等14个行业,目前这些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工业品出厂价格跌到盈亏平衡点下面,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钢铁价格已经跌到了不到2000元/吨,与所谓的“白菜价格相差无几。在消费品领域,过去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供应体系,只是对国外产品进行简单的模拟加工,没有本人的品牌优势,在品质、规格、样式、安全性上也缺乏创新,产品附加值低。“中国制造的廉价和低端已经知
14、足不了国内迅速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如服装玩具等传统消费品尽管价格一降再降,但仍然鲜有人问津,厂家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随时面临倒闭的可能。另一方面,高性能产品、高品质消费品和公共产品与服务供应缺乏。在工业产品领域,尽管有部分行业已经拥有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但大部分行业还处于较为低端的“引进+组装的阶段,核心技术储备严重缺乏。在消费品领域,我国中高收入阶层在不断壮大,这部分群体有着很强的购买能力与购买欲望,在产品与服务上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但目前我国的产品供应体系无法知足他们的现实消费需求,或者由于品质安全等原因此不敢消费。有效供应缺乏导致本来旺盛的现实需求,要
15、么被严重抑制,“储币待购,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知足,产生“需求外溢黄志凌,20164。根据世界观光旅游委员会数据统计,2015年出国旅游的内地游客,比2014年增加53%,海外的消费总额高达2150亿美元,跨境购买力惊人。在公共产品与服务领域,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诸如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供应明显缺乏,也抑制了互联网、汽车、家用电器等与之相关的消费需求;此外,由于各种制度的限制,我国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行业,导致此类产品供应严重缺乏,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打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效消费需求无法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型研究-精品文档 2 常态 财政政策 转型 研究 精品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