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评估.docx





《小议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评估.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议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评估1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1.1水资源体系研究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020万m3,现状年当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7.8%,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20.7%,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不存在超采现象;非常规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3.9%;现状年研究区总用水量为21544万m3,小于年度用水24465万m3的控制指标;现状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9.96m3,小于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21.15m3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7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48万hm2,节水灌溉率为42.6%,大于农业节水灌溉率39.2%的控制指
2、标。研究区有5家供水公司,现状供水管网完备,城市供水保证率达95%,供水管网漏失率为1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研究区集中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有蒲城水库、东郊水库、秦台水库、西海水库、南海水库、龙庭水库以及江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且研究区对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采取了相应完备的措施对水源地进行了保护。1.2水生态体系研究区河流总长度为685km,水域面积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为60km2,水面面积率为5.8%。水域水量为7192万m3,所有水域常年保持生态水量,且80%以上的水体清澈、无杂物。研究区涉及19个二级水功能区,其中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3、率为63.2%。主要水系两岸的绿化覆盖率达95%。河道、水库堤岸防护林,堤顶部分主要以乔木为主,起到防风固堤的作用。堤坡种植耐盐灌木和草本植物,起到减缓径流、固定堤岸的作用。岸边主要栽植能防浪护岸的耐水和耐碱植物。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的各项工作中,滨州市强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四环五海水生态工程建设中,狠抓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以及监督检查。研究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18km2,现状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km2,治理率85.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施行率和验收率分别为95%、100%、100%。1.3水景观体系研究区生态水系长度为154km,截至现状年,对四环河、新立河、秦
4、台河、滨南支沟、潮河等采取清淤、护坡、绿化等进行生态治理,治理长度109km,生态水系治理率到达71%。在对生态水系进行治理的同时,研究大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截至现状年,研究区有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在景观建设方面,把“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始终,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水源保护放在首位,景区建设中把工程建设、绿化修复、水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修养和恢复;其次是景区建设中体现亲水、近水、爱水的人文理念,突出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亲水平台、曲桥、桥亭、儿童乐园、垂钓园等亲水景观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让人
5、接近水、亲近水、感受水;充分发挥景区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水文等元素,把黄河文化和大禹文化充分结合,打造特色自然、人文景观,并于2009年建成了滨州水文化馆,建设创始了全国地级市水文化建设的先河,为提供绿色、文明、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4水工程体系研究区有水闸6座,机配井630眼,取水泵站69处,蓄水工程数量19处,引水工程9处。90%以上的工程均能到达设计标准和供水标准,且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状况完好。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研究区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研究区内主要排涝河道有西沙河、新立河、秦台河、朝阳河、胜利河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议 水生 文明 城区 建设 评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