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精品文档 (2).docx
《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精品文档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就一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得到切实发挥,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保险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组织补偿基金并对灾祸损失进行补偿。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十年试验中有效发挥了经济补偿职能,据不完全统计,2004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共计向约1亿农户支付赔款超过770亿元,户均赔款超过700元,约相当于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其中,2009年东北三省发生较严重旱灾,受灾面积约1.5亿多亩,其中投保农业保险的超过5000万亩,受损标的共获得保险赔偿约19.5亿元;在2010年全国多省发生的洪涝灾祸中,受灾农田中约有1900万亩获得超过20亿元的保险赔款;201
2、3年东北涝灾和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农业保险支付赔款超过50亿元。实践表明,十多年来,农业保险的赔偿已经成为投保农民在灾后恢复再生产和解决基本生活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农业保险也成为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二保险的再分配功能日益明显,成为国家强农富农惠农的重要举措保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独特的再分配作用和功能,事实上,目前我国建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这一独特功能放大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资金的补偿力度和效果。2004年,我国部分省区江苏、四川、湖南、新疆等开场了以地方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开场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并逐
3、步加大支持范围和力度。到2013年,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已扩大到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支持的标的范围增加为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能繁母猪、奶牛等农作物和畜牧产品在内的18类之多。2013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约120亿元,地方财政的配套补贴也超过110亿,各类农业企业及农户缴纳约60亿元。从风险保障总规模来看,中央财政所支出的补贴,最终获得超过1万亿的风险保障,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近100倍,切实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地方政府所配套的补贴部分,也有效地增加了支农资金总量;而农户每支出1元钱则相应地获得超过160元的风险保障。这是其他财政和金融手段难以实现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保险
4、能够有效发挥市场化运作功能,在对灾情的研判、损失金额确实定以及理赔金发放等方面愈加专业、快速、准确,也愈加公开、透明、公平,进而大大提高了救灾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加深对发展农业保险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类经营主体主动转变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源,积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服务网络方面,目前有25家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都有2家以上的保险公司,基本知足了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辅助供应组织,还有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渔业互保协会,陕西省和湖北省创立的“农机
5、风险互助协会等提供特殊农业保险业务的服务。在基层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方面,一些经办机构通过自建、共建或委托协办等形式,建立了农村营销服务部近7000个,农村保险服务站2.3万个,村级服务点28万个,农村协保员40余万人。在服务手段方面,很多经办机构针对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在承保、理赔、单证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当代信息化技术,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又加强了道德风险的管控。此外,人工干涉天气、无人机航拍、GPS等新技术不断引入,丰富了服务手段和内容,加强了农业保险综合服务水平。在服务标准方面,监管机构研究制定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的基本操作规范,行业协会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指引,为经办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6、提供了根据和支持。四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发展的软环境,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气力金融抑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和难题,我国也不例外,十分是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造成的金融供应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而农业风险高、运行成本高则是造成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保险不仅能够及时补偿农户灾祸损失,加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提高农户的偿债能力,而且通过与农村信贷的结合,积极改善农村的信誉环境,有效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促进信贷对农业发展的支持。近年来,在保监会、银监会的支持下,保险机构围绕建立银保互动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保险公司通过对设施
7、蔬菜、水果等提供保险服务,银行对参加保险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构成了“公司+农户+保险+信贷的共同合作、承当风险的形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以保单质押、保险受益权转让等方式,在解决农村融资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总的来看,十年来农业保险获得快速发展和较好成绩的主要经历在于:一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都对农业保险提出详细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在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积极保障。二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4年起,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给
8、予保费补贴,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场并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同时国家给予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和推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三是保险业的积极努力。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监管创新等,为广大农户提供了良好的保险保障和保险服务,有效知足了广大农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同时,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众多制约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华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当
9、代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当代化互相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当代化同步发展。这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当前及将来一个时期内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当代农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值、高收益特点,同时也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对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求也必然愈加强烈。高投入需要金融支持,高风险则会促进风险意识的加强,也会对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提出新的需求。因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不断加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符合国家要求,也将为顺利完成十八大确定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作出应有奉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面简称(决定)提出要“完善农业
10、保险制度,这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三农方面的详细体现,也对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中提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当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决定)中提到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都对发展与农民相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及涉农保险提出新的要求;(决定)中明确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房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也需要农业保险作为重
11、要保障手段。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做出战略部署,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要求,十分是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史无前例的地位。随后下发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给农业保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发展任务。二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缺失。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农业保险事实上确立了“分散决策的形式和思路,做不做、怎样做、怎么做农业保险由各地自主决定,相应的中央政府给予配套支持。但是,农业保险的制度怎样设计、政策
12、性农业保险要遵循什么原则、怎样经营和管理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并不特别明确。这对于缺乏农业保险理论和经营管理实践经历的各级地方政府而言,有些勉为其难。所以,大部分省份或者由于认识不到位,或者由于不了解相关规则,未能设计出合适本地农业特点的农业保险制度。有的地方固然设计了本人的农业保险制度,也不乏创造性,但与农业保险的经营要求相比相差太远,实践也存在众多问题。例如,有的地区对介入农业保险的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规定不明确,使农险经营由于遭到不恰当的干涉而严重损害了农户的亲身利益。随着试验的深化展开,顶层设计上的缺乏与缺失,必然会对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统筹管理体制不顺影响着农业
13、保险的深化发展。目前,农业保险的监管工作,由保监会负责,但由于农业保险本身政策性强的特点,其管理涉及部门较分散。从覆盖行业来看,由于涉及农业的相关产业,因此其推进的主体应包括农业、林业等部门;从国家改革发展的政策来看,需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协调;从财政补贴来看,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涉及财政部门。此外,农业保险的立法问题涉及国务院法制部门,税收问题涉及到税务部门。尽管(农业保险条例)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作用和行为边界等作了规定,并且涉及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但由于尚未建立统筹管理机制,缺乏牵头的机构,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比拟困难,由此带来的协同效应和工作效率特别低下,严重影响
14、了农业保险的深化推进。二是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呈现愈演愈烈态势。在保险经营中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在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逆选择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比方农户把风险高的“差地投保,而对不经常受灾的“好地不投保。十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试点地区除浙江和内蒙古之外普遍没有实行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一个地区内农作物险种实行同一个费率,个别险种甚至全国同一个费率,这使得低风险地区的农户缺乏投保积极性,而风险较高地区的农户则投保热情高涨,甚至出现排队买保险的罕见场面,逆选择问题愈加严重。在一般财产险中,道德风险问题主要存在于投保人一方,
15、而农业保险由于存在特殊的三方主体关系(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不仅投保农户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公司和介入农业保险组织推动的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存在道德风险事故。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在农户一方,主要表现为扩大灾情灾损、骗保骗赔、少报多陪、多保假赔、一保多赔等问题;在保险人一方,主要表如今有的保险业务人员虚假承保或出具假保单,灾祸发生后不认真执行合同责任,或者在定损理赔中压低灾损,少赔甚至不赔等方面;在地方政府一方,有的地方政府过分干涉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要求介入机构签订不合规范的保单,有的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合谋,搞“统保统赔,农民不需要交保费,由基层政府或者个人代垫代交投保农民应缴的保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精品文档 2 农业 保险 发展 成就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