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一、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调查发现,山区少数民族容易发生贫困代际传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自然条件恶劣我国现有贫困人口所寓居的山区往往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条件差等相联络。山区贫困人口所处的自然环境一般耕地资源少,生态环境差,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生产工具原始,生产方式落后,导致贫困人口的收入较低。调查发现,低收入和赤贫人口大部分寓居在偏僻的高山村,贫困代际传递状况严重;寓居在地势相对平坦的低山区、沿河区的少数民族村民,贫困状况有所缓解,也更容易摆脱代际贫困。我们将处于山高坡陡的猫子庄村与地势相对平坦的两河村进行比照见表1、表2。
2、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上,农村户口的农民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制度性歧视,体如今受教育的时机少,导致农民的人力资本相对贫乏。就回报率最高的初等教育而言,固然农村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孩子并不能获得与城市孩子等质等量的教育。而贫困地区一般学校少、规模小,能包容的学生少,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时机自然少。近几年,固然农民外出打工的意识有所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但受本身素质的制约,外出打工构成不了规模。伴随着撤校合并,老人不得不陪孩子到集中点就读,造成土地闲置,受教育成本上升,与其它无需陪读的家庭相比要高出35倍。比方猫子庄村的小学生去几十里外的大卧龙村上学,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一年的教辅材
3、料、作业本、保险费、日常生活费等等至少需要2000元,但只房租一项就需要4000多元。昂贵的教育开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限制了下一代接受更高教育水平的投入,构成新一轮的贫困恶性循环。二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观念上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恶劣的环境和长期贫困的折磨,很多村民构成了强烈的宿命感。观念上的贫困还可表现为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坐等政府的救济和帮助,不愿主动尝试。调查中发现,猫子庄村有村民有养蟾鱼、种药材的意向,但苦无资金和技术,想法闲置,正坐等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相比之下,已脱贫村民更愿意与贫困抗争,尝试新事物。比方猫子庄6组的刘兴顺,凭借多年在外打工期间的学习,充分利
4、用家乡山地,采取山地圈养、无饲料纯天然放养的方式办起伍黑鸡养鸡场。总体而言,大量受教育程度低的贫困父母,观念陈旧落后,思想保守,对市场经济不适应,不愿冒险外出打工经商,也缺少参加新技术培训的时机,无法把握当代种养新技术,仍然按祖辈传下来的老办法耕种土地。因而,绝大部分贫困村民都没有实现向上流动,长期处于封闭的传统社会。三疾病因素贫困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家中成员生大病,即便是已经解决温饱的家庭,昂贵的医疗费将使整个家庭难以承受,生活危机顷刻降临。2013年上半年宣恩县对贫困人口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全县体弱多病者、长期慢性病者、患有大病者、残疾者占贫困人口的30%。这些贫困人口不仅不能
5、为家庭收,反而有可能延长整个家庭陷入长期贫困的期限,贫困人口难以改变现状,贫困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生活在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其遭到贫困的牵连不容忽视。以长潭河乡猫子庄村6组李大爷家为例,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儿媳都得了妇科病,每年要花2.4万多元的医疗费,务工所得大部分花在医疗上,以致于三个孙子孙女的学费也无法筹集。疾病造成了三代人均处于贫困状态,代际传递特征明显。四创收产业难寻农民要创收,必须依靠一定产业,这就决定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而产业扶贫的首要问题就是做好产业选择,产业选择适宜,能够实现农民增收。然而,有些地方地理位置偏僻,农业分散,创收产业难寻,扶贫开发无从着手。然而,至今仍处于贫困代
6、际传递的人口往往就寓居在这样的地区。例如宣恩县长潭河乡的猫子庄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由于土地贫瘠、产量较低,仅够自给自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创收薄弱而不持久。由于当地缺少创收的生产项目,缺乏科学技术,加上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使得村民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无法得到改善。固然猫子庄村也曾尝试着学习种植烟叶,以烟叶作为创收产业进行扶贫开发。但是由于土地成分不同,猫子庄村并不合适种植烟叶,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找到创收产业的村落,则成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例如宣恩县椿木营乡的范家坪村见表3,该村按照土地和海拔优势,大力发展烟叶生产。每年种植烟叶面积广,产量高,有烟草公司上门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烟叶种植
7、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村目前有70%的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通过比照发现,单纯依靠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经遭到严峻的挑战。假如不探寻适宜的产业,贫困农民将难以摆脱贫困,只能在贫困当中持续挣扎,贫困延续到下一代。综上所述,影响宣恩县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是多重的,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阻断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上,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二、阻断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一加大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查发现,交通不便是阻碍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导致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不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民族山
8、区将难以脱贫致富。比方宣恩县,279个村2676个村民小组中至少有75%的村的通村公路只是穿村而过;至少有70%的村无组级公路;40%的村通路不通车;36%的村存在着断头路;60%的村无经济循环路、村际出口路。因而,作为解决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关键所在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大对其投入,重点放在加强村级出口路、循环路、财源路和组级公路建设上。但是,山区县如宣恩县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投入缺乏的困难。这一困难与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有关。湖北省规定,扶贫开发资金中需要有80%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对人口较少或地理特殊的村来讲,产业发展项目根本无法落实。假如扶贫资金根据现行政策执行,就需要县政府
9、协调其他部门的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议:一是将整村推进的100万资金分配进行调整:6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产业发展,6%用于改造民居环境,6%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6%用于科技培训,2%用于其它方面建设。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对扶贫资金实行项目捆绑制,集聚使用,统一管理。将财政、发改、扶贫开发、民宗等部门的各类扶贫资金进行整合,捆绑投入,做到集中区域、集中项目、集中重点、集中要素,最大程度地发挥扶贫开发资金的综合效益。将整合资金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农民买卖难、出门难、坐车难的问题。三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补助标准,将对贫困山区县市每公里补助标准由25万提高到35
10、万。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平5000元、户平2万元。对自发筹经费,投工投劳进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更多资金上的支持。二帮助发展适宜产业事实证实,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宜产业,能够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代际传递。如前所述的范家坪村和伍家台村。因而,要发挥产业发展对村民增加收入的带动性,就要根据寓居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寻找适宜产业。但是,目前山区贫困农户面临的困难是适宜产业选择难、发展难。比方猫子庄村难以找到适宜的产业。再好像样是长潭河乡的两河村,盛产木瓜,但从未销往外地。当地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收购,而是村民自行拉到集市上销售,产品销路难,而且薄利。我们建议:一是充分发挥资
11、源比拟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利用山地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白柚、黄金梨等经济林果,兴建标准化经济林果园;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大力种植黄连、厚柏、竹节参等地道中药材,建立规范化中药材基地;利用草场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逐步构成一村一业或数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二是重点扶持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此,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要优先安排给能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原料基地。扶贫到户贷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优先安排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开发中贫困农户所需的生产资金投入和实用技术培训当中。三是结合产业构造调整,组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提
12、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群众构建进入市场的桥梁,积极与中百仓储、荆州西湖平原水果批发市场等几家企业搭建“农超对接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和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四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沟通推介、加强市场应对能力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市场效益。逐步构成以市场促发展,以规模增利润,以品牌出效益的良性投资轨道。三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的投入,重视培训教育、文化、卫生作为农村扶贫政策的重要措施,能够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尤其是重点贫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
13、国家在支持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提高适龄儿童受教育水平。政府必须重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偏僻山村修建学校。对于离学校5公里以上的学生应按当地的标准给予适当的中餐补贴和交通补贴。聘用优秀老师,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保证基础学科教育能够顺利完成,为较为偏僻地区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保障。二是由于思想扶贫是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方法。因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问题上带头脱贫,迅速改变观念严重滞后的状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搞经济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设施。各村根据实际情况,从方便村民群众出发,合理布局,新建或维修村级卫生室,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同时努力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大对村民的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降低因病返贫率。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组织发动科技人员深化农村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推广活动,如举行以木瓜、茶叶、烟叶等种植业为主的栽培、管理和以生猪、家禽等养殖业为主的科技培训,每个扶贫村要完成年培训不少于4期、600人次的培训任务。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把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