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和谐师生文化研究.docx
《思政课和谐师生文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课和谐师生文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政课和谐师生文化研究一、目前高职思政课堂上师生文化不和谐的表现1.老师把持主流文化与学生浸染多元文化的不和谐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活动,更是一个师生文化的互动经过。把持主流文化的老师试图在课堂上尽力把教材中内含的、规定的、反映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趋向和价值观念一丝不苟地灌输给学生,通常是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官方文化、主流文化,而学生尚处于社会化、文化化的经过之中,学生文化一方面选择、学习、吸收主流文化的某些成分,另一方面也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构成一些不同于老师所分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浸染多元文化的学生持观望、不耐烦、怀疑或冷漠态度,甚至个别采取对立、对抗的方式,不能对主
2、流文化完全认同。面对老师强势的宣传攻势,有的学生会选择大胆地表达他们的观点。面对学生对主流文化如此态度,老师一般以主导的官方文化自居,无视且无法容忍学生多样,有时还呵斥学生想入非非。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是不会因而让学生改变看法的,相反学生会选择以消极或公然的方式继续抵制老师代言的主流文化。这样在师生文化接触、互动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老师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与学生所接受的多元文化的不和谐。2.老师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学生追求个性需求多样的不和谐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把学科知识的授受作为师生交往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有的老师以为本人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老师所要
3、关注的就是学生知识学习方面。于是,老师的精神基本上都花在怎样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教授给学生,怎样将学生的心思从多彩的日常生活引导到学科知识学习的课堂之中,而很少去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和兴趣的差异性。强调学科知识教授、作为知识权威的老师,以为本人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应无条件地认真听讲,尤其在课堂这一教授知识的主场地学生不能由于有其他兴趣去做别的事,而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一定都是非常感兴趣,可见强调学科知识唯一重要的老师就会与兴趣多样的学生出现文化不和谐。在当今时代,学生愈加倾向于追求自由平等价值,当他们的兴趣迫于老师而遭到阻碍时,他们还会寻找其他的方
4、式来表达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能够无视老师的存在,就自作主张地在课堂中做起无关的事件。因而,强调学科知识教授的老师与兴趣多样化学生,存在文化不和谐的概率将会大幅增加。3.老师评价方式的统一标准性与学生渴望差异性对待的不和谐在高职思政课堂管理中,老师经常以权威自居,以专制方式管理学生,也常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种用整洁划一的标准评价学生体如今老师讲了算,但是,老师用一个标准对所有学生的评价经常是片面的,而且在评价的经过也一般不给学生表达不同想法的时机。即使是学生本人选择表达本人不同的想法,老师往往也不予采纳,还是根据本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生活在一个日趋开放社会的学生,显然是不会满意老师用
5、统一不变的尺度来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他们,而是希望能够得到体现差异而又不失公平的弹性评价。因此,老师的评价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高分、听话、顺从的优等生。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呈现多元并存的形态,流行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评价标准,不断扩大着学生评价个性特征的价值标准和取向。因而,老师对于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与老师的看法并非一致。对于受老师宠爱的班干部,学生们则敬而远之。老师总以为本人喜欢的学生一定也是受大家尊重的好学生,而一旦从学生身上发现了与本人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时,就往往运用本人的权威进行同化和规范。这样,奉
6、行一元化评价理念的老师与渴望差异性对待的学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不和谐。二、从课堂学习共同体视角分析高职思政课和谐师生文化的实现策略1.尊重学生与重塑权威的文化对话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高职思政课开展师生文化对话的前提条件之一。课堂上师生文化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学生文化的不尊重。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尊重学生意味着将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不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尊重学生在成长阶段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原先专制式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让位于尊重学生、强调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谁决定谁或者谁依附谁,而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问
7、题与摩擦,要在尊重信任、公平互惠的立场上,通过双向沟通、平等对话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因而,在高职思政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重要的是将学生文化与本人代表的主流文化同等对待,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文化权利,师生进行主体间的对话。在思政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允许他们和本人讨论问题甚至争辩,成认学习共同体在开展项目实践时自愿选择本人感兴趣的项目,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考虑的人。老师还应该主动放弃独断的做事风格,相信学生的判定和能力。即便学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学生发生了明显的价值偏差和行为问题,老师还是先要去尊重学生的文化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再去正面引导。或许有些老师会担忧,为了文化对话而让高高在上的老师去尊重学
8、生,会不会最终影响学生对老师原先构成的尊敬态度?实际上,老师放下尊严,真心地尊重学生,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且有可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2重塑权威。高职思政课堂上老师要弱化个人的“知识权威和“管理权威,以人格魅力为基础重建有利于文化对话的老师权威。老师的人格魅力,是老师权威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人格感召力。教育家夏丐尊也曾经讲过“,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教与学之间在本质上是老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正确引导、科学组织和有效规范。因而,在高职思政课堂上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政课 和谐 师生 文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