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精品文档 (2).docx





《小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精品文档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一、舆论影响司法的现象(一)由对司法裁决畸轻不满发端到司法与舆论最终各行其是河间民警张东岳掐死歌厅女余某案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9月,肃宁县人民法院以过失杀人罪一审讯处张东岳有期徒刑6年,死者家属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也被驳回。随后,死者家属向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过漫长的等待,近期,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沧州市浮阳律师事务所主任韩甫政以为,根据此案所查明的事实,张东岳的行为完全符合成心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法院以过失杀人罪量刑,定性错误,量刑畸轻,当属危险判例。2(二)由对司法裁决畸重不满发端到司法与舆论迎合而一致引起社会关注的邓玉娇案件3
2、是一件司法被动与舆论迎合的案例。案件发生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据警方初步调查,2009年5月10日晚7时30分左右,野三关镇招商协调办主任邓贵大,与黄德智和邓某一起吃晚饭并饮酒后,前往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休闲。休闲之前,邓贵大三人欲前往梦幻城二楼一休息室休息。黄德智在前,邓贵大和邓姓同事紧随其后。黄德智进门后,发现梦幻城员工邓玉娇正在休息室洗衣服,便询问她能否可为其提供特殊服务。邓玉娇讲,她是三楼KTV员工,不提供特殊服务。黄德智听后很愤慨,质问邓玉娇这是服务场所,你不是“服务的,在这里做什么?双方遂发生争论。争论中,邓玉娇欲起身离开,此时,跟在身后的邓贵大讲“,怕我们没有钱么?便随手
3、从衣袋里抽出一沓钱在邓玉娇面前显摆。邓玉娇拒不理会,欲再次起身离开时,被邓贵大按在休息室沙发上。邓玉娇欲起身,却被再次按倒在沙发上,她拿出一把水果刀向邓贵大连刺三刀,黄德智见状欲上前阻拦,右手臂被刺中一刀,邓姓同事吓得不敢靠近。邓贵大因伤及动脉血管和肺部,在被送往医院途中身亡。黄德智被转至宜昌市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5月11日,邓玉娇因涉嫌成心杀人被巴东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媒体称湖北巴东警方像被刺官员“辩护律师。在巴东警方先后于12日和18日的通报中,发现原先通报的“特殊服务一词,再次通报时改称是“异性洗浴服务;原先通报的“按倒在沙发上,再次通报时称是“推坐在沙发上,其他各种细节和之前通报一致。
4、在屡次要求之后,邓玉娇的父母终于见到了女儿,但会见时间只要四五分钟,且不准谈及案情。而邓母委托的几位律师也没有获准会见邓玉娇据5月20日(重庆时报)、(东方今报)。一系列蹊跷现象令人警醒,发人深思。进而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一步步演化为一个公众事件。6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邓玉娇案做出一审讯决,以为邓玉娇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且其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尽管此案一度沸沸扬扬,但是终究,邓玉娇恢复了自由,法律摆脱了种种干扰,维护了司法公正与尊严。贯穿始终的蓬勃民意更是再次证实了舆论对推动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此案也成为社会舆论维护司法公正的又一案例
5、。(三)从对司法裁决畸重不满到司法与舆论最终各行其是从理论上讲,被告人的行为只要完全具备四项构成要件即可认定为犯罪。然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注定了对犯罪的认定远非如此简单。4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每日讲法)栏目中,2002年9月份播放了“证据的叹息节目,案件的主人公余某和杨某是好姐妹,和睦相处、经常来往。余某开了一个小卖部,杨某住在附近。1999年11月8日,余某还路过的杨某9元钱,给了杨某10元钱,杨某要找1元零钱给余某,余某讲1元钱不用找了。就这样,两人互相推让,却不料杨某不小心从小卖部的台阶上摔下来,余某立即打的将杨某送到医院。医院诊断杨某为粉碎性骨折。2001年杨某向公安机关报案,控告余某
6、成心伤害罪。2002年当地人民法院判决余某犯成心伤害罪,并处3年有期徒刑。余某不服提起上诉,众邻里相亲60多人联名上书对一审讯决提出置疑。这起案件的审理经过中司法机关的意见始终与群众的舆论相冲突,直到裁决的生效并强迫执行,司法机关与社会舆论最终各行其是。二、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社会舆论的构成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经过,应当辩证地看待社会舆论对于刑罚适用的影响。在电脑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产生和表达,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媒体的发展,为社会舆论的充分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能够迅速地表达公民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态度与看法,也有利于查明某些案件事实,因而,适
7、当地了解社会舆论,有利于在某些有争议的案件中恰当适用刑罚。但是,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会产生少数人混淆视听、社会公众在对详细事实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发表情绪化的言论、甚至有少数人操纵网络媒体中的社会舆论等问题。假如对于网络中表达出来的社会舆论缺乏正确的辨别、分析和把握,就有可能被误导。一民意是舆论的本质在司法工作中贯彻人民当家作主、执政为民就必需密切联络人民群众,加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这也是一个司法日益民主的进程。2009年3月17日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关于20092013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务的第27条十分规定“,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在人
8、民法院系统已经认识联络民意的重要性和作为人民法院改革主要任务的情况下,我们仍需对于何为民意有个清醒的认识。由于社会舆论混杂、观点杂陈“,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到底谁代表民意,真的很难讲。添油加醋的道听途讲,迷惑人心的造谣生事,“五毛党的存在,心怀叵测的评论,让人怎样相信?然而,不能因噎废食,改革要继续,民意要寻求。尽管舆论多种多样,但是公正自在人心。舆论的多样性丰富了民意的表现形式,但民意是这些现象的本质。民意指人民共同的意见和愿望。5即使是假象也从来没有否认本质,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歪曲地反映了本质;谣言也伪装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的公正正义。这一切只是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工作任务,
9、只要坚持深化群众、认真调查,真相自会真相大白,民意也会焕发出来。民意与舆论关系的复杂性表明了民意与刑事裁判相结合的工作难度,但民意与刑事裁判相结合却是刑罚适用中必需遵循的一项原则。二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1.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监督既然舆论的本质是民意,那么,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就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监督。“公共权利应该以公民的权利为基础和目的,这是民主最基本的含义。对公共权利的监督,即对国家事务的监督,是人民群众施行舆论监督的重点。6舆论对司法经过进行监督,不仅贯彻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权利,也为纠正司法机关的偏差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不为舆论左右,认真调查研究,进而避免过失。2
10、.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是民意在刑罚适用中的贯彻舆论能够影响司法,即民意能够影响刑罚适用,这是民意在刑罚适用中的贯彻。刑罚的适用应当符合民意,然而何为民意,社会上的舆论能否就是民意的真实表达?由于两者之间关系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因此不能将两者认同一致,而应当保持清醒的批判性认识。由于舆论的大小与当事人向社会和媒体的传递有关系,所以我们必需明白民意不是当事人一方的意见。擅长向社会和媒体传达案情的当事人可能加强舆论的气力。舆论可以能受媒体或其他势力的左右,有可能为谣言所误导,这些都增加了我们把握民意的复杂性和难度。“中国有14亿庞大的人口,利益多元,众口难调。7透过繁花迷眼的舆论现象,能够捕捉到民意的
11、问题上,我们必需反对不可知论的错误倾向。深化基层、倾听民声,判决就能符合民意。3.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现“人民主权思想在详细宪政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方式,舆论监督权就是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践表现形式之一,人民群众通过群众传播媒介构成舆论,监督政府行为,是人民主权思想的必然的逻辑延仰。8卢梭以为,民意既不是铭记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记在铜表上,而是铭记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民意永远是公正的,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民意是当代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正规法律以外的法律。9讲到底,舆论影响司法的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现。积极听取人民呼声,靠舆论撑腰,能够抵御外来干预,进而为民请命、主持公正、伸张正义。三、
12、舆论影响司法的特点现以许霆案件为例来讲明舆论影响司法的特点。2008年的1月,许霆ATM机取款案在社会舆论鼎沸的情况下,案件由广州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回广州市盈率中级人民法院重审。经过再审开庭,法院做出了有期徒刑五年的判决。在公布判决后,央视(新闻调查)栏目9月13日晚播出(许霆的罪与罚),新闻调查记者对许霆进行了独家访问。对许霆案件的电视讨论讲解:但在民间,对于许霆的行为,舆论还是有很多同情的声音。记者:我觉得在场也有很多人,大家一块来聊一聊,就是假如你去一个自动取款机上取钱,你本来账户上只要一百块钱,但是取了出来一千块钱,更多,你要不要这个钱?群众:我想90%人都会去(取)的。记者:都会要?群
13、众:都会要,这跟道德扯不上层面,跟法律也扯不到。记者:但是假如你拿到第一笔一千块钱之后,你会不会还再去试?还再想拿更多的钱出来?群众:会继续去试。记者:会吗?群众:会,会继续试的,那样的取钱本身不是恶意的。记者:假如讲继续取、继续出来更多的钱,你会不会拿走?群众:钱我不拿走,是不是扔在那里,别人会捡呢?记者:你会不会试着点?群众:我会试。记者:很多普通人对这个案子之所以会有一个很强的情绪反响,是由于他们觉得许庭贪心是不对的,可是呢好似很多人都有可能在一样情况下采取他这样的做法,这是普遍的人性弱点。这是一起典型的司法组织与民意从相背离到基本吻合的一个案件,由于法律本来就是民意的体现,判决当然也应
14、当与民意一致,所以,假使引起民议民愤的判决都能够直接断定为冤假错案,而无需查找他们的错误之处指出错误不是老百姓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实务部门引用的法律根据或者所谓的判决理由都是在歪曲事实。犯罪是侵犯整个社会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侵犯了某个被害人的行为。犯罪被以为是危害整个社会的行为,所以犯罪能激起社会的义愤;同样不公正的刑罚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也会引起社会的激愤。像许霆一样,假如广大民众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的话,这样的行为就不能称之为犯罪。由于法律不应当成为制裁普通老百姓正常行为的东西。否则,每个公民就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案件能引起这么大社会反响的原因。许霆用银行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精品文档 2 小议 舆论 影响 司法 现象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