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图书馆形象建构研究.docx
《新媒体图书馆形象建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图书馆形象建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媒体图书馆形象建构研究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产生了宏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重塑图书馆形象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运用适宜的话语策略构建图书馆新形象,以适应新媒体时展的需求。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形象建构;话语策略;话语资源;用户需求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所谓新媒体时代,就是建立在新媒体技术上的传媒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多以声
2、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较的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征。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产生了宏大影响,图书馆必须重视形象建构问题,积极运用适宜的话语策略重塑形象,努力改变群众对图书馆的成见和刻板印象,适应时代的需求。1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作为收集和存储信息资源的机构,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方式在社会发展经过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11图书馆作为主要文献信息提供者的身份遭到挑战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除了纸质文献,各种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呈爆炸性增长
3、,资源类型诸多与图书馆经费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愈加多元化,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公众对图书馆的依靠程度降低。如今,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并且以为搜索引擎搜集到的资料的可信度与图书馆资料是一样的。1智能手机的应用愈加知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不可否认,新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到达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201
4、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到达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2015年4月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3新兴媒介中,人均天天互联网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天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5487分钟,人均天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分钟,人均天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信息获取功能遭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12公众阅读习惯改变对图书馆传统服务
5、功能的挑战网络在线阅读、电子书、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数字阅读以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获取方式以及多媒体的阅读效果对纸本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场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阅读。(2015年掌阅国人阅读习惯报告)显示:42015年国民人均利用手机阅读书本数量从8本增长到12本,00后和90后成为手机阅读的主力。网易云阅读的2015年(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5全球范围内,电子书份额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估计将来两年,全球电子书份额将到达3035%。中国人在数字化阅读领域发展势头迅猛,581%的中国人选择看电子书,电子书阅读量322本/人,手机阅读人均花费16
6、47元。新媒体阅读已经构成规模。公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入变化,阅读式、跳跃式、标题式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形式;碎片化、动态化的阅读成为阅读时髦。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丰富多元以及传播媒介的发达挑战了图书馆作为主要的文献信息珍藏和传播机构的职能。13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宣传方式已经不能知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资源以多种不同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重视形象塑造以及与用户的互动沟通。与此同时,用户心目中大多数图书馆的形象仍然停留在“借借还还的基础服务上。固然图书馆努力对本人的馆藏资源和服务进行推介,但受制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宣传手段,产生的效果很有限,很多用户并不了解图书馆开展的深层次服务
7、内容。图书馆面临的跨界竞争态势愈加明显,本来单一而分散的信息传播形式已不能知足受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图书馆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始终停留在“借还书的地方,将愈加难以获得受众的青睐。因而,图书馆必须重视在新媒体时代的形象塑造问题,搭建广阔的信息沟通平台,重视图书馆社会形象的重塑,建构本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形象话语策略,提升图书馆在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地位。2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的形象问题图书馆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公众对图书馆形象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可能左右他们对图书馆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普通公众主要通过直接的生活经历(体验、接触)获取对图书馆形象的部
8、分认知。固然这种认知是有限的、不充分的,却是最直接的渠道。此外,公众获得图书馆形象的主要途径是群众传媒。形象本质上是公众主观层面的印象,是公众对图书馆相关情况的理解,关于图书馆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是公众的主观意识,是对现实的某种视觉和感觉上的描绘。因而,形象能够讲是为了吸引公众注意的人为塑造。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形象重塑是图书馆对信息技术发展和自我身份转型的一种回应。形象重塑问题的背后暗含着当代图书馆试图将个体融入社会组织中的方式、对外交往的方式、内部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方式的变化趋势。图书馆要主动建构一套形象话语,在我国主流话语秩序和公共话语空间中确立本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策略,图书馆形象话语需要从我国
9、图书馆发展现实中寻找理论资源,并在当下的文化政治语境中进行阐释。21图书馆形象建构的定位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和解释源于过去的经历,并遭到社会意识影响,这种固定的理解容易使人们构成对某件事物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图书馆形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停留在“拥有大量藏书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和查询服务的物理实体的刻板印象上。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要想重塑形象,必须进行形象定位,就是根据本身拥有的资源和服务知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培育与读者、群众和媒体的良好关系,在读者和公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认知。良好的形象定位能够为形象塑造提供导向和鼓励。6211重视读者对图书馆的等待心理,工作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在
10、方便快速的新技术环境中,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职能逐步被网络搜索侵占,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又无法适应公众在网络上碎片化、个性化获取信息的习惯,信息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因而,在公众心目中,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形象难以确立。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重视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的心理等待,将工作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针对当代人快节拍的生活状态、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建构及时响应、知识导航的人性化图书馆的新形象。图书馆应该加强知识和信息的沟通功能,积极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利用微信、微博的信息沟通、互动和共享功能,主动把信息推送到用户手中。对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图书馆 形象 建构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