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精品文档 (2).docx
《农村金融改革-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改革-精品文档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金融改革摘要:假如用合作制的原则来衡量,我国农村信誉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确实长期不规范,但不同时期导致不规范的原因和社会条件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的特征已经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规范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否认或肯定合作制的改革思路都有失偏颇,而把合作制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允很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共同发展,并把规范化作为改革重点,突出强调长期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可能是更符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实际状况的改革思路。当前围绕农村信誉合作社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合作制在我国农村到底具备不具备生存条件?假如具备,那么农村信誉合作社应该
2、怎样规范和发展?假如不具备,那么农村金融组织的主体形式应该是什么?实际上,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来历已久,这个事实本身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作制这种金融组织形式在我国农村确实存在着客观需求。然而,围绕合作制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且至今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合作制能否存在客观需求,不一定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经过中最基本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可能是需要进一步认清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作出新的选择。一、合作制问题为什么会争论不休?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大致能够归纳为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以为,我国农村信誉合作社不符合
3、合作制的原则,所以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根据合作制原则改造现有的农村信誉合作社龚方乐,2000。这种观点能够称之为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我国农村信誉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历史已经表明,这些原则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因而,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谢平,2001。这种观点能够称之为放弃合作制的观点。根据合作金融理论,合作制原则包括下面一些要点:1实行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2对所有人平等开放;3不以盈利为目的;4不负债经营以保护会员利益等史纪良,2000。假如用这些原则来衡量,那么,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誉合作社确实是非常不规范的。但是,在不
4、同时期导致不规范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不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既不存在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不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誉环境,因此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农村信誉合作社。当时的农村信誉合作社不过是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设立的、为农民发放口粮和基本生活医病贷款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事实上,当时不但缺乏实行合作制原则的主观意愿,也不具备实行合作制原则的客观条件。所以,对这个时期里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其次,从改革开放以来到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
5、不断发展,金融业也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农村信誉合作社也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然而,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基本上还是作为政府机构而不是市场经济主体来办,仍然相当缺乏经营自主权和承当经营风险的能力。所以一直由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管理的农村信誉合作社的发展也主要是表现为数量型的扩张,其性质和经营仍然主要遭到行政体制的影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构成和社会信誉环境的初步改善,使农村信誉合作社的性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大方向是必须办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的同时,农村信誉合作社要根据合作制原则来办的观点也日益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合作的某些原则,如合作社“由社
6、员人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等,已经写入了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之中。但也不能不看到,一方面,农村信誉合作社的改革进程必然会遭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制约,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尚未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之前,很难想像合作社原则会在农村信誉合作社得到有效贯彻施行。另一方面,社会信誉环境还相当不尽如人意,按合作制原则经营农村信誉合作社的客观条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这个时期里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尽管已经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却还难以有效施行。再次,从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都进入了一个以注重规范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这一特征在金融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系列整顿金融机构,
7、规范金融秩序的措施陆续出台;无论在城市金融领域还是在农村金融领域都相继发生了一些史无前例的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等案例。这些案例,一方面暴露出一些原来早以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并构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早晚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对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趋向规范和改善社会信誉环境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进而为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化营造了愈加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从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合作制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而且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以致于能够讲,它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实行的问题,而是变成一个怎样实行的问题了。如此看来,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和放弃合作制的
8、观点各有短长。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始终看到合作制原则在我国农村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这种客观需要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体制条件的演变而变得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这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能否具有按合作制原则办农村信誉社的主观意愿也是实行条件之一,假如不同时具备这个实行条件,再强烈的客观需要也难以转变为现实。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则正确地指出,几十年来我国农村信誉合作社之所以远离合作制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少根据合作制原则去办农村信誉社的主观意愿。而只要缺少这个主观意愿,不但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就是在客观条件具备时,合作制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但是,正像客观条件是能够改变的
9、一样,主观意愿也是能够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当客观条件已经变化之后,主观意愿的变化就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放弃合作制的观点正是忽略甚至否认了这一点。由于这两种观点各有短长,所以固然争论不休,却很难有实际结果,而事物的实际发展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特征经过2O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都有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城市经济领域有明显体现,而且在农村经济领域也有明显体现。一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国民经济总量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加强,进而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从数量型扩张向效益
10、型提高转变。这种转变对经济体制也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促成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二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构造明显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多元化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种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中都已稳定地占有相当的比例,且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特点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多层次化是指在全国经济共同发展的经过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一特点在农村经济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构造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对经济组织构造也提出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客观要求,并促成了经
11、济组织构造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方向转变。三是与经济总量和经济构造所发生的变化相适应,经济体制进一步呈现市场化。现阶段经济发展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而是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以规范。削除不公平竞争,整顿不规范市场秩序,不仅成为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也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特点集中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的市场风险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而市场风险意识的加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进一步发育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上述特征在金融领域也得到明显体现。一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金融总量
12、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呈现出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金融机构也明显多元化,这不仅表现为金融组织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表现为金融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业务量在金融市场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三是金融体制也进一步市场化。金融作为高风险行业,在过去一些年里吃了更多不公平竞争、不规范市场秩序的苦头,因此也构成了更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规范竞争要求,这为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竞争提供了愈加有利的条件。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特征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能够概括为:通太多元化和规范竞争促进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受单一化传统思维形式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改革-精品文档 2 农村金融 改革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