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精品文档 (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精品文档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摘要:中国除了主体民族汉族以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黑龙江省包括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俄罗斯等5个人口较少民族。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之一,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慢的重要手段,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经过中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文化传承弱、缺少发展意识和居民介入度低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调整产业构造、加强生态保护、增加传承力度、增加居民凝聚力、管理经过公开透明等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带动其旅游经济的发展,改善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寓居环境,增加居民收入,建
2、设美丽新农村。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人口较少民族;旅游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是在现代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黑龙江省包括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俄罗斯族等五个人口较少民族,构成了以桦树皮、兽皮和鱼皮为主要制作原料的“三皮文化,“三皮文化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助于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文化旅游业绿色发展,构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济发展形式。一、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基本情况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以俄罗斯族、保安族、赫哲族等为代表共同构成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大多寓居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黑龙江省包括赫哲族、鄂伦春族、鄂
3、温克族、达斡尔族和俄罗斯族在内的五个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五个民族寓居地大多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在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地旅游业发展已获得一定成果。以“三皮文化为代表的多项文化被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是黑龙江省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一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数量情况除了汉族以外,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以1990年人口普查10万人下面为标准,全国共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以2010年人口普查30万人下面为最新标准,全国共有28个的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2,大多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在以上28个现有民族中,黑龙江省包括5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
4、有发展民族文化族游的先天优势。二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三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旅游景区黑龙江省包括国家3A级旅游景区:饶河四排赫哲风情园;国家级首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赫哲族地区著名的4A级景区: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省级民俗风情旅游地:黑河市瑷珲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之一的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民族乡;全国城市唯一的达斡尔族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等旅游胜地。二、乡村振兴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意义一发展旅游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属于无形贸易的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发展旅游业对调整产
5、业机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前,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进行第一产业的生产,以渔猎为主的赫哲族、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族、以狩猎和畜牧为主的鄂温克族、以畜牧业为主的俄罗斯族、农牧渔猎兼容的达斡尔族;新中国成立以后,五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产业构造逐步发生改变,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餐饮业逐步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施行、交通运输业的改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少数民族寓居地环境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发展旅游业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二乡村振兴对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1956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
6、的;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题;2008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应运而生。基于新农村建设获得的阶段性成果,深度研究现代农村发展情况,2017年党的初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发展从新农村建设正式迈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是其发展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省政府愈加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扶持资金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与旅游业的五大发展理念相契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三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民族旅游符合国家发展趋势
7、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寓居地地处偏僻,主要从事农林牧渔的生产活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寓居环境、引进农业当代化技术、加强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需要,生活压力大、生活负担严重等问题的产生,使都市年轻男女愈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释放,发展民族旅游业,传承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民族凝聚力,提高大国形象,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民族旅游符合国家发展趋势。三、乡村振兴与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一旅游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情况落后,严重阻碍五个
8、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省内民族聚居地先后从事旅游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冬季的冰雪旅游、夏季的农家乐成为黑龙江省代表性的旅游项目,冬季和夏季成为旅游旺季,在此期间,省内民族旅游区都开展以餐饮、观光为主的旅游项目,旅游项目缺乏创新。五个人口较少民族受粗放型经济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赫哲族和达斡尔族都从事渔猎生产活动,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擅于狩猎,以畜牧业为主的俄罗斯族与鄂温克族生活方式也有重叠,生活生产方式的高度一致,导致五个民族文化差异度小,民俗家庭游在五个民族间都得到发展,依托民族文化和地理因素所开展的旅游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二少数民族旅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
9、的不断进步,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严重阻碍其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温室效应的产生,全球温度逐年升高,与水联络严密的赫哲族人生活遭到影响,对水温有严格要求的大马哈鱼、鳇鱼数量减少。以鄂伦春、鄂温克为代表的森林狩猎民族,在长期狩猎、畜牧等生产经过中,土地毁坏严重;以畜牧业为主的达斡尔族和俄罗斯族,现今可供牛羊随意食用的鲜草数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劣,导致有绿色产业之称的旅游业发展遭到限制。三高素质人才供给缺乏,文化传承遭到限制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与民族之间沟通沟通增加,民族间通婚的现象明显,各民族更难对文化进行传承,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有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精品文档 2 乡村 振兴 战略 民族 旅游 经济 协同 发展 精品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