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卡蓄意透支及风险预防-精品文档 (2).docx
《信誉卡蓄意透支及风险预防-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誉卡蓄意透支及风险预防-精品文档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誉卡蓄意透支及风险预防【摘要】信誉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誉卡透支、互相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誉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誉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誉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对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誉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誉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备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关键词】信誉卡风险恶意透支信誉卡犯罪个人信誉制度资信审查信誉卡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对我国银行业而言,还是一项新兴的业
2、务,各大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加快发行信誉卡,然而在发展信誉卡业务的同时,“恶意透支及与之相关的信誉卡犯罪也如影随形,恶意透支已成为令银行头疼的顽疾,影响了信誉卡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因而,正确分析信誉卡恶意透支风险的成因,提出合理有效的防备措施,对于减少发卡银行的损失,促进信誉卡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信誉卡恶意透支的概念信誉卡透支是银行业务中的术语,是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设立的账户上资金缺乏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发卡银行的批准,允许其以超过信誉卡上预留资金的额度使用信誉卡支用款项获得短期、小额贷款进行消费的行为。这是一种合法的行为。恶意透支则是信誉卡诈骗罪的一种行为表现方式,是一种损害发
3、卡银行权益、损害国家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刑法第196条第2款都明确规定了“恶意透支的概念,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由此可见,恶意透支的行为要么是超过规定限额透支,要么是超过还款期限透支,但都必须是经过发卡银行催还仍不归还的透支行为,才能构成信誉卡恶意透支。信誉卡恶意透支必须同时具备下面四个要件:首先,恶意透支主观上必须是成心;其次,恶意透支客观上必须是超过规定限额透支或超期透支;第三,恶意透支客观上还必须是经发卡银行催收而仍不归还欠款;最后,恶意透支主体是持卡人。二、信誉卡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和成因1、信
4、誉卡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恶意透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下面几种:1频繁透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短时间内持卡在不同的特约商户、银行网点频繁消费、取现,每次取现的金额都在银行规定的限额内,积少成多,最后构成大量透支,使银行无法追回透支款。2骗领信誉卡透支。持卡人申领信誉卡时弄虚作假,伪造身份证,私刻公章,伪造保函证实等,骗取发卡行的信任,进而在不同银行领取并持有多个信誉卡,之后持卡人利用我国通讯设备还不发达,异地取现信息不能及时汇总,“紧急止付通知难以及时送达的现状,在全国范围流窜肆意透支,进行恶意透支的违法行为。3互相勾结透支。持卡人与发卡银行工作人员勾结或持卡人与担保
5、人采取循环担保,也是恶意透支的常见方式。4诈骗型恶意透支。持卡人利用某些特约商户利欲熏心的弱点,通过假消费等诈骗方式,套取银行的资金。根据有关规定,特约商户必须按持卡人实际的消费额结账开票,不得向持卡人支付现金。然而一些商户在持卡人的授意下,并不按持卡人的实际消费额结账,还任意向持卡人倒付现金。2、信誉卡恶意透支的成因透支是信誉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誉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透支过度和失控构成恶意透支,也将产生负面作用。十分是不法分子利用信誉卡的透支功能,诈骗银行资金,更具危害性,信誉卡恶意透支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下面几种:1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在我国,信誉卡诈骗罪是一种多发
6、的新型金融诈骗犯罪。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惩治毁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增设了信誉卡诈骗罪,1997年刑法确立了“恶意透支的法定概念,这为打击恶意透支提供了法律武器。但将“经催收而仍不归还规定为恶意透支的构成要件,已经明显滞后于打击信誉卡恶意透支的现实需要,其弊端日益明显,客观上导致对于一些事实上无法催收而行为人主观恶性极大、透支数额宏大甚至十分宏大,危害后果严重的透支案件打击的不力,尤其是对于骗领信誉卡而恶意透支的案件,固然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已昭然若揭,但在银行催收之前以及催收期间,由于其透支行为不符合恶意透支“经银行催收不还的客观条件,司法机关无法及时采取行动,对其既不能拘留、
7、逮捕,也不能扣押、冻结其财产,待到催收不还后再立案查处,犯罪分子则可能利用催收期间的空隙而逃之夭夭,司法机关只能坐失良机,为时已晚。2个人信誉体系建设的滞后。顾名思义,信誉卡是建立在信誉基础上的。但我国个人信誉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各如今,发卡银行只能利用本身的征信体系,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不仅程序烦琐,而且不确切性强,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功能非常低下,进而令信誉卡在最关键的第一道风险防备关口上就陷于窘境之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指出,信誉卡恶意透支的发生与个人信誉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着必然的联络。个人信誉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商业银行和个人资信评级机构的评估标准自成体系
8、,导致银行在办理信誉卡授信经过中信息不对称,也使得一个人在一个银行恶意透支后还能够在别的银行办卡透支。3申领信誉卡的审核不严、发卡制度欠规范。随着信誉卡大战的拉开,各行加大了发卡力度。在市场推广和任务压力下,部分发卡银行为追求发卡数量而放松信誉卡申领的审核要求,对于申领人的资信调查流于形式,而且对于申领人的真实身份没有通太多种方式核查,未能有效遏制伪造身份证冒名领卡以骗取银行信誉的行为。如工商银行的牡丹信誉卡申领经过,很简单,按工行卡部的要求,仅仅提供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另外填写了一份申请表,在申请表上留下申领人的单位电话、家庭电话、手机号码等个人资料。工商银行卡部的审核程
9、序也是非常简单:仅仅通过一个打给申领人的询问电话就核发了具有透支功能的信誉卡。工资、工龄、职务等资料全凭申领人本人填写,想怎么写都能够。犯罪分子只要捏造就职单位,利用一两部电话就能够到达骗取信誉卡的目的。4发卡的担保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信誉卡透支是一种在信誉卡有效期间内在一定额度内屡次循环发生的消费信贷,应当辅之以有效的担保措施,但是部分发卡银行或者没有统一制定关于信誉卡透支的担保合同,或者是制定的合同不尽规范,担保手续也往往流于形式。5发卡银行对透支款的催收不力。一旦持卡人构成透支,发卡银行对透支款的催收相当困难。一是透支户诸多,住所分散,而发卡银行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天天忙于追讨;二是法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誉卡蓄意透支及风险预防-精品文档 2 信誉 蓄意 透支 风险 预防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