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上海信息化杂志)2014年第十二期一、基于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新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试,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固定站覆盖范围评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移动信号源发射和固定监测站接收的相关数据来校正固定站所处位置的传播模型参数,根据更为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的传播模型来计算固定站覆盖范围,测试系统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该方法结合了两个传统方法中的优点并加以改良而成。通过外信号源的移动发射和固定监测站的接收,获得校正传播模型需要的数据。并结合校正后的传播模型和实测电平数据,绘制固定站的覆盖范围。该测试方法主要解决了困扰传统固定站覆盖评估方法中的自动测试
2、、准确计算和覆盖绘制等难题。自动化CW测试系统。一般情况下,采用CW发射机作为传播模型校正的信号源。本测试方法搭建了一套经过校准的CW宽带发射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功率计的校准,使得由宽带发射机内置信号源和功放、天线和馈线组成的发射系统在测试频点的EIRP功率为1W,即30dBm。该校准的理论公式为:P=P信号源+G内置功放+L电缆+G天线。其中P信号源为发射机信号源功率,单位为dBm;G内置功放为发射机内置功放增益,单位为dB;L电缆为电缆损耗,单位为dB;G天线为天线增益,单位为dB。经过实验室校准,为保证天线口功率为30dBm,在重要无线电业务频段,测得发射系统参数校正。同时,发射系统和监
3、测系统控制软件都与GPS相连。通过GPS的时间信息,将发射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和监测系统所监测到的电平值进行关联,自动生成时间、经纬度和电平值的数据记录,供后期数据分析所用。传播模型校正原理。基于无线电电波传播途径可逆原理,能够将覆盖距离的问题等效于传播损耗的研究。因而,通过测试数据对电波传播模型的修正,能够得到适用于固定站实际地理环境的传播模型,为计算覆盖距离打好基础。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适用于城市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各个无线传播模型都有其适用的频率范围和地理环境,表2总结了常用的无线传播模型。选择适宜的传播模型往往遭到两个条件的约束,即测试频点和适用环境。在固定站覆盖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电 固定 监测站 覆盖 范围 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