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期末温习重点总结(完好版).docx
《构造地质学期末温习重点总结(完好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期末温习重点总结(完好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构造地质学期末温习重点总结(完好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如今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30)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45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7、倾
2、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20或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20SN30E,45SE。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水平岩层:地质界线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10
3、、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a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b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样,即“相反一样,但岩层界线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一样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线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一样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一样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样,即“一样一样,岩层界线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相互平
4、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14、平行不整合接触构成经过: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5、角度不整合构成经过: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
5、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下面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16、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i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侵入接触特征:岩体穿切围岩;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象。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穿切围岩。17、沉积接触关系特征:(1)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3)
6、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其它特征与角度不整合关系类似。1、原生构造:由沉积作用和岩浆侵入或喷出作用及其在成岩经过中所构成的构造。2、层理:由岩层内部的成分、构造、构造和颜色等反映出来的垂直层面方向突变或渐变型的成层性。3、确定岩层层序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据岩层中含有的古生物化石来确定岩层的构成时代,但在缺少古生物化石的岩层,可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变形后产生的次生构造来确定岩层层序。4、斜层理:在水成和风成的碎屑沉积中构成。方法:利用细层上部与层系界面呈角度截交,下部收敛变缓而与层系界面相切来鉴别岩层的顶、底面。5、粒级层理:又叫递变层理
7、。是碎屑物在沉积经过中由于流体动力逐步减弱而成的一种沉积构造。特征:在一个单层中,由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即下粗上细。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地下深部的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围岩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步冷凝固结成岩经过中所产生的构造。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分为: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火山岩层顶、底面确实定:1熔岩顶部的气孔和杏仁构造大而多,呈不规则的云朵状;底部少而小。管状气孔分支指示底面;2玻璃质壳和熔渣壳指示火山岩层顶面;1应力:是在面力或体力作用下,物体外表或物体内部假想的面上单位面积上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是作用在该面上的力的大小的度量。2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力。3剪应力:平行
8、于作用面的力。4主应力:在平衡力系中,在三个相互垂直的面上只要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种面称作主平面或主应力面,其上的正应力称作主应力。主应力的方向线称为主应力轴或主方向。主应力是空间一点上量值最大的正应力。5差应力: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称为差应力1-3。岩石变形三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形变形阶段、破裂变形阶段。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1.围压:围压增大,岩石强度极限提高,延性加强。2温度:温度升高降低岩石弹性极限和强度,促进岩石的延-脆性转化。3孔隙流体压力:降低岩石的延性、强度和弹性极限,脆性加强。4时间。5外力作用方式7岩石毁坏方式:张裂、剪裂。张裂:垂直于最大张应力方向的
9、破裂面。剪裂:剪应力到达或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发生的破裂1均匀应变:物体内变形前与应变主轴平行的直线,在变形后方向不变,只是长度发生变化。拉伸、压缩和剪切2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变形前与应变主轴平行的直线,在变形后方向和长度都发生变化。弯曲、扭转。3有限应变:总时间内应变的累计1褶皱:任何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构成的构造叫褶皱2褶皱作用: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的经过叫褶皱作用3背斜:褶皱核部为时代较老的岩层,两侧为时代较新的岩层。4向斜:褶皱核部为时代较新的岩层,两侧为时代较老的岩层。5褶皱要素:核、翼、枢纽、轴面、转折端、褶轴、轴迹、拐点、脊、槽。枢纽:在褶皱各个横截面上
10、,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连接各个相邻褶皱层面上枢纽线而成的面转折端:褶皱从一异过渡到另一异的部分轴迹:轴面与包含地面在内的任一平面的交线6叠加褶皱:已经褶皱的岩层包括具有面状构造的任何岩石再次遭到褶皱变形的构造现象。7叠加褶皱的识别:重褶现象;倾竖褶皱群的发育;早期构造规律的变化;大褶皱的转折端更明显。8、褶皱的分类1、位态分类或产状分类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斜歪倾伏褶皱
11、,轴面倾斜,枢纽倾伏;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9同沉积褶皱的特征:平缓开阔型,而每一岩层的倾角是变化的,一般靠背斜的顶端部位比拟平缓,而向下逐步变抖同沉积褶皱中转折断部位,同一岩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如背斜的顶部岩层厚度变薄,有时甚至确实某些层位,而向斜中心部位岩层厚度增大。同沉积褶皱中,同一岩层的岩石构造是随着褶皱的部位发生变化的。一般背斜的顶部常沉积潜水的粗粒物质,而向斜的中心位置则沉积细粒物质。第六章1、横弯褶皱的一般特征:横弯褶皱的岩层出于侧向拉伸装大,所以组成褶皱的每一单层都不存在中和面由于垂向力对顶部岩层的挤压作用,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造 地质 学期末 温习 重点 总结 完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