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docx
《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一、(荆国王文公祠堂记)陆九渊不仅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凡事归之法度“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国不可得而治矣。而且在与门人的讲学中,也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进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本原皆不能格物,所以“学者先要穷理:读介甫书,见其凡事归之法度,此是介甫败坏天下处。尧舜三代虽有法度,亦何尝专恃此或问:“介甫比商鞅何如?先生云:“商鞅是兢兢业业,他亦不问王霸,只要事成,却是先定规模。介甫慕尧舜三代之名,不曾踏得实处,故所成就者,王不成,霸不就。本原皆因不能格物,模索形似,便以为尧舜三代如此罢了。所以学者先要穷理2卷三十五(语录下)442。陆九渊此言不外乎讲
2、,变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变法是有前提、有途径、有先后顺序的。“先要穷理,这样才算得上是“踏得实处。另外,陆九渊在与门人问答时,谈到所谓的事功问题时,以为事功的前提在于“正人心:“学者问:荆门之政何先?对曰:必也正人心乎2卷三十四(语录上)425。“不专论事论末,专就心上讲2卷三十五(语录下)469。所以,在他看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由于本末不辨所致:“荆公英才盖世,平日所学,未尝不以尧舜为标的。及遭逢神庙,君臣议论,未尝不以尧舜相期。其学不造本原,而悉精毕力于其末,故至于败2卷九(与钱伯同)121。陆九渊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本质上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即假如士大夫以实现外王,建立事
3、功为己任,那么必需要先修内,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荆门之政以正人心为先。否则便是本末倒置,所建立的事功也就必然不能够长久。陆九渊把熙宁变法没有到达预期目的的缘由归结为本末倒置。他以为,由“正人心出发再到变法建立事功,才能够真正到达建立事功的目的。其实,陆九渊更为关注的是建立长久的事功,而非短期的效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世致用:“常人所欲在富,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无德而富,徒增其过恶,重后日之祸害,今日虽富,岂能长保卷二十二(杂讲)274?德,外表上看来,并不能够为富为贵,但是这是为富为贵的根本。用我们的话来讲,看似没
4、有实际用途的“德,反倒是追求“富与“贵这般有用之物的根本,即虚无用实有用。这番道理在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中何尝不是如此呢?二、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相对于科学创新而言,就类似于陆九渊在文中提到的内圣修心和外王事功的关系。世人往往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认识科学,而社会往往也是通过对科学成果价值性的判定进而赋予科学以一定的社会地位,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在一定领域内才会被成认。这就构成了这样一种思路:社会通过科学研究成果,也就是科学研究的有用性来判定相关科学研究存在的价值;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也就为了获得社会一定程度上的成认,去从事短期内能够突显实际效用的研究。由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
5、决定了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必将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神,而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又很难通过本身体现其社会价值,这种有用性难于为社会所成认,就像我们一般不会关注雕像的底座一样,所以,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必然会被搁浅。这种评价的体系和思路会导致科学家只关注科学价值而忽略科学研究本身,更重要的是忽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奠基性作用。这种忽视,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会在根本上延缓科学发展的进程。这也就是陈佳洱先生提到的“实用性倾向阻碍科学创新的意思。这种阻碍,是指根本上的一种影响。缺乏底座的雕像怎样能够树立起来呢?即使树立起来了,能不能经受岁月的洗礼?古埃及有句谚语:万物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塔。金字塔距今约5000年,无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研究 中的 实用主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