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显见概说5.docx
《十番显见概说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番显见概说5.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番显见概说讲堂笔录稿【第05课】 2017年年6月30日星期五我们继续学习,谈到心法,谈到无为法的时候,好多同学在这一部分内容特别迷茫,首先说到无为法,一些人就认为什么都不作为。什么叫无为法呢?就是心无杂念,以前祖师们常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杂念。以前寺庙里那些师父们,该烧水的烧水,该摘菜的摘菜,该洗菜的洗菜,该做饭的做饭,该出坡的出坡(出坡就是干活),他们都没有杂念,那就叫作无为法,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现在的人对于无为法就不是这样,认识都是有作为,“我要修行”。像以前那些大德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着活心无杂念,心一境性,没有第二念,并且能把当下的事情做得更更好
2、。他们白天出坡,各做各的事,晚上还要精进坐禅,坐在那里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对外界一切清楚明了,但是也不是打瞌睡,也不是有什么念头。一念,心若无杂便是一,心不起伏便是定。心不起伏并不代表着像石头木头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心如明镜,能照万物。没有少法可得,没有什么法可修,就是无为法。六祖说得最清楚了:因为众生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我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各得智慧。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摩诃”是大,“般若”是本性,“波罗蜜”是到彼岸得正定。我们都没有得到正定的认识概念,所以六祖才跟大家说,本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本性时刻是定的,它是不动的,我们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就认为
3、心是动的。世人终日口念般若,说明心见性,如如不动的本性,都只会口说,不知道本性确确实实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佛它是不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在凡夫也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妄想也是如如不动的本性生出来的。说到摩诃般若波罗蜜,这是梵语,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到彼岸是什么?我们现在落在了分别执著这个妄心里面,在众生这一块,佛性也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动不摇,功能广大,无所不能,无时无刻无不是我们自己本有本具的本性在发挥着作用。认识清了自性,在众生自性也本定了,就是彼岸;认不清了就是此岸。认清认不清那是心行出来的,不在口念,不在口讲。成天地读般若经,背金金刚经,背大乘经,
4、口念心不行,没认清就是不能够达到彼岸。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认为般若本性还是玄妙得很啊,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很玄很妙,认为佛菩萨是无所不能,呼风唤雨。其实你也能,每一个众生也能,练什么成什么,练什么功夫出什么功夫。众生口念心不行,佛菩萨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口念心行,本性与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他认识清了本性般若。六祖接着跟大家又说:何名般若?般若是大,心量广大,心性广大,犹如虚空。你说话,能说好话,能说粗话,能说种种话,这是本性发挥作用,它的作用大不大呢?你能开心能烦恼,这也是本性作用,它的这个性能广大不广大呢?你能做种种的事,你能起种种的思想,这是本性起用啊!你说它广大
5、不广大呢?犹如虚空能容纳万物。太虚空这个空间很大,但是它是心性中之物,它比太虚空要大,无有边畔,也不是大小方圆,也不是青黄赤白,性能也不是有任何限制,无长无短。性能是能嗔恨能欢喜,所以亦无嗔无喜。它也不是是,还不是非,它能做到是,能做到世间法的正确标准;它也能做到非,能可以胡乱来。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本性就是一个功能能,它能做善,它也能做恶,善恶是非都是本性发挥出来的,这都属于二法。你要是找本性,无有头也无有尾,哪是开头哪是结束,没有。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一切诸佛也是这样的,功能妙用,只不过是他用在了饶益有情广度众生上。世人妙性本空。我们本有的性能能作为,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找形象你找不着,它就
6、是一种功能,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能思能想能记忆,你找它的形象,找不出来,它就是一种功能。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体空。善知识,莫要听我说空便着空,便认为什么都没有了。第一莫着空,现在第一,一听说本性是空,大家就落入了一有空就空下心来静坐。第一莫着空啊,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慢慢地就没有记忆了,什么都不明了了,都不清楚了,慢慢地就成了木呆了,成了无记空。什么他都不用心了,心的觉知性能让他给抹杀了,不在意了,用现在话说,不入脑了,不尽心了。大多数人都落入这个概念了,还有大多数人认为空下来才是修,让心空下来,这其实还是一种有。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相,万物色相在虚空中本来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7、的,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林,善人恶人,善法恶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是人性空,亦复如是。我们每个众生的心,我们觉知的性能广大无边,太虚空太大了,还是见性当中的一物。你怎么知道虚空那么广大?“我看见的”,对,你只要是看见,它还是你的所见,它还是你能见当中的一个现象。太虚空大,对,太虚空还没有能见大。自性能含万法是大,它能听见各种的声音,它能看见各种的现象,它能觉知到各种的反应。一切现象,一切声音,皆是能知能觉这个性能以内的现象。所以万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当中,也就是现在说的,一切一切的现象,包括声音现象、物质现象,还有等等一切现象。若见一切人善与恶,尽皆不
8、取不舍,亦不染着,犹如虚空,名之为大。见一切人的善与恶,既不取也不舍,不取是不计较;不舍是什么呢?不舍并不是不清楚,而是很清楚,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善,也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恶,这就叫不取。哪个人做对了做错了,做得正确就是善,做得不正确就是恶,不去跟他计较。并不是说不清楚,隐恶扬善并不是说不清楚善恶,不能够正确的正知善恶。“亦不染着”,也不学着要去做什么善,学着要去做什么恶。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太虚空也是我们能见的见性里面的一个现象,还没有超出能见这个范围。能见是心的一个作用,能闻也是心的一个作用,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汇集、集聚,它才是一个核心,万事万物的核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9、名之为大,故曰摩诃。迷人口说,不知道。“哎呀,本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怎么回事?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一切一切种种现象都是心性内所现之物,所有的声音都是我们闻性内显现出来的现象,没有能闻哪来所闻。动静二相都是闻性内所现之物。一切有形的现象,能够看得见的现象,都是见性内显现的现象,它在见性范围以内的。能见范围广不广?很广。能闻范围广不广?很广。能觉范围广不广?能觉范围很广,能知范围也很广,所以说广大。“摩诃”的意思就是大,它大在哪里呢?它的功能广大,不可限量,非长非短,非大非小。关于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从性能上来说的,但是好多人都会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问他“为什么心包
10、太虚,量周沙界呢?”他就答不出来了。那么,太虚空大不大呢?“太虚空很大”,“你怎么知道太虚空大呢?”“是我眼观察的呀”,“哦,你眼看到的”。你眼看到的,眼不能见,是心能见。这个见是心的能见的性能,能见的性能也就是见性,因为你有能见才有所见,太虚空是你能见范围以内显现的一种现象。心包太虚,它有多大呢?这个见性(心)有多大呢?它这个量,身量有多大?它的身量周遍法界。本性,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见性闻性,有知有觉的性能,能辨别能记忆的性能。它的功能范围非常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处不是它,所以称为大,这是摩诃。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人只会说,他不了解他迷在里面。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
11、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我空了”、“天也空地也空,终日空空走西东”,那都是胡扯。本性是抓不着看不见的一种性能。抓不着看不见所以称它为空,这个性能作用时刻在发挥,并不空。运用我们的性能能够饶益有情,能够广利众生,能够去做我们该做的事,能够去担当我们该担当的责任,在父母要尽孝,在子女女要教育好,在人事关系上要做到担当、礼貌、坦诚、真诚,用真心相处。有些人虽然学了些佛学名词,也能够口讲一套,这样的人不可与语,邪见为主,他认为他学得还挺很好,其实他什么都不是,他是佛教里面的邪教徒,他心邪、傲慢,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这些佛学名词他讲不清楚,真正意义他并不知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周遍法界,我们要
12、认识清楚它是怎么回事。用即了了分明,不用也是了了分明,因为它没有生没有灭,开心知道不开心也知道,你到哪个现场你都很清楚,你进屋、出门现场都很清楚。你走出大门,马路路、大街,街上车来车往,人来人往,高矮胖瘦,男女女老老少都很清楚,因为本性时刻都是了了分明的。只不过是有些事如你的意你就高兴,不如你的意你就烦恼,那就是后天所学知识的问题,落在自我里了。时刻它在起用,在知一切,所以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皆是性内之物,万法归一,归性,性显性现,心显心现嘛。本性它来去自由,可以做善,也可以做不善,可以有恒心长久(常),也可以没有恒心(无常),所以它来去自由。就像我们做事,“我想怎么干,我乐意”,接受圣
13、贤教,皆成圣贤人;人若不要脸,神仙都难管,来去自由啊!性能它可以发挥到这一面,也可以发挥到另一面,它可以饶益有情广利众生,也可以无恶不作,所以说自性能生万法。在涅槃经里面说:“一阐提有佛性否?”什么叫一阐提?不信佛的人有佛性吗?有,“那蚂蚁有佛性吗?”蚂蚁也有,“蚊子有吗?”蚊子也有,“大象有吗?”大象也有。它为什么是蚊子、蚂蚁、大象呢?业力力、愚痴,就是因为它心内的认识导致它的轮回,出了种种的现象,它心中的知见在支配着它,心量大心量小,是饶益有情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自我。凡夫的性能随知见左右,发挥到了不正确的地步了。天人是积福、禅定,我讲因果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如果你明白了,心
14、是能作为,那既然是能作为,我们按佛的标准菩萨的标准去作为,慢慢地一点点把习气净化,本性般若就现前了吗?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不要心外求佛,一切都有因果报应,种豆不长高粱,种高粱不会生玉米的,所以说看你种的是什么因,你的见解在哪个定位上。何时能得成佛道啊?成佛必须要明得真心见得本性,若不见得本性,学佛无益,一切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运作。迷人不见本心,本心时刻现前。迷了的人就不知道那是本性在运作,非要另外再找个佛性出来成佛。迷人迷在哪里呢?并不是说本性不起作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圣人是时刻在起用,在凡夫也时刻都是明了的。你进屋了,屋里的环境你明了清楚;你出门
15、了,院子里的环境你清楚明了;你开车了,你对路路况、对车内车外也是清楚明了的;你进了卧室那当下也是清楚明了的,什么摆设什么用具,床铺桌子;你进了厨房餐厅,也是当下清楚当下明了的。一切无不是妙用,妙用在哪里?不容易易觉察本性在起作用,没认识到那是你的本性在起作用,妙就妙在日常妙用而不自知,不敢承认那就是佛性,那就是真心。妙就妙在日常起用不容易易觉察,没觉察到它(本性)在起妙用,日常妙用,妙在我们不知、不承认,其实它微妙(这个妙是微妙)地在运作。心时刻在运作,心时刻在当下,何故不见呢?为什么看不见它呢?这就是迷啊!就像我们作梦似的,你作梦的时候你有那个梦中的你吗?有,是本身啊,梦中有没有运作,跟你现
16、实生活当中是不是觉得一样呢?对,那是梦中独觉意识在运作,那也是你的法身的一部分,那也是你觉性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的心,从无始久远广大劫以来,到如今未曾有生也未曾有死,有生死的是我们这个色身报应,一段一段的报应,该享福该受罪,这叫分段生死。本性没有生死,心经里面说得多清楚:无老老死,亦无老老死尽。本性没有生死,生死的是什么?生死的是意识概念,本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善不恶,不来不去,不是是也不是非,它不是男相也不是女女相,它不是僧也不是俗,它不是老老也不是少,它不是圣也不是凡。“成佛”也不是佛,佛是人给他的一个名称,对人教化的一个名称,本性不是众生,不是众缘和合生起来的,但
17、是众缘和合在它的范围以内。佛性不是修出来的,也不是证出来的,它本来就是现成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动不摇,赤裸裸现成的。它也不是什么因果能生出来的,也没有什么相貌,你想取相,取不可得;你想舍它,舍不出去。做人有觉有知,做鬼也有觉有知,做天人也有觉有知,做佛也是有觉有知。觉知时刻都是摆脱不了的,要是没有觉知了,就没有什么是自具的性能了,所以和山河大地,和宇宙虚空是一体的,山河石壁不能为碍。所以阿罗汉到了证得本性根本的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和万物是一体,和天地是同根。透五蕴,度生死,五蕴他都明白了,是心内之物,所以生死他也就没了,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
18、难见。这个心不是我们肉团血压泵那个心。要想找到见到这个真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举手投足,运手投足当中,我们如恒河沙一般的运作当中,都是它在运作。好多人在找它,不识原来旧主人,总是找不到。启动机关木人问,不知当下是主人啊!为什么本性和山河大地是一体的?能所是一体,没有能见不到所,没有所也显不出能的能见来,没有所也显不出能觉的能觉来,所以说它们两个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性。但是众生就认为是相对性,众生以自己的身体为自我,和万物是相对的。但佛菩萨认清了本性是我,它们是一体的,能所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性。无能无所,无所不显能,无能不现所,能所一体,不一不异。这就是中观论八不里的“不一不异”,能见还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显见 概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