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基本问题考虑(共3篇)-精品文档 (2).docx
《伦理学基本问题考虑(共3篇)-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基本问题考虑(共3篇)-精品文档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伦理学基本问题考虑(共3篇)第一篇:环境伦理学考虑一、为何需要环境德行伦理?由于效益论只讲究快乐大于痛苦的余额,而究竟是谁的苦乐,却与是非对错的计算与评估无关。因而,19世纪的边沁(JeremyBentham)与20世纪的辛格(PeterSinger)都主张,所有遭到某种行动影响而具有感悟的存有物(即有能力经历到苦乐的存有物),包括非人类存有物,都应该在行动的评估中平等地遭到考虑。辛格批评人类中心论,以为人类拥有特权的主张是武断的,这是一种“物种主义(speciesism),和性别主义与种族主义一样站不住脚。他把动物解放运动比较为妇女的解放和黑人的解放。辛格反对环境哲学家把自然环境与其中的物种
2、视为有内在价值,他和一般的效益论者一样,把快乐或利益知足的经历本身,而非那拥有经历的存有物,视为具有内在价值。同样地,对效益论者来讲,环境中的非感悟物,譬如植物、河流、山脉以及景观,都是环境保护论者道德关心的对象,却都不具有内在价值,顶多只具有作为知足感悟存有物的工具性价值310。从效益论的观点来看,只要效益的知足大过挫折就是正确的行为。因而,猎捕鲸鱼以及为了象牙而猎杀大象,虽造成这些动物的痛苦,但仍然可能是正确的行为,由于根据效益论的算计,这种行为能够带给人类最大数量的利益知足,并超过牵涉其中的非人类存有物的痛苦。对照之下,义务论主张行为的对错大部分与它所造成的结果的好坏无关。从义务论的角度
3、看来,有好几条不同的道德规则或义务(譬如,不要杀人、不要讲谎、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要信守承诺),只要遵守道德律本身就是对的,这跟结果无关。动物权的倡导者汤姆莱根主张,那些具有内在价值的动物拥有被尊重的道德权利,后者在我们身上衍生出一种普遍的道德义务,不要把它们当作只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我们有道德义务不要伤害它们。莱根以为,像斗牛、商业打猎行为以及动物实验等行为都侵犯了动物的道德权利,它们其实都具有内在价值,应该遭到平等尊重。这样,不管会产生如何好的结果,它本身就是错的。究竟哪些动物具有内在价值,并因而拥有应受平等尊重的道德权利呢?莱根回答道:只要符合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判定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
4、主体就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充分条件,而成为一个生命的主体包含了感官知觉、信念、欲望、动机、记忆和将来感。与效益论与义务论不同,德行论强调道德品格的培养,而非个别行为的是非对错。德行就是我们做好事的道德理由,譬如帮助在急难中的朋友,仁爱与忠实的德行就是道德行动的理由。德行论以为,行动的动机与正当理由是能够与行动者的品格特征分开的。与义务论与效益论将道德的焦点放在别人或世界的情况不同,德行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是怎样获得圆满的人生,这也是道德行动者本人的中心关心。过符合德行的生活是亚里士多德获得美满人生的秘诀。由于德行伦理学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生活,有人类中心论之嫌,对于它能否能对非人类的环境付出真正的道德关
5、心便遭到质疑。也有学者指出,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人生需要朋友与友谊,只要当我们真心珍惜、热爱、尊重和关心本人的朋友,而不是为了本身利益,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能把自然界当作目的本身来珍惜、热爱、尊重并关心,这样才能够得享幸福美满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德行论是能够跟环境伦理学相结合而双管齐下的。在1970年代以来,在环境伦理学发展的初步阶段,学者着眼于破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错误,在环境阐述上多半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从主张动物解放、动物权利,到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深层生态学等都是如此,而有关环境的公共阐述几乎完全是以立法为目的,或以法律为框架的。因而,它往往关注的是哪些有
6、关环境的活动与行为是合法的,或应该是合法的。毕竟我们能够禁止越野车在生态脆弱的地区行驶,并且可以以逮捕那些违规者将其法办。可是我们却不会立法处罚那些对生态环境冷漠或无感的人,而且没有人会由于没有积极介入环保而被告上法院。我们能够立法规范行为,却无法规范品格;而环境政策关心的是人们的行为,而非态度;而法院用的也是同样的标准。但是,我们不能只从如此狭隘的角度看待本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采取环保行动、推动环保政策甚至游讲环境相关立法,都必须透过具有品格特征、态度与气质的人们来实现。当我们面对开发商铲平山头、填埋湿地、进行滥垦开发时,我们既要向政府检举,向民意代表请愿,或状告法院,或直接要求媒体舆论
7、反对这样毁坏环境的作为,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开发商的品格。确实,人与环境怎样互动主要是由他对待环境的气质来决定的。而对很多人来讲,鲁莽的环境开发可能的原因是人们的态度,误以为自然资源是无穷尽的,能够知足人类的需求。因而想要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与作为以及政府官员的环境政策,必须彻底地改变人们的气质与品格才行。而要促成正确的环境行动,培养适切的品格,就必须有与环境相关的德行。与环境相关的德行不是只要作为分辨并履行适切行动的工具性价值,它本身就具有价值;它不仅肯定生命,而且更鼓励生命。拥有环境德行的人比没有它的人生活得更幸福,由于他们会从与自然的关系中获得回报、知足以及安慰,而且是由于他们的品格,也就是
8、欣赏、尊重以及热爱自然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向这些利益开放。卡森讲:“无论科学家或一般人,凡沉浸于地球的美丽与奥秘者总不会感到孤单,也不会对生活厌倦。美国生态保育家缪尔(JohnMuir)也讲:“每个人都需要美丽与面包,需要有嬉戏与祷告的地方,只要大自然能够疗愈我们的心灵,并赋予我们气力。所谓环境的德行就是能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的能力与气质,能够欣赏、尊重并热爱自然生态与环境,才有资格谈环境与生态的保育与维护。二、环境德行伦理成立的理由环境德行(environmentalvirtues)是人类关于本身与环境的互动与关系的气质或品格特征。拥有环境德行者倾向于以一种卓越或精致的方式,(在情绪上
9、以及透过行动)响应环境以及寓居在其中的非人类个体(无论是生物、无生物,或有意识的生物)。那么,环境德行究竟包含哪些有关环境的特征或气质,而环境方面的恶习又包括哪些特质?环境德行究竟与个人或人际之间的德行有何不同?环境德行真有可能存在吗?有四种理论能够证实环境德行所以可能的存在。一是外推论(extensionism)。外推论试图将人际间的某些德行往外推,去涵盖非人类存有物,主张描绘人际之间互动与关系的特征,可以以适用于环境的脉络中。因而,这些德行可以以作为规范用在环境的脉络中。譬如,假如慈善是人对其同伴的苦难所拥有的恰当气质或德行,而人的苦难与非人类动物的苦难之间没有本质上的道德差异,那么我们对
10、非人类动物的苦难也应该表现出慈善。假如感恩是对那些给我们恩泽的人所表现出的恰当气质,而我们同样受惠于自然环境,那么感恩自然环境也是我们应具有的同样的适切气质。因而,从人际德行的外推是明确讲明具有环境德行的一种策略。二是行动利益讲。这一学讲以为,一个人若是培养出环境德行的特殊品格,将使其获益。优质的环境不仅提供物质的善,譬如干净的水源与空气;也提供美感的善、休闲的善,能有地方从事身心灵的锻炼,在道德与审美上皆能有所提升。优质环境可使个人受益,这直接证实了维护环境与各种善的气质或环境德行的正当性,而培养这样的品格特征或环境德行,让我们能享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也同样证实是正当的。三是人类卓越考虑
11、讲。这一学讲主张人不仅是人类社群中的成员,而且也是生态社群中的成员,一个好人不仅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卓越的品格,也能在较大的生态社群中具有推动其中成员福祉的卓越气质或环境德行。四是环境角色楷模讲。这一理论主张仔细观察并研究那些被公认的环境角色楷模,到底具有哪些良好的品格特征。环境角色模范讲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森、李奥帕、梭罗以及缪尔,他们的一生不仅是动人的叙事,也教诲我们怎样改良自我以及怎样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换言之,这些生态保护的先行者都是环境德行的楷模。总之,以上四种理论能够双管齐下,并不互相排挤。其中任何一种气质倾向会都获得其余理论形式的支持。很多环境伦理学学者基本上都服膺外推论的讲法,即环
12、境伦理所面对的非人类自然环境具有其内在价值或本有价值;自然环境与非人类物种同时也具有道德的可考虑性(moralconsiderability)。他们直觉上相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毁坏、过度使用和极端开发在道德上都是错误的。外推论将道德的可考虑性扩大到人类以外的物种,由此限制人类本身的行为,将毁坏生态环境,伤害其他物种的行为斥为不道德,且赋予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卡法罗(PhilipCafaro)尝试从人类卓越与幸福人生的角度来建构环境德行伦理学,以为它是一套涵盖对大自然尊重、广泛设想人类本身利益并维护生态环境的伦理学。这样一套环境德行伦理学进一步发展是及时且有用的。理由如下:首先,若欠缺环境德行伦理
13、,环境伦理学将是不完好、不平衡的。由于传统伦理学理论(包括效益论与义务论)专注于权利与责任,并只判定人类行动能否违背或符合道德责任,却忽略了对美妙生活的追求。追求美妙生活对环境伦理学和一般伦理学同样重要。由于我们对环境的抉择会使我们成为好人或坏人,并创造出更好或更坏的社会。对我们的行动与生活完好的评价,必须包含德行伦理,而且任何完好的环境伦理学必须包括环境德行伦理学。其次,发展环境保护的正面论证有实际的需求。环境主义者声称,野生自然有其本体价值,必须加以维护,为此宁愿舍弃任何人类自由与追求幸福的目的。这样的观点通常会让一般公众觉得扫兴。不过伟大的自然生态作家述讲,他们本身与自然的互动是极让人欢
14、欣鼓舞的事。正如古典德行伦理学基于关心个人本身德行与美满人生的理由,为尊重别人提供了有力的自利理由,环境德行伦理学可以以为保护环境提供强而有力的理由。最重要的是,环境德行伦理学积极正面的阐述,带领我们超越最初消极的伦理回应为毁坏环境作悔悟的自我抑制,迈向更为积极、可敬的永续立场。三、环境德行伦理与日常生活实践伟大的环境作家或自然写作作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环境德行伦理的先行者与实践者。环境德行伦理学并不只是一套理论,它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将环保的理念落实在生活实践中,我们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典范。如我们在各级学校中推行环保教育的目的与做法,其重点并不在于环保知识的教诲或灌输,而是要透过爱护生活环
15、境,维护自然生态,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并培养出环境伦理的相关美德。因而在本节中,将以过去2个世纪以来在环保运动与自然写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做以介绍,旨在讲明环境德行伦理与日常生活实践。梭罗在其(湖滨散记)(Walden)中写道:我到林中去,由于我希望过深思熟虑的生活,只想面对生命的基本事实,看看我不曾学过的,而不是当我临死前,却发现我不曾真正活过我希望活得深入,汲取生命的精华透过体验认知,并能够在我下一次出游时作出真实的描绘。(湖滨散记)描绘了个人发展与丰富的生命体验,倡导伦理的、智性的和创意的生活志向。梭罗用正义的可能性、崇高的理想和他本身成功的例子教诲读者。面对寒冬
16、冷风的侵袭,梭罗舒适牢固地隐居在他精心打造的木屋里;在夏天安静冷静僻静的瓦尔登湖漂荡,携着钓竿,象征着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共处。有趣的是,梭罗使用欣欣向荣(flourishing)、舒适生活(livingwell)和首要的目的(chiefend)等词汇来描绘他的总体目的,而这些词汇是现代德行伦理学学者翻译古希腊人十分是亚里士多德对eudai-monia的理解,以此取代“happiness一词。(湖滨散记)显现出梭罗对美妙生活的明晰图像,其中包括健康、自由、快乐、友谊、丰富的体验,对自我、自然、上帝的认知,自我修练与个人成就。他经常根据他与自然的关系详尽而详细讲明他所追求的这些“善事物。自
17、由对梭罗来讲不只是免受身体的强迫,还有探索周围环境的时间与恣意安步于在地景区中,不虞因非法入侵罪而被逮捕的特权。他在森林中生活及工作,感遭到极大的身心快乐和感官享受。隐居与远离人群的生活,警醒了他追求友谊及与大自然联络的可能性。梭罗并不想要为所有人立下规矩,而是要以他在湖畔生活的实验,为那些打算做同样尝试的人证实在大自然中有过舒适生活的可能性。在他的感召下,我们或许考虑至少短暂放弃都市的生活方式,住到乡间体会一下梭罗那种简单与回归自然的生活。梭罗在书中尝试恢复德行作为个人卓越的古代意义,并声称,在当代,“慈善几乎是遭到人类充分赞许的唯一德行。不,它遭到了过高的评价。他的德目表分别包括了道德德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伦理学基本问题考虑共3篇-精品文档 2 伦理学 基本 问题 考虑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