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考虑-精品文档 (2).docx
《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考虑-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考虑-精品文档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考虑摘要:劳动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党的执政基础所在。阐释现代中国劳动关系应放在社会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当代化及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特征视角去理解。我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实践涵盖了党组织成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发挥、培育企业先进文化等各个方面。党组织处理非公企业劳动关系,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心一意依靠工人阶级,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劳动矛盾。关键词:非公企业党组织;劳动关系;和谐;国家治理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再次明
2、确了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要“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企业要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党组织将怎样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将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一、正确认识当下我国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后,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怎样认识现代中国的劳动关系。有学者以为:“现代中国劳动关系不同于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和马克思设想的将来社会劳动关系,也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1中国的劳动关系矛盾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有中国的特殊性。构建和谐劳动
3、关系制度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构造以及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公正的分配制度、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界定何谓和谐劳动关系,有学者以为它是指处于一定组织状态之下互相沟通、依法协调、有序介入、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而有学者更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一种当代劳动关系,涉及不同的利益群体,包括国有企业职工、非公企业中各种社会阶层人员,这种和谐是利益的和谐,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利益的平衡。建立在这种新型的和谐劳动关系应借助制度化的、规范的平台和渠道,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达成双赢局面。我们以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它以实现利益为基础,以平等为前提,以
4、对话和协商为手段,以实现双赢为核心原则,以促进企业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此为逻辑起点,我们应将现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理解放在更为宏观的、更为战略性的框架中去考虑。1.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基础部分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经过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资关系是其中之一。涉及劳资关系不能回避马克思的劳资理论。马克思的劳资理论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出发点来讨论劳资关系主体,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劳资关系问题。依此原理,在一个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各生产要素处于稀缺资源且流动不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充分让资
5、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介入分配,就能极大地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由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与劳动关系必然回归到现实社会基本关系。因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破除计划经济劳动关系下,探索合适中国国情和现实的和谐劳动关系。近年来,在实践和谐劳动关系中获得了显著成效,协调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初步构成,党政领导、社会协同、企业与职工介入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代化的重要途径当
6、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当代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差距扩大化等问题,沿用传统社会管理只强调政府一家独大的作用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治理的需要,而必须发动全社会的气力来共同介入。因而,要加强社会组织在劳动关系中的协同作用。在面对企业内出现的各种劳动纠纷,应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工会、共青团组织、妇联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敏的对话沟通、平等协商、互相会谈、奉劝疏导,发挥化解不同利益主
7、体之间利益冲突的作用。3.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是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非公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劳动者与企业主在实现劳动经过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其中经济关系是基础。这种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契约形式存在。只要平等合作,劳动关系各方主体才能达成契约。平等合作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也是劳动和谐的基础。一般地讲,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着资本者和劳动者两个主体,从生产要素属性来看,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都具有两重性,即资本要素具有增值性,又有人格化资本产生的贪心性和剥削性;劳动力要素具有创造性,又有劳动者有权利与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而产生的革命性。因而,劳
8、资之间可能存在着“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状态。但是,无论是对劳资方中任何一方,利益的一致性和正向性既是合作的初衷也是合作目的。双方通过平等合作达成契约,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因而双方会处于“合作博弈的状态。必须强调指出,我国的非公企业劳资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产生劳动关系。这种企业劳资关系性质是以合作互赢、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社会关系,与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有着本质区别,进而决定了劳方和资方在根本利益上一致性,决定了劳资关系是能够协调的。二、我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实践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很多非公企业创造性地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相应地党组
9、织在各自企业开展工作,发挥了党组织应有作用,党组织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经历成果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劳动关系实践之中。1.党组织成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在实现企业劳动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代社会,人民介入意识不断提高,政治介入、行政介入、决策介入都是公民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劳动关系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应该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有话语权,真正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双向沟通“无缝对接。当党组织能介入管理层的活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就能有效协调劳动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维护与协调职能。当前,在一些上规模的非公企业中,企业党组织介入
10、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党组织成员以公司董事、经理、监事等身份成为企业管理层,直接介入企业管理决策机构;党组织负责人或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列席企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经营管理睬议,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沟通机制,对涉及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带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有关广大职工工资调整、福利增减等与职工亲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重大沟通会议;等等。实践证实,这些介入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党组织真正做到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在维护企业劳动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以“党内带
11、党外互动帮扶影响劳动和谐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就特别强调党员质量。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2p5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就坚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普通党员的带头作用。强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个永久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所有制构造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化,“两新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两新组织实现“双覆盖、“双加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两个作用。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截至2013年底,162.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8.4%。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获得了可喜成绩。温州的正泰
12、、德力西、华峰等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从温州各级党政机关退休的干部余热,聘请他们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有些人还在企业兼任副总经理、副董事或办公室主任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以他们的年龄、资历、资源、能力、多年党务工作经历与威信,确保党组织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统一。在他们得力有效工作下,这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以严密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组织活动、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环境等目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到了“关键时刻站得出、困难时刻上得去,“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以本人的“有为博得了“有位。为此,正泰、德力西、华峰等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公企业党组织处理劳动关系考虑-精品文档 2 企业 党组织 处理 劳动 关系 考虑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