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技术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便利,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应用特征,以及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的传承保护而带来的仿真、鉴别等多重功能需求,决定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和存储工作,而是多种工作的统筹协作。简单而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需要从信息要求、数字化功能、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来全面推进。关键词: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可谓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建筑信息复杂,建筑数据标准不一,相应地,民族文化遗产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就较为复杂
2、繁琐。另外,民族建筑遗产不仅是民族建筑技术要素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全面真实是其内容信息的基本要求。各种原因使得近年来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迟滞不前,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社会对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迫切需求。数字化技术具有快速、便利、超大容量、互动等多种功能,它不仅使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海量信息的搜集和存储具有了可行性,同时也使得民族文化遗产在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及时更新和互动等方面愈加便利,因而,在当代测绘与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并成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趋势。随着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时代的开启,学术领域开场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民族
3、文化遗产方面传承保护中的应用,但是对于数字化保护问题还缺乏整体的分析和梳理,本文便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明确数字化保护思路,推进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良性发展。一、全面真实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要求建筑与民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多数民族都构成了本人的特色民族建筑,且伴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民族建筑也在不断改造创新,不同建筑中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1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包括建筑要素、文化内涵、历史信息、基本信息等多方面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之前的民族建筑研究多采取文字记载和图片记录的方式来进行,在有限
4、的空间内和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有关民族建筑的保护性研究往往集中于不同视角下民族建筑要素、建筑变迁等方面的信息记载,这使得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做到真实全面,制约民族建筑文化信息的原汁原味和全面地传承下来,影响了民族建筑的信息保存和信息开发利用。民族建筑是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真实地记录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要求。根据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指向不同,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内容能够划分为四个层面,即基础层面、技术层面、意识层面、发展层面,每个层面所对应的内容各有不同。首先是基础层面。少数民族分布于国内的不同地区,如西北少数民族、东北少
5、数民族、西南少数民族等,在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所寓居的环境条件各有不同,或高原,或草原,或山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建筑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各有不同,因而,少数民族构成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对于建筑的认知必然不能脱离其地理环境来进行。其次是技术层面。由于民族之间的沟通促进,民族建筑也在相互借鉴,但是在整体上,少数民族建筑在大体上仍然保持一定的民族特征,在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布局、建筑构件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些建筑要素也是民族建筑的主体要素,在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必须对以上各种建筑要素进行具体统计和整理,这也是民族建筑和其他建筑形式在外观方面的区别所
6、在。再次是意识层面。民族建筑是民族民众的创造,是民众的意识产物,和民族生活密切相关,在民族建筑中蕴含着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意识文化,并和民族民众的生存方式和行为习惯保持一致,如由于对火的崇拜,怒江傈僳族民居中必然有火塘,且火塘周围不许放置不干净之物,民族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意味着其在数字化保护中必然要把其中的文化因素一并包括在内。最后,在民族物质基础的发展上,以及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沟通中,民族建筑也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民族建筑有不同的特征,特定时期的民族建筑具有当时历史时期的烙印,民族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也是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对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时,不能忽略
7、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变革记录。2二、功能多样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特定需求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留现有的建筑历史文化信息,使其不至于因城市规划建设而消失,使其作为历史的见证代代传承下去;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可利用性,民族建筑能够提供历史信息以供历史研究之用,同时,民族建筑能够为当代建筑提供借鉴等等。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多种可利用价值意味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并不是把诸多信息储存于数据库中束之高阁,而需要根据各种现实需求在数字化途径下,进行功能的多样化设定。3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现实利用来看,分类存储、信息检索提取、分析、虚拟、交互等功能都是民族建筑文化
8、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功能。从分类存储来讲,每个民族都有本人的特色建筑,由于功能划分不同,多数民族的建筑不仅仅限定于同一种形式,如民居建筑和公共文化建筑等,因而,在数字化途径中,首先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使得各种建筑文化信息各归其位,只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才不至于杂乱无章。从信息检索提取来看,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的数字化保护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可以以为民族或历史研究提供有效支持。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据库也是有兴趣于民族文化的民族民众了解民族的一扇窗口,出于各种目的,对相关文化信息的检索必不可少,由此,数字化保护必然要提供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才能知足以上需求。
9、从数据分析来看,建筑中蕴含力学、美学等文化信息,不同民族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是由内在的不同数据所带来的,要从横向上对各种民族建筑进行类比,或者是对同一民族建筑进行深化研究,就需要数字化建设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横向的多方向数据整合分析。4从虚拟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地处偏僻,且地理条件较为不便,这些客观条件制约了更多人前去了解民族建筑。另外,由于民族地区的区域规划和建设,民族建筑也在不断消亡,因而,基于数字化技术能够使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在数字化空间内虚拟呈现,加强民众的感官真实体验。从交互功能来看,单纯的静态的展示并不能完全知足受众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只要互动才能调动个体对民族建筑的兴趣,因而
10、,增加互动功能,能够使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知足更多方面的需求。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实际是民族建筑在虚拟空间的数字呈现,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克制实际空间内民族建筑对各方面需求的不能知足问题,同时还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多功能,以便使数字化保护的途径愈加便利和实际。结合以上问题,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需要结合各种功能需求进行功能多样化设定。三、统一标准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前提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民族建筑的相关信息包括多个方面,在基础信息和历史变革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历史记录和行政区划为根据,因而,在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不会产生误解或分歧,但是对于民族建筑的建筑
11、要从来讲,在这一方面并无可靠的标准为根据。从建筑本身来看,不同民族的建筑各有不同的特色,吊脚楼、风雨楼、清真寺、蒙古包、土掌房等等各种民族建筑在功能、形状、材质各有差异,其中的建筑构件也多有不同,此民族建筑的建筑构件在其他民族建筑上可能没有对应的构件,另外,也有一样建筑构件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各种差异和特色使得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在信息描绘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数字化技术而言,要对庞大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信息在同一个系统内进行输入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以统一的信息格式来进行描绘,只要这样,才能使信息输入和整理时有一个可靠的根据,避免信息的误解或者信息描绘的含糊不清
12、。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特点及数字化特征来看,相关文化信息数字化的统一标准主要是指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信息格式、建筑构件的统一化称呼、统一的语言等。统一的计量单位是指民族建筑的各种长度或数据计量采用统一的单位,避免各种数据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带来的信息混淆。固然每个民族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其设计方案、尺寸度量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在文化遗产信息测量或扫描时,需要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计量,以便于数字化系统的整体管理。从统一的信息格式来看,从各民族不同风格的建筑来看,多数民族建筑的外观和构造差异极大,因而,在建筑构造的横向或纵向分析上,便存在着不同建筑的信息并不对等或一致,但是从数字化技术本身
13、的特性而言,只要采取统一的信息格式,才能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因而,在对建筑进行信息描绘时,需要采取统一的信息格式才能知足数据语言的整合需求。从建筑构件的统一化称呼来讲,由于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个地区对于建筑的不同构件的称呼也各有不同,这样较为杂乱的称呼往往会使数据信息难以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也不利于受众的理解,因而,在对不同民族建筑构件进行描绘时,要尽量根据统一化的名称来进行称呼,以便受众理解。其次,在统一语言方面,多数民族有本人的语言,因而,根据本人的语言来描绘建筑信息也顺理成章,但是从利用角度来看,民族语言多为民族民众所理解,外部民众对于诸多的民族语言并不能完全理解。从推广的角度来
14、看,对于民族建筑信息的输入合适以统一的语言来进行输入整理,统一语言描绘、民族语言注解的形式能够解决数字化建设中的语言隔膜问题。四、科学管理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有效保障从民族建筑信息本身来看,民族诸多,民族建筑式样各异,建筑本身能够分为民居建筑、公共建筑,不同建筑有着不同的历史变迁,古代建筑和当代建筑各自蕴含着不同的时代信息。从建筑本身的信息情况来看,每种民族建筑都有不同的构造和布局,不同建筑的描绘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实测数据、模型数据、属性数据、图片数据等来自各方面的建筑信息数据构成了浩若烟海的信息量。从数字化本身来看,数字化建设包括信息的采集、压缩、更新、整理和分析等经过,在功能
15、设定上有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还能够通过网络管理权限,进行数据维护。固然每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由于每个环节面对的都是庞大的信息量,因而,数字化的数据追加、提取或分析等每个环节都是极为繁重的工作量。5要使诸多的信息在数字化空间内有序管理,并使数字化复杂的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支持,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科学管理便尤为必要。从管理方向来看,主要分为内容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模块,从信息内容上来看,涉及到历史、民族、民俗多个领域,对于信息内容的整理完善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的介入。因而,根据数字化化建设的工作分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着手。技术方向的管理则主要是指硬件管理及应用系统的管理。
16、从管理对象来看,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分为人员管理和系统管理两个模块。人员职责分工、权限划分、工作监督是人员管理的主要方向,系统管理主要指系统维护、更新、升级等问题,信息处理、技术支持、人员职责分工等众多事宜意味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对于相关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基于以上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向的综合来进行。首先是科学的思维。民族建筑遗产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是在先进技术手段支持下进行的传承保护活动,不仅需要考虑到现实推进中的资金来源、系统设置等问题,还需要从长远视角来看,使数字化保护具有发展思维,使现阶段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尽可能知足将来的各项发展需求,因而,数字化保护工作
17、的展开需要科学的清醒的思维,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科学的分工。民族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牵涉到多个民族、多个学科、多种工作,因而,对于相关工作的合理分工,是详细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最后是科学的制度。民族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一方面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信息内容的管理包括采集、整理、输入、分析等多个环节,工作冗杂;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技术发展对技术方面进行更新,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各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相扣,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才能为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五、结语数字化技术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民族建筑信息的采集、管理、存储及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帮助,数字化保护的实现将有效推进民族建筑的研究、保护、修复、鉴别等工作。另外,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也意味着民族建筑遗产保护需要面对因数字化结合而衍生的系统运作、人员分工、信息维护等各种问题,因而,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谓是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只要对相关工作的全面推进才能使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促进民族建筑遗产的传承保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