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电专业适应性教育改革研究.docx





《高校机电专业适应性教育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机电专业适应性教育改革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机电专业适应性教育改革研究摘要:随着由“互联网+推动的新一轮工业变革的发生与发展,全社会的经济产业形式、人们的生产、与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教育的价值在于知足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是对工学专业而言,有效推进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的关键在于怎样兼顾学科知识的系统搭建与前沿发展,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强化与穿插相融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以机电专业的一体化发展为例,分析了“互联网+机电一体化和“机电一体化+互联网思维下教育改革方向的内在区别;阐述了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工学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生“互联网+自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互联网+机电一体化教育
2、改革的可行性施行途径。关键词:互联网+;机电一体化;高等教育;改革信息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鸣,高速便捷的网络互联和人机交互推动着不同领域知识产生穿插相融、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新知识每时都在爆炸式增长。2015年12月,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风暴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各行各业成燎原之势,人们热议、热思并热行,新的概念、形式、案例不断涌现。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
3、发201540号,提出了“互联网+十一项重点行动计划。针对教育领域,该文件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应方式。高等教育强国,是大学的责任与责任,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应紧扣“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人才,提高人才对社会需求的柔性适应能力、分析问题的快速信息获取能力、解决问题的有效知识运用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自学习能力。一、“互联网+对高校工学专业教育的影响高校工学专业教育主要为了培养工程应用型研发人才,学科知识体系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专业深度。“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快速传播和穿插相融,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影响主要体如今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学
4、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更宽、对知识的需求目的更现实,往往对理论与基础知识的课程内容兴致不主,而大多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案例和前沿进展感兴趣,十分是受“复制粘贴C+P文化的影响较大,模拟能力强、创新性意识明显但踏实学习的精神较为缺失。中国民调机构零点调查2015年3月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白领群体6.3小时,大学生6.1小时,九成以上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大学生96.4%,白领群体90.7%),且在互联网上主要进行“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活动的比例分别是71.2%和69.5%。打开互联网、输入关键词搜索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C+P痕迹从学生的作业、
5、设计到论文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互联网工具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工作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当互联网已经成为便携式图书馆,“C+P文化兴起是信息传播不可避免的一个经过,是“互联网+时代特征。针对“C+P现象,需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十分是对专业教学和设计环节,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和组合式创新能力的评估;针对厌学现象,需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迎合当年年轻人感观化学习特点,增加学习经过的师生互动性、内容生动性与学生主动性;针对教材建设的滞后越来越快问题,需要进行教学管理上调整,变教学大纲为教学考核内容大纲,允许老师自主地设计教学内容,以补充讲义、拓展课程等方式补充教材的缺乏。二是在
6、“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烈且差异性明显,资源丰富起来的高校教育逐步由程式化转向素质化,高校老师不再仅作为知识的教授者,在教学经过中扮演的角色要愈加丰富,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互联网+影响而进行改变。有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学校专业学习各方面表示出不满意的项目按从高到低排序是:课程资源19.47%、师资质量21.58%、学习气氛25.26%、专业潜力与就业前景46.32%、教学及自学设施63.68%;更有教评数据表明:学生给老师打高分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课堂教学严谨(71.9%),其次是老师诙谐幽默21.5%;而学生给教师打低分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学枯燥乏味55.9
7、%,其次是老师责任心差32.7%。可见,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枯燥的教学更是首先就让学生产生厌倦。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首要的就是提高老师教学经过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眼中的满意度。所以高校老师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必须实现多元化的角色转换。“高校老师应是学生学习经过中的组织者,组织网络信息、开发网络课件;是信息的导航员,通过对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的导航,避免学生走弯路,使之能正确地定位本人的发展方向;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构建本人的知识框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是学生的鼓励者,鼓励学生开展网络学习研究工作。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介入者,是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者
8、。二、“互联网+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对学生“自学习能力的培养“互联网+时代实现的不仅是对劳动力的进一步释放,更是人类智慧的进一步解放,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人类的感悟与思维功能随着网络的无限延伸而延伸,并在交互中不断激发出新的火花。“互联网+各种详细对象,实现了传统产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全流程改造,并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十分是对于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成长起来的现代年轻人,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作为“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交互的矛盾主体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是网络技术与科技进步的结合在解决供应侧矛盾时所外表出的新生态。高等教育专业改革解决的也主要是供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机电 专业 适应性 教育改革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