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财务讨论.docx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财务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财务讨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财务讨论摘要: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顺应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先后经历了套改、推进、深化三个阶段。高校在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的经过中根据按劳分配、绩效与薪资挂钩、兼顾效率与公平、民主介入等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化,绩效工资总量缺乏、工资构造不平衡、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财务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试图从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分级分类平衡工资构造、健全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机制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绩效工资;财务;分配一、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历程一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内涵绩效工资作为工资总额中的一部分,其设置比例根据工作岗位性质来确定,其数额
2、的大小则由所在工作岗位的岗位价值、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劳动力的市场价位、员工的详细劳动成果等要从来确定。绩效工资能够知足不同行业、单位、岗位、员工的鼓励需求,体现工作业绩与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的严密结合。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与之相关的制度有:2006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56号、2011年(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37号、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以上文件要求事业单位建立符合本身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
3、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构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奉献严密联络并且鼓励创新创造的收入鼓励机制。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阶段高校在制度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经历了套改、推进、深化三个阶段。1套改阶段2006年7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原有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将工资构造调整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与高校人员类别和岗位等级相对应的岗位工资进行套改,共计三类29个等级,即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设置6个等级。薪级工资与人员类别和资历相对应,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
4、工勤技能人员设置40个薪级。绩效工资由高校根据国家、地区及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实际绩效工资分配施行的办法,根据详细工作结果和奉献来确定数额,目的是要合理拉开差距。津贴补贴则根据国家相关的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来分配与发放。2推进阶段2010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将绩效工资部分细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与所聘任岗位的职级匹配,在参考高校管辖机关有关文件规定基础上,根据地区经济水平、物价水平、经费来源、岗位职责要求等要从来确定,高校自主分配权较小,一般按月份或按季度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则根据员工工作量及实际奉献来确定,高校
5、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根据考核结果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如:岗位绩效津贴、绩效考核奖、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目的考核奖等项目,一般按学期或年度发放。3深化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今,在国务院办公厅发文2015年3号文件、2016年62号文件强化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的保障性作用的背景下,高校先后从2014年10月1日和2016年7月1日起,两次调整教职工的基本工资标准,整体工资水平得到提升。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旨在构成以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为纯保障、以基础性绩效工资为补充保障、以奖励性绩效工资为鼓励的收入分配形式。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原则与举措一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原则高校建立绩效工
6、资制度所根据的原则包括:1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高校的绩效工资的分配包括以岗定薪与以绩效定薪的方式,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量、承当职责、工作复杂度等方面确定绩效工资所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体现对员工的鼓励作用。2绩效考核与薪资挂钩。绩效工资的数额与学校、学院及部门的效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相对应,并根据不同岗位特点,确定绩效考核工资的发放办法。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来施行学期、年度的岗位绩效考核,同时绩效工资的管理还根据院系部门内部分配方案来执行,以实现易岗易薪,绩优薪高。3兼顾效率与公平。绩效工资从一定程度上打破大锅饭,员工收入与所在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单位效益相联络,实现整体效率提升。同时在各
7、类教职工、各级别员工之间也应根据公平理论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差距过大而带来不良影响。4绩效工资施行的民主介入。绩效考核与薪酬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敏感的部分,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改革是应该让大多数人在重新分配的经过中再受益,同时在此经过中享有民主介入的权利。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与施行经过中的各个环节都该有校党委、工会、各职能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各教学单位领导与普通员工、其他直属或教辅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的共同介入,以让全体员工更好地了解并支持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二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举措高校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举措以建立绩效工资鼓励机制,激活工资分配机制,转变分配观念,提高工作
8、效率。主要举措有:1由高校主管部门根据所属高校的社会目的完成情况、人员规模、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情况等因从来核定各高校绩效工资总量。2高校在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施行方案,并采用灵敏多样的分配方式。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的详细比例由高校自主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具有保障作用,反映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业绩要求,占比为60%70%;奖励性绩效工资具有鼓励作用,反映员工超额完成所在岗位职责业绩要求,占比为30%40%。3由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类别人员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发放绩效工资。4高校施行
9、绩效工资以规范津贴、补贴的发放。高校在施行绩效工资之后就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发放,并把年终奖的额度调整到绩效工资中,以更好地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三、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的财务问题一绩效工资总量缺乏1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缺乏灵敏性。高校实际运行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不够灵敏与和合理,与国家GDP增长、地区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提升、高校发展等因素不匹配。高校工资的计算与市场脱轨,根据以职位差异进行分层计算的工资标准,工资总量核定几年都不变,从工资总量上缺乏鼓励性。高校工资的计算与发放没有外部管理部门的有效调控,内部调控措施也缺乏,预算管理形式推行不力,进而导致工资计算容易失控,教职工的意见
10、也难以得到关注。2经费难以落实。高校工资经费多以国家拨款为主,由于国家拨款有限,无法完全支撑绩效工资改革,所以高校在工资总量上会存在缺乏的问题。高校在发展经过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有着大量资金需求;在市场上工资水平持续上涨的压力下,教职工工资的提升也给高校资金需求带来宏大经济负担;曾经在高校征地经过中招收的集体工以及为了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招收的大量非在编人员,这些经费只能由高校自筹,也加重了高校的财政负担。由此,很多高校在绩效工资改革经过中的经费难以落实,很多政策也贯彻不力。二绩效工资构造不平衡1保障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平衡难度大。从已经推行绩效工资改革的高校实
11、践来看,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从10%60%不等,这部分工资中怎样合理分配保障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则对高校老师的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奖励性工资比例过大,则容易造成紧张的工作气氛,不利于团结合作;保障性工资比例过大,平均主义照旧,则难以发挥绩效工资的鼓励作用。怎样做好二者比例的平衡是绩效工资改革中的重要问题。2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拟低,岗位之间不平衡。工资构造中设计将30%4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灵敏发放,而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工资的发放与固定工资部分的发放根据一致,很大程度上参照教职员工的职务、职称确定,出现重叠基本工资现象,完全违犯了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初衷。高校教职工情况较复杂、等级
12、多,薪酬计算受限制。工资构造中还有一部分津贴补贴名目,使得构造复杂,操作难。很多高校的工资构造中侧重对老师科研成果的考核,如将发表的期刊论文档次与数量、出版的专著级别与数量、承当的科研项目等级与到账经费等指标进行量化,作为对老师绩效工资鼓励的主要根据,很容易造成老师行为逐利化而偏离了工资的价值。岗位之间不平衡,教学科研类、管理类、工勤类岗位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岗位之间的绩效平衡,有些高校向一线老师倾斜,有些高校向管理人员倾斜,有倾斜就会削减其他类别人员的积极性。三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绩效工资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做好绩效考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绩效 工资制度 改革 财务 讨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