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对小康社会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教育对小康社会的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教育对小康社会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增进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教育对于构成有利于当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凝聚力的构成,有着独特而重要作用。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民族团结传统、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要靠教育来传播、弘扬、光大。教育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在培养人才、知识创新、科学研究
2、、社会服务方面有着引导、示范、辐射的责任;在培养全社会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只要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激荡加剧的情况下,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发展民族教育是协调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稳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同心协力、和谐发展。随着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包涵力,民族交往中的互相尊重的自觉性也会进一步提高,这些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各民族要在
3、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扩大民族间、地区间的沟通,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包括各社会阶层之间、族群之间的和谐。不同族群之间能否和谐,有赖于公平公正、享有同等的权利。教育是减少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促进互通有无,加强沟通理解,增进友谊的主要“桥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
4、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到达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赞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教育公平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加大民族教育立法、执法力度和教育投入,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民族教育能够讲是关系到民族地区发展的大问题。目前,民族教育的落后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此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科技人员、老师,造成教育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应把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到事关
5、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意义。二、发展民族教育是振兴民族经济的基础工程民族教育是民族经济状况的反映,民族经济的先进和落后决定了民族教育的先进或落后,民族教育反过来影响和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前者表现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后者表现为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经济增长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者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分不开。因而,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民族教育既有依存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又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教育发展水平也反映
6、着经济发展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见,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民族地区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奉献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较低、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差。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必须坚持教育为本,落实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重视民族教育的投入,积极提高劳动者素质,最大限度地加强吸收应用科技的能力,并培养一大批初、中级人才和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作为科技推广和开发资源的骨干气力。只要这样,民族地区才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经济才能实现全面腾飞。反之,忽视民族教育,文盲人口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缺乏,民族经济就会碰到劳动
7、者素质低、技术人才缺乏而带来的众多问题。因而,民族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全社会要认识到,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现实的生产力,是摆脱贫困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的经济要靠民族教育来支撑。教育与经济的互相促进,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的增长,而且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因而,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教育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三、发展民族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妙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的。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中华特点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作出新的安排,由过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
8、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是经济强大、政治昌明、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良的社会,也是人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极大提升的社会。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民族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是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不仅体如今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体如今教育上的差距。一定要把加强民族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构造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9、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人的美妙追求,是人类的美妙理想。正是教育的重要作用,才使和谐社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认识和追求,才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四、发展民族教育是优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将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构造、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的素质。作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加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改变民族地区产业构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民族地区创造
10、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优化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民族地区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坚持以教育为本,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民族素质反映着一个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民族的繁荣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其民族素质的高度优化。民族素质越高,发展速度和程度就越快越高。民族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靠民族教育来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得到提高,心理素质得到优化,身体素质也逐步得到提高。要提高素质,强化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应施行“
11、教育先导战略。实践证实,民族教育是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减少文化差异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润滑剂。五、发展民族教育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加强少数民族老师队伍建设从长远考虑,民族教育要发展,必须培养本民族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民族地区要加强民族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有计划地逐步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觉悟、坚持党的基本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熟悉教育规律、擅长从本地区本民族实际出发、能够创造性地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这是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要采取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干部沟通、参观考察等形式,抓紧培养各级民族教育干部,尽快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安然平静决策能力,并把了解少数民族情况、把握少数民族政策、关注少数民族教育,锐意改革、政绩突出的干部充实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岗位上来,培养一批少数民族的教育管理专家。民族地区要加强少数民族老师队伍建设。要制定民族地区老师队伍建设的详细计划,加强老师队伍的培训,定期开展民族教育教学研究和沟通,关注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老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政府要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建立对民族教育工作督导检查的有效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民族教育评价方案,促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