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docx
《石灰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灰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灰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2015年第二期1地震地质条件勘探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北部,地表标高13201530m之间,局部为悬崖,植被发育,村庄、水源地等零星分布。当地的风俗要求在这些区域外100m的地方才能放震动炮。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勘探区表层有灰岩出露区、风化岩腐殖土覆盖区、薄层灰岩与薄层黄土交互覆盖区,检波器布置困难,成孔条件差,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比照地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能够得知,勘探区平均地层倾角20,煤层底板标高在1200800m之间,最浅埋藏深度约150m,最大埋藏深度约600m,这给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带来了不便。根据以往钻探资料得知,勘探区煤层与围岩之间存
2、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因此具备产生反射波的条件。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总体来讲,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2勘探技术难点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并结合现场情况,本勘探区的主要技术难点为:煤层埋藏深度变化大,需要设计不同的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成孔难度大,需要找到适用于本区不同岩性地表尤其在厚层石灰岩出露区的成孔技术;激发条件变化较大,需要找出适用于本区不同岩性地层尤其在厚层石灰岩出露条件下的激发方法3;静校正难度大,解决大比高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钻孔稀少,时深转换难度较大。3技术对策3.1观测系统设计根据面元边长、最大炮检距、线距、最大非纵距的理论计算公式,确定观测系统参数:CDP网格为5m1
3、0m、线距不大于57m、最浅目的层处最大炮检距不大于370m,最深目的层处最大炮检距不大于750m,最大非纵距不大于400m。结合现场的情况,选择了10线10炮制束状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参数为:接收总道数浅部600道、深部1000道,道距10m,线距40m,覆盖次数25次,最大非纵距350m,CDP网格为5m10m,中点激发。3.2成孔方法试验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将勘探区划分为松懈层覆盖区、灰岩出露区、灰岩与松懈层混合覆盖区3大类,成孔工具选择洛阳铲、风钻。洛阳铲在松懈层覆盖区成孔较适宜,风钻在灰岩出露区较适宜,在灰岩与松懈层混合覆盖区应用风钻成孔时,需要在风钻内参加部分水雾才能保证风钻顺利通过
4、薄层松懈物。3.3试验工作在灰岩出露区,选择36m的井深、用12kg药量进行井深与药量组合试验;在风化岩腐殖土覆盖区,根据低降速带调查的结果选择井深至降速带内、药量为1.52kg的井深与药量组合试验,在薄层灰岩与薄层黄土交互覆盖区选择药量1.52kg、井深5m的单井与双井组合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在风化岩腐殖土覆盖区,钻孔深度降速带内部2m,用药量2kg激发时能得到较好的试验记录;在灰岩出露区,井深大于4m、药量11.5kg激发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试验记录;在薄层灰岩与薄层黄土交互覆盖区试验单张记录较差。施工中应尽量避免变观。3.4资料采集测量经过中炮点进行加密测量,保证变观时测量资料的准
5、确性;检波器采用堆放的形式进行接收,以避免道内存在高差而引起地震道的畸变;按束进行施工,遇见孤峰、悬崖、小山丘、村庄等障碍物时应以恢复性放炮技术,遇见大量丢道、炮点不能正常布置的区域,采用在障碍物附近加密炮点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严格根据试验结论进行施工,在资料品质变差时,进行补充性试验。勘探区共完成施工线束13束,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下面简称(规范)关于单炮记录的评级标准进行评级,甲级品占总数的41%,乙级品占总数的57.7%,废品占总数的1.3%,成品合格率为98.7%,知足(规范)中的相关要求。3.5资料处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基岩出露较多,松懈层较薄且成分复杂,很难准确获得低速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灰岩 三维 地震 勘探 技术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