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_1-精品文档 (2).docx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_1-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_1-精品文档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摘要:随着我国分税制体制途径依靠的不断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问题不但没有妥善解决,反而呈现进一步拉大趋势。这种失衡难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本文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财力分配的失衡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平衡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财力分配;失衡;平衡转移支付制度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获得显著成绩,突出表现为“两个比重继续稳步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加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现行财政体制侧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收入的“集中划分,忽视省下面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加之非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政府间纵向财力失衡和区域间
2、政府横向财力失衡问题严重,基层财政和落后地区财政困难的状况堪忧。而转移支付制度是有效平衡政府间财力差异的重要手段。因而,积极讨论我国政府间平衡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对解决我国政府间的财力失衡有重要意义。一、当前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差异状况及转移支付的作用(一)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国财力分配差异较大。我国区域间政府财力分配明显失衡。一是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逐步拉大。按总人口计算,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比为2.30:1.29:1,到2005年扩大为2.54:1.40: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财政收入7972元,是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18.36倍。二是区域间人均可支配财力的差异日趋扩大。
3、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财力比为1.71:0.86:1,到2005年扩大为1.91:0.87: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可支配财力9106元,是最低的湖南省的9.56倍。三是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出比为1.64:1.13:1,到2005年为1.56:0.85: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财政支出9259元,是最低的安徽省的7.94倍。不难看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政府间财力分配能力差异明显。(二)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间政府财力差异的作用。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为保证地方既得利益,国家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即以1993年
4、为基期年,以分税后地方净上划中央的收入数额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基数,基数部分全额返还地方,以后给予一定的增长返还。从1994年开场,税收返还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增长率挂钩,每年递增返还。关于税收返还的递增率,规定按当年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不久,为更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将税收返还的递增率改为按各地区分别缴入中央金库的“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这种税收返还政策属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同时,我国为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留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建立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中央对地
5、方的转移支付分两类:一类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另一类是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的,实行专款专用,包括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国债补助等。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增量为26288亿元。其中,东部2707亿元、中部11438亿元、西部12143亿元。随着中央财力的加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断增加,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7341亿元,相当于1994年的15.9倍,年均增长28.6。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381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529亿元。现行的转移支
6、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政府的财力差异。若以基尼系数测算,考虑税收返还后,省、市、区间财政收入差异程度有所下降,根据“1:0.3计算的“两税返还对缩小省、市、区收入差距也有所奉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后,省、市、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程度明显下降,基尼系数已下降到0.4下面。1999年后,财力性转移支付对缩小省、市、区间收入差异程度的奉献率逐步扩大,到2005年,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后,省、市、区间财政收入基尼系数减少了0.105。能够讲,一般预算收入存在明显差异。假如考虑税收返还,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则下降到0.457,讲明考虑税收返还后地方收入不平衡的情况有所缓解。若再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基尼系
7、数则下降为0.351,比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0.12,省、市、区间财力性转移支付均等化相对较明显。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我国当前政府间财力差异明显。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财力集中能力也存在显著不同。固然中央财政部门一直关注这种地方财力差异并采取了转移支付的办法来缓解地区间财力不平衡的问题,但地区间政府财力差异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而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因而,怎样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显得特别必要。本文以为应建立以地区财力平衡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而在制度上保障政府间财力的相对均等。二、建立平衡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和原则平衡的转移支付应实现下面目的:第一,解决财政纵向非
8、平衡和横向非平衡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纵向财政失衡本质是上下级政府间的自有财政收入与其承当的支出责任不对称出现的财政缺口。横向财政缺口是不同辖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不能到达最低标准,某些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税源较少、财政能力也相对较弱,有些地区支出需求相对较大,需要支出很多额外费用。这些地方政府不可控制的因素,会造成一些地区在同样的税制下无法提供与其他地区一样的公共服务项目,这就需要转移支付来解决。第二,解决地区间的外溢性问题。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往往存在外溢性,某些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不可能被仅仅限定于地方政府的辖区内,如污染控制、跨地区的公路铁路、教育等。
9、地方政府对这些项目的提供,往往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这就需要中央的转移支付来调节。第三,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在没有矫正机制的情况下,劳动力和资源倾向于流入那些税收负担较低而公共服务较好的地区,这会造成不公平。通过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可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上述目的,我国政府间平衡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为:一是公平性。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要考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供应水平均等化,实现公平目的。二是效率性。要体现出地区间组织收入的努力程度和支出效率,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三是客观性。在设计转移支付制度时,应尽可能使所选因素及数据具有客观性,减少人为操作,且在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中,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_1-精品文档 2 财政 转移 支付 制度 _1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