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下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ocx
《生态足迹下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足迹下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足迹下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选取三峡库区2000、2004、2008和2012年4期LandsatTM数据及相应年限的社会经济人口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库区内的生态消费、生态承载力以及因子构造和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三峡区内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各资源消费性因子总体上都表现为增长的趋势但差异性明显;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并且各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差异性明显,差异性与各生产性土地面积比呈明显的正相关;库区内生态赤字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赤字程度也逐年加重。生态承载力是在生态系统保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最大限
2、度的承载力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生态平衡被打破、地质灾祸频发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突出,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危机。通过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对于保持“人社会自然这一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三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对于长江下游的自然经济环境影响重大,战略位置重要3。当前,对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正处蓬勃发展的阶段,大多都是从群生态学角度出发,主要通过理论和量化方法4,但在量化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国内外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有: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法、供需平衡法、指标体系法和生态足迹法等57。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生
3、态足迹法对于生态承载力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810,但方法在时间序列的动态度上还有一定缺陷,同时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还比拟薄弱。选取三峡库区20002012年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应年限的社会经济环境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峡库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在时间序列及其影响因子在构造上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拟通过因子选择的修正对方法在时间动态度上的描绘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且现实意义重大。1研究区大概情况三峡库区位于东经1060011159、北纬29163125,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交处,横跨越渝、鄂中山区峡谷以及川东岭谷地带。三峡库区西起重庆市江津
4、区,东至湖北省宜昌县,范围涉及26个县(区、市),土地总面积57668万hm2,拟到2020年规划总人口15896万人。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大,地形特征复杂,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貌。三峡库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十分是水、渔业、农业资源,且库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长江横贯整个库区,有400多条支流,其中嘉陵江和乌江是最大的两条支流。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构造的变化和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生态环境面临沉重的压力,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诸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三峡库区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最直接
5、的辐射区域,其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区域大,受国家关注度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对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因而选择三峡库区作为研究区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同时通过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对于大型库区建设所带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数据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研究选取2000、2004、2008和2012年的4期夏季三峡库区Landsat-TM遥感数据及相应年份的人口、经济、消费数据作为研究的数据源,所有影像数据均采用Albers投影,中央经线采用东经105,双标准纬线采用分别为北纬25和47。首先分别对2000、200
6、4、2008和2012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在通过图像采取辐射加强处理和空间滤波的方法来改善图像的质量,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到达从图像中提取更有用的定量化信息,最终通过图像的融合和光谱加强处理到达图像加强的目的。再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数据,其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类,其土地利用构造如表1所示。22研究方法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的提供人们所需求的各种资源且能够吸纳所产生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理空间。221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人类能够确定本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二是
7、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分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部分。(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与公式为12EF=Nef=Nri(aai)=N(Ci/Yiri)(1)式(1)中:EF为区域总的生态足迹,N为区域的总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所消费的商品类型,aai为人均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ri为不同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衡因子。C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Yi为生态型生产面积上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平均产量。(2)生态承载力。即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计算公式为EC=Nec=N(ajrjyj)(2)EC=(112%)EC式(2)
8、中:EC为区域生态承载力,EC为有效生态承载力,aj为人均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yj为不同类型土地的产量因子,以区域单位面积生物生产力与全国平均生物生产力比值表示(表2)。(3)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生态盈余表示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能够知足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的索求且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赤字表示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不能够承受人类的过度开发对自然造成的压力,生态系统安全不能够得到保障并不能够保持继续发展的持续性。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主要表现出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需求比照情况。计算公式为ED=ECEF(3)式(3)中:ED为生态赤字,生态赤字即该地区人类对自然
9、资源的消耗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备受压力。222生态足迹模型因子(1)生物资源消费因子。主要包括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等。根据三峡库区其独特的地理经济作物特征,选取生物资源消费因子如下:粮食、油料、糖类、烟叶、茶叶、水果、蔬菜、肉类及水产品。(2)能源消费因子。主要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耗量。根据我国能源折算系数,把能源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的单位,再以世界化石能源平均足迹为标准,计算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大小(表3)。3生态承载力分析31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根据20002012年间重庆市、湖北省统计年鉴,根据式(1),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其结果如表4、表5和表6所示。由表4可知,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足迹 三峡 库区 承载力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