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修复补偿问题与对策(精品推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区生态修复补偿问题与对策(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区生态修复补偿问题与对策(精品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区生态修复补偿问题与对策摘要: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中存在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不健全;生态补偿市场不充分;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完善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原则包括:开发与治理协同;新账与旧账分治;政府与市场结合;分类与共建并进。文章提出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补偿的对策建议为:构建生态监测和生态标准两种体系;建立补偿评估与补偿会谈两种机制;完善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两种制度;优化环境税制和补偿费用两种手段;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加强环境法规和生态管理两种保障。关键词:江西省;矿区;生态修复;补偿机制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江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
2、量丰富,开发与利用比拟活跃,造成了宏大的生态环境的破环,仅江西赣州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毁坏而需要治理的费用就高达380亿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处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江西矿业经济总产值对GDP的奉献度很高,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宏大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我省正在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建立省属矿区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对促进我省绿色崛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江西省属国有矿区开发与利用情况2014年江西省地矿局共施行各类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93项,合同总经费约75
3、亿元。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7项,经费6234万元;中央财政项目7项,经费44366万元;中央地勘基金项目6项,经费7508万元;省地勘基金项目28项,经费81829万元;自有矿权投资项目73项,经费829917万元;地矿单位矿权合作项目28项,经费80297万元;对外矿产勘查项目120项,经费318亿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我省国有矿区开发与利用现状,我们基于中部六省的视角,分别从矿业单位个数、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等方面来分析我省矿区经济发展水平。 (一)中部六省矿业企业单位数情况从表1能够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采矿业中湖南和河南的企业单位数最多,分别
4、为1442个和1236个,而江西、安徽、山西处于一个层次,分别为520个、479个、446个。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矿业企业分布较为均匀,而山西、湖南多集中于煤炭开采业。 (二)中部六省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从表2能够看出来,2013年在中部六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山西是投资最多的,达147501亿元,江西是最少的,为25217亿元。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为11539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最低,为2774亿元。 (三)中部六省矿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从表3能够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主营业务收入差距明显,山西采矿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高,达565
5、419亿元;其次是河南,其主营业务收入达533933亿元,江西采矿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低,为94049亿元。其中,四大类采矿业中,江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为38456亿元,而非金属矿采选业最低,为170.91亿元,这与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不相符合。 (四)中部六省成本费用利润率情况从表4能够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低不平,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湖北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59%,而安徽为006%。对于江西四大类采矿业来讲,其成本费用利润率相对较为平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为823%、106%、8.55%、103%。 (五)中部
6、六省产品销售率情况从表5能够看出来,2013年中部六省矿业产品销售率相对平稳,例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的产品销售率分别为9913%、9913%、9692%、992%、9939%、9961%。对于江西四大类采矿业来讲,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品销售率最高,为1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品销售率最低,为9868%。二、江西省属国有矿区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为保护与修复我省省属国有矿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我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出台了(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的施行有力推动了我省省属国有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但仍存在一些问
7、题,如省属国有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凸显,矿业开发与矿区保护的矛盾严重,已成为矿产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相关税(费)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资源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的各类矿产资源税收;第二类是资源管理的相关税费:包括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出资勘探构成的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1在高层次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中,没有矿区生态补偿方面的条款。2006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及2008年(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提出了对矿山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恢
8、复,但是在详细的分区域、分种类怎样进行补偿方面没有细则出台。 (二)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生态补偿是相关利益者之间关于生态环境的责、权、利统一对等的经过,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撑。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区生态环境毁坏只提出原则性的补偿,不但没有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明确补偿方式和标准等,导致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缺乏、补偿期限太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技术支撑还不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没有完善,缺乏统一、权威的指标体系和测
9、算方法。2 (三)生态补偿管理不健全生态补偿管理涉及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税务等诸多政府部门,各部门都有相关的管理职能,有些职责穿插,难免产生冲突,有些职责缺失,难免产生真空,没有构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因而在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管理上难以构成合力,容易出现管理越位或缺位问题。与此同时,“重规划轻监督的现象也比拟严重。对于矿区企业事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中对矿区受损者的补偿、事后对生态环境的修复等缺乏全程监督和控制,因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往往流于形式。 (四)生态补偿市场不充分现行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资。这种补偿方式一方面导致政府负担过重
10、,无力主导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的缺乏使得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补偿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矿区生态补偿市场的不充分还包括:一是缺乏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机制,表如今评估机构不一、评估体系不清、评估技术不高,导致生态补偿价格随意性大;二是缺乏生态补偿公平会谈机制,表如今生态补偿方式、补偿标准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确定,矿区生态环境受损者缺乏介入的平台和积极性,导致生态补偿不合理;三是缺乏生态补偿市场融资机制。目前,我省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补偿仍以政府主导形式为主,多是由政府财政支出,生态补偿资金获取渠道较少,生态补偿资金获取总额不大。 (五)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现行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资金大都是“杯水车
11、薪,难以完全治理和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毁坏。一是由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重,历史欠账多。2012年国家42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以为,赣州的污染问题比拟严重,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191亿吨,被毁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仅残留19亿吨废渣的治理就需要70年。初步治理需要26亿多,而整个综合治理大概要380多个亿。3二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来源单一,矿山企业补偿不够。目前,我省矿区生态补偿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几乎全靠财政投入,而财政支出缺乏,补偿标准过低,不能充分地起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作用。同时,矿山企业多只重视本身利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区 生态 修复 补偿 问题 对策 精品 推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