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精品).docx
《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特别突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本文阐述了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现实意义,回首了我国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红线管理的实践经历,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框架,并提出了推进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体系的若干建议。“十三五;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特别突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底线思维、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国GDP从1978年的365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4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同时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102011年,我国整体进入城市型
3、社会阶段,城镇化率到达并开场超过50.0%,2014年到达54.8%,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但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毁坏生态为代价的。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粗放型的发展形式使得生态恶化与环境污染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资源压力进一步凸显,表如今下面3个方面。资源供需压力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缺乏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2.6亿吨标煤,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人均耕地缺乏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有600多
4、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0.8亩警戒线下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环境形势极其严峻,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2014年,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排名倒数第5位。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0.1%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灰霾问题突出。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到达35万50万人;全国地表水丧失水体功能的劣类水质占9.0%,地下水较差级别下面水质占61.5%,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占26.2%。根据测算,全国环境污染损失已经占到GDP的3%。自然生态系统受挤占、毁坏的情况
5、日趋严重,整体退化趋势明显全国河流总数急剧减少,湿地面积持续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围垦导致130万公顷以上的湖泊面积和长江中下游34%的湿地丧失,消亡湖泊数量接近1000个、“千湖之省湖北的湖泊数量已减少到200多个。我国森林、草原质量低下,生态功能不强,有5500万公顷林地在退化,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资源消费不断攀升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双重压力,划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已成为将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二、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红线
6、管理与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在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应用红线概念和制度,构成了诸如能源消费红线、水资源红线、耕地红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红线等红线制度,具有空间约束和数量约束的性质。在资源领域,我国已经划定了大体“40亿吨煤炭总量的能源消费红线、“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水资源红线、“18亿亩的耕地红线等红线管理制度,这些红线的划定在控制资源消耗总量、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管理领域,我国运用红线管理的思路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能够讲是目前环境管理中没有“红线称谓的一条环境红线,并且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获得了显著成效。2
7、005年由广州省公布施行的(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初次提出“红线调控、绿线提升、蓝线建设的三线调控总体战略,并将红线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市、区和乡镇,对严重污染和敏感区项目准入起到了约束作用。随后在很多区域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中,采用了生态红线这一概念。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要求,这标志着生态红线上升为国家战略。林业部门随后也提出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4条林业生态红线。2014年4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2015年5月,为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环境保护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
8、术指南)。但是,这些红线管理制度在管理实践经过中,存在注重数量、忽略质量,注重总量、忽略构造等问题。例如,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施行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这种耕地数量的补偿机制并非获得了对等的耕地,而是损害了耕地质量和产能的提高。水资源红线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对于资源性缺水的北方河流,仅通过红线管理而没有规定生态用水红线要求,并不能完全解决将来经济发展需要的用水问题。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红线存在目的制定出现博弈和监控手段不适应、与环境质量目的没有密切挂钩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 环境 生态 红线 框架 设计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