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民俗功能研究.docx





《皮影戏的民俗功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影戏的民俗功能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影戏的民俗功能研究【摘要】皮影戏是利用光学原理,利用光源产生影子这个特点而创作出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结合了工艺制作和民间戏剧的表演。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皮影艺术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中,皮影艺术结合了传统文化、宗教、戏剧表演等文化成分。直至今日,皮影艺术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透过皮影,能够了解皮影产地的民风民俗和历史传统。【关键词】皮影;山西;民俗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于产生于民间,一直没有文字记载的详实史料。皮影的产生和我国古代对影子的崇拜有关系。古代由于科学水平低下,人们对一些自然无法解释,进而产生敬畏心理,影子就是其中之一。
2、皮影戏的产生有各种传讲,最早的是关于汉武帝和李夫人,传讲李夫人逝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大臣李少翁在街上看到幼童在玩用树叶剪成的人形投影,大受启发,回宫后用棉帛剪成李夫人形象,在帷帐内利用烛光投影来再现李夫人。后来又有唐朝宫廷中妃子用剪纸做成皮影逗弄小王子的传讲,这些传讲只是皮影的雏形,和后来的“皮影戏不同。有据可考的皮影产生应该是在宋朝,在宋仁宗期间,有民间艺人在讲述三国故事时,采用皮影表演来深化剧情。进入元朝之后,随着元曲的快速发展,戏剧表演成为社会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皮影戏也借助戏剧表演形式得到了发展。皮影戏主要是用兽皮、纸板剪成人物形象,利用光源投射原理,结合木偶戏的表现方式,由人操纵皮
3、影的活动,配上道白、演唱,来表现故事情节。皮影戏和木偶相比,人物形象愈加丰富生动,和舞台剧相比,能够用少量的人物来表现浩大的场面,进行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皮影形象制作也很重要,皮影制作结合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剪纸、镂刻、中国画等工艺,人物形象色彩丰富,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具有头部、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等部位,根据不同人物还要配上帽子、头饰、胡须、不同朝代的服装。在制作时,还要在关节处安装枢纽,以便操作,使人物具备各种动作。皮影戏发展以来,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我国南北地区都有皮影戏,南方有广东皮影、浙江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北方有山东皮影、河南皮影、陕西皮影和山西皮影。而这些皮影中,
4、山西皮影戏最丰富,以侯马皮影和孝义皮影最为著名。二、山西皮影戏的特征一山西皮影戏的发展山西作为皮影戏的起源地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孝义皮影戏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风格和唱腔上分,山西皮影戏分为纸窗皮腔影戏和纱窗碗碗腔影戏两大类。纸窗皮腔影戏是山西土生土长的剧种,流行于晋北、晋中、晋南等地,孝义皮影主要是纸窗皮腔影戏;纱窗碗碗腔影戏来源于陕西皮影,在晋南一带流行,侯马皮影是纱窗碗碗腔影戏。纱窗碗碗腔影戏在陕西产生较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比拟盛行,“碗碗腔的名字是由于皮影戏的光源来自于油碗灯。碗碗腔的发展要归功于嘉庆年间的陕西举人李芳桂,他为皮影
5、戏创作了十个剧本,号称“十大本,包括(春秋配)(火焰驹)(紫霞宫)。有了专业人士的参加,陕西纱窗碗碗腔在剧目声腔和音乐方面得到了发展。纱窗碗碗腔从陕西渭南传入到山西是在清末光绪年间,传入的原因有几种讲法,一种讲法是陕西大旱,皮影艺人逃难到山西,带来了碗碗腔;另一种讲法则是碗碗腔由在陕西经商的晋商带入。碗碗腔传入到山西侯马一带,经过当地民间艺人的再加工,将山西的蒲剧、眉户戏唱腔融入到皮影唱腔中,使碗碗腔带有浓厚的山西特色。由于皮影戏的演出价格相对低廉,表演者、表演场地的要求不高,在表演中,擅于利用幻影、水、雾、云来衬托,能够表现上天入地、腾云驾雾等奇幻场面,其视觉冲击远远胜于当时的舞台剧,因此深
6、受当地人欢迎,在清末民初,侯马的皮影戏到达了空前繁荣阶段。大人小孩爱看,青年人由于喜欢,纷纷拜师学艺。二山西皮影戏的特点山西皮影戏的繁荣,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表演上采用当地方言道白,用地方剧种演唱。皮影制作的原料采用当地的牛皮、驴皮,经太多种工序来制作,色彩上也以暖色调为主。这些还不是主要原因。山西皮影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剧本来源和音乐特征。皮影戏的剧本主要是来源于传统戏剧、话本小讲、民间传讲、名著选段改编。从题材上分类,能够分为爱情剧、历史剧、神话剧。其中的爱情剧大多来源于话本小讲,如(五花马)就是来源于唐代传奇(李娃传);历史剧有(昭君出塞)、(火烧绵山)、(骊姬乱政)等;神话剧大多改编于(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影戏 民俗 功能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