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docx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秋蚕僵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蚕体传染病,对桑蚕养殖的危害极大,养蚕场户必须高度重视。1僵病种类1白僵病白僵病是以白僵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外表,然后钻入蚕体内部进行寄生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尤以接触传染为主。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假如环境温度超过28,分生孢子的生长就会遭到抑制或不能发芽;该菌适宜生长湿度为95%98%,假如环境湿度超过98%,分生孢子就不能发芽。分生孢子在发芽时,可构成芽管穿入蚕体构成营养菌丝,摄取蚕体营养并开场分生,当分生孢子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蚕儿体表就会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病斑,或黑色焦状斑;这些病斑一
2、旦发展到高潮时,蚕儿就会很快死亡。死亡的蚕体由软变硬,2天后尸体上就会出现白色气生菌丝,并不断长出白色分生孢子覆盖蚕体外表。假如蚕儿在休眠期染上该病,轻者可引起脱皮,皮壳上会逐步长满分生孢子;重者则会很快死亡;患有分生孢子的病蚕尸体及脱皮壳又可成为新的传染病源,随空气流动再次危害蚕体。2黄僵病黄僵病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腐烂尸体进入了养蚕室,这些腐烂尸体与蚕体接触后,很快就会引发黄僵病。黄僵病分生孢子和芽生孢子生长适宜温为25,初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蚕体皮肤上可出现很多小斑点,布满全身,以气门为中心发生两个对称大黑斑,死后随着尸体的硬化,体色呈淡桃红色,然后逐步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覆盖
3、蚕体全身,呈淡黄色。3绿僵病绿僵病是以绿僵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或桑叶等媒介传播感染,然后进入蚕体内进行寄生的一种僵病。分生孢子呈尖卵圆形,外表很光滑,淡绿色,大量孢子集聚在一起呈鲜绿色,随着孢子生长而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变为深绿色。绿僵菌分生孢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温度过高时,发育不良;分生孢子梗短,轮生于气生菌丝上,小梗顶端串生多个分生孢子,位于病蚕腹侧或反面,有不定形枯槁病斑,或有外围较深、中间稍淡的黑褐色云纹状病斑。由于受绿僵病菌分泌代谢产物的影响,蚕体无法脱皮,不能入眠,因此病蚕体色带有光泽,直至最后死亡,死后尸体呈乳白色,柔软而有弹性,3天后在环节间膜及气门处长出白色菌丝,逐步遍及全
4、身,最后全身被绿色分生孢子覆盖,呈鲜绿色。4曲霉病曲霉病的病原是曲霉菌,有10多种,该病在蚕体上、木竹器材上、蚕沙上等处都能生长;曲霉病主要危害12龄小蚕,3龄以后发病较少,但熟蚕也易感染。曲霉菌分生孢子为球形,链锁状生长在梗顶囊的分生孢子梗上;曲霉菌分生孢子生长适宜温度为30,适宜湿度为90%,发芽时间比僵病菌要短些,生存能力很强。12龄蚕儿传播感染曲霉病后,表现食桑不旺,活动减弱,体色变黑,出现脱肛、粪结等症状,可导致很快死亡,死后2天尸体上长出菌丝和小圆球分生孢子;3龄蚕发病较慢,可在蚕体上出现2个较大的黑色病斑,病斑部有结状硬块处长出少量菌丝和孢子,死后蚕体变黑腐烂;熟蚕感染该病后,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蚕僵病 发病 原因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