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docx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摘要结直肠癌前病变主要包括结直肠腺瘤与炎症性肠病。对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其病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禀赋缺乏;基本病机为脾虚不健,湿浊瘀毒阻滞肠道;主要病理因素为癌毒、湿浊、瘀血;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益气健脾为要,解毒化湿祛瘀并举。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类型不同则病理因素与治疗亦各有侧重。腺瘤多以癌毒兼夹瘀血为主,尤重祛瘀散积;炎症性肠病多以癌毒兼夹湿浊为主,尤重化湿泄浊。关键词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直肠腺癌;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其发病率明显上升。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
2、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的第5位1。目前当代医学关于肿瘤的治疗理念已发生了改变,逐步转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上来。结直肠最主要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其癌变经过较长,这一慢性经过为早期干涉结直肠癌前病变提供了有效的时间窗。根据当代医学三级预防概念,防治结直肠癌前病变是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与药物为主,但疗效尚不理想2。近年来,中医学以其“治未病思想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在结直肠癌前病变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深化讨论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3、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现扼要阐述如下。1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概念国内专家共鸣将结直肠癌前病变定义为: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腺瘤病、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以及畸变隐窝灶伴有异型增生者,皆为癌前病变2。1.1腺瘤及腺瘤病结直肠腺瘤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腺瘤于5年、10年、20年发展为癌的累积率分别为2.5%、8.0%、24.0%3。详细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ACF)、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等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
4、性遗传病,若不经干涉几乎100%发生癌变5。此外,还有少数散发性腺瘤病,其家族史不明显。有报道以为,结肠癌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绝大多数源于散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恶变6。1.2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7。炎症性肠病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10倍,从发病至癌变平均17年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在10年、20年、30年后分别为2%、8%、18%,克罗恩病的癌变风险与其类似8。此外,IBD癌变率还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范围、炎性程度等密切相关。2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当代研究2.1病因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发生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
5、传方面主要与种系细胞的肿瘤相关基因异常有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生是由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的突变导致,目前遗传学检测已被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变异体的诊断。而获得性癌前病变则主要与一些慢性炎症有关,肠黏膜上皮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出现过度增生,如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发生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2.2癌变机制2.2.1腺瘤-癌序贯腺瘤癌变病理经过为正常肠黏膜上皮-腺瘤-癌。该经过涉及很多癌基因的激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缺如等机制,其中包括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结肠癌突变基因、K-ras、P53基因等的突变或表达异常9。而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则
6、被以为是锯齿状腺瘤恶变的主要机制。2.2.2炎-癌转化一般以为,IBD癌变依次经历炎症、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癌等步骤,除了基因改变外,炎症信号通路在IBD癌变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已经发现,IL-6/STAT3信号通路是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主要途径10。IBD炎症环境通过下面途径促进癌变:增加微环境中对DNA有诱变作用的活性氧及活性氮、激活上皮细胞促进增殖与抑制凋亡的通路、创造有利于肿瘤细胞持续生长、血管生成、迁移和侵袭的环境,进而促进肿瘤发展及转移1112。2.3西医治疗目前西医针对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和药物干涉两个方面。结直肠腺瘤首选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内镜下摘除,包括内镜黏
7、膜切除术(EM)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多发性腺瘤则作病变肠段切除或结肠次全切除,但是术后仍易复发。IBD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类(5-ASA)、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及免疫抑制剂等,但在预防癌变方面尚未得到共鸣13。3结直肠癌前病变的中医认识3.1病因结直肠癌前病变属于当代病理学概念,传统中医学对此尚无明确认识,根据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一般将其归属于“肠积“肠覃“肠风“脏毒“泄泻“痢疾“滞下“积聚“癥瘕“便血等病证中。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以及临床实践,可将本病的病因归纳如下。3.1.1饮食不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儒门事亲)又云:“积之
8、始成也,伤酸、苦、甘、辛、咸之味,或停温、凉、寒、热之饮。饮食不节、饮食不洁以及饮食偏嗜,均会使脾胃受损,受纳减退,运化渎职,酿湿生热,流注于肠,肠道受损而致病。3.1.2情志失调长期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机升降失司,脾胃运化受阻,病理产物堆积于肠道,稽留不去,久则病变,如(症因脉治)所言:“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阴既伤,则转输渎职,日饮水谷,不能运化,停积肠胃之中,气至其处则凝,血流其处则涩,气凝血涩,与稽留之水谷相互胶固,则脾家壅滞,而贼邪传肾之症作矣。3.1.3外邪侵袭起居不慎,感受外邪,影响机体脏腑功能,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蕴结于肠道,积久而发病。(灵枢五
9、变)曰:“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3.1.4禀赋缺乏先天禀赋缺乏,素体亏虚之人,易感外邪,邪毒留滞,搏结于肠道则发病,正如(景岳全书积聚篇)所言:“凡脾肾缺乏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缺乏则邪滞得以居之。3.2病机结直肠癌前病变涵盖几种病理形态变化,可由多种病因导致,但寻本究源,其基本病位均在肠腑,与脾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可归结为脾虚不健、湿浊瘀毒阻滞肠道。3.2.1脾虚不健为发病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充实,纳运相助,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则人体正气充足,不易遭到邪气侵袭。反之,“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受损,纳健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肠癌 病变 中医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