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创新研究.docx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创新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创新研究(浙江农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十期1泰兴市农业广播学校采取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针对农民学习习惯的特点,泰兴市农业广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农民需求出发,创新培训形式,通过几年的探索,探索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1.1优化传统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缺点,但它便于组织学员,适于大规模,广谱性知识的教授。在每年2次的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中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又有所突破。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逐步向先进的多媒体等当代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转变。将生产中常见的一些病害、虫害,作物生育关键期的各项技术措施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让农民不出课堂,就能学到很多实
2、用技术。由于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1.2深化推进送教下乡形式在培训中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切以方便农民、实惠农民为出发点,深化推进送教下乡形式。送教下乡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就是把农业广播学校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就需学习。力求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泰兴农业广播学校自2009年创办的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就是采取的这种形式。5年多的时间共招收53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员,目前,
3、已毕业学员1697人。为将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1.3着力强化田间课堂直观、通俗、形象的培训方法是农民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接受新技术方面,他们关心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因而,在培训经过中着力强化田间课堂,把培训场所由教室搬到园区、基地,让农民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每年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刻,提早组织农民到田头进行实地操作、示范讲解。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落实肥料追施、防病治虫等技术措施,现场解答农民生产经过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种培训形式能加强学员的感性认识,针对性强,简明易懂;促进了各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真正做到生产、教学的严密结合,实现做
4、中学、学中做,因此深受农民欢迎。1.4不断深化完善“菜单式培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农民对培训工作感兴趣,就必须深化了解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详细需求。为此,不断深化完善“菜单式培训。培训前,通过座谈讨论、到户咨询、深化调研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详细需求,由乡镇根据农民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项目。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各乡镇区位、产业特色,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菜单。这种教育培训形式,能将培训内容与所在乡镇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严密结合,有助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的构成。泰兴市分界镇的赵庄村,有多年种植甜豌豆的习惯,但种植面积不大,产业发展不快,农民增收不明显。2009年起,泰兴农业广播
5、学校根据调研,在该村办起了果蔬专业中专班,并根据该村的特色产业甜豌豆,进行专门讲解。从播种、苗期管理到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形式的运行及市场需求信息的把握,施行一条龙服务。目前,村里甜豌豆种植面积达140hm2,收益是传统作物的45倍,“赵庄甜豌豆成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著名商标。如今,甜豌豆产业成为赵庄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增收产业。同样在泰兴的古溪那一片,养鸡专业户较多,就开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在最美乡村泰兴祁巷,就举办以观光农业经营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在泰兴水产养殖户较多的虹桥、滨江一带,开设淡水养殖为重点的教育培训。由于教学内容跟当地的生产实际严密结合,所授内容都是农民天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职业 农民 培训 形式 创新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