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肺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肺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已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采用现有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其总生存率不到15%,随着分子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基因治疗不断展示出可喜的应用前景。基因治疗是从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基因入手治疗疾病,是近20年来在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治疗领域迅速崛起和发展的高新技术。其中,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Adp53)治疗肿瘤的研究最为深化,进展也最快。美国FDA于1995年初次批准了Adp53制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截至2016年8月,世界范围内已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2356项,采用Adp53制品治疗肿瘤的临
2、床试验占103项,其中16项用于治疗肺癌。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Gendicine,Adp53),已率先于2004年3月获准上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临床研究中,Adp53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明确的疗效,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1作用机制p53基因研究已历经37年,是公认的“基因组保护神,人类60%以上肿瘤的发生与其变异有关。Adp53基因通常是由改构的5型或2型腺病毒基因与野生型人p53基因重组而成。Adp53转染人肿瘤细胞,使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肿瘤细胞内表达,治疗基因p53和腺病毒载体两方面的因素介入了Adp53对
3、肿瘤的治疗作用。p53基因主要通过下面机制杀灭肿瘤细胞:(1)在细胞核内以转录依靠方式,以及在线粒体、高尔基体内以非转录依靠方式同时启动肿瘤细胞凋亡通路;(2)激活NK细胞等10,11机体免疫应答因子,发挥“旁杀伤效应;(3)抑制肿瘤细胞的DNA修复功能及抗凋亡功能、下调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进而逆转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抗性;(4)阻截肿瘤细胞生存信号的传递,使其“休眠在细胞周期的任何阶段;(5)抑制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及ATP产生、下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切断肿瘤组织血供;(6)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及其浸润转移。腺病毒载体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通过对神经-内分泌-
4、免疫系统的整体调节,产生多种神经因子、激素和细胞因子,有效提高抗肿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加强NK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其表现主要为患者出现/度自限性发热。此外,患者用药后普遍表现出食欲加强、化疗和放疗毒副反响减轻,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均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讨论。2临床应用的安全性Adp53是一种有活性的基因工程重组腺病毒颗粒,其构造由治疗基因p53和腺病毒载体两部分构成。p53基因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是细胞“基因组保护神,是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肿瘤抑制基因;载体腺病毒为缺失了E1区基因的复制缺陷性5型或2型腺病毒,只对细胞一次性感染
5、,进入细胞后不会复制,也不会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DNA,应用一些有损DNA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等,并不增加重组腺病毒的整合频率,5型和2型腺病毒是腺病毒家族中致病力最弱的病毒株,野生型该病毒株通常也不致病。因而,理论上讲,Adp53是一种安全的基因治疗产品。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Adp53临床应用安全:采用了瘤内注射、腔室灌注(腹腔、胸腔、膀胱等)、动脉参与等局部给药方式和静脉点滴给药途径;使用了单药治疗、与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手段联合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了23种不同类型的肿瘤;涉及不同给药剂量和不同治疗疗程,均表明该制品临床使用安全,常见不良反响为/度自限性发烧,部分患者出现恶
6、心、寒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响。未能检测到最大耐受量。3临床试验与临床探索性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53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发生损伤时的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肺癌的p53基因突变率高达50%以上,p53基因突变是肺癌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遗传改变,p53基因失活对肺癌的产生起重要作用。由于复发和转移性肺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同时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率较高,所以Adp53基因治疗肺癌的研究遭到广泛的重视。31临床试验大概情况自1995年美国FDA批准Adp53治疗肿瘤第一个临床试验方案以来,迄今已有16项使用该制品的临床试验用于肺癌治疗。其中我国的Adp53注射液已获准上市,美国、德国、瑞士比利时和日本均有
7、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已开展或正在进行中。311期临床试验Schuler等对15例晚期NSCLC患者在CT引导或支气管镜下瘤内单次注射Adp53治疗,分107、108、109、1010PFU四个剂量组,观察到高剂量组成功地转导了野生型p53基因,T-PC检测6例肿瘤组织中有野生型p53表达,4例病情稳定,除度发热、寒战、治疗相关疼痛外,没有观察到明显毒性。表明瘤内注射Adp53是可行的,Adp53能成功导入肿瘤细胞。Kauczor等在CT引导下将11010PFUAdp53单点注入6例NSCLC患者的肿瘤中心部位,或多点注射在瘤内的不同部位,结果显示,除流感样症状外,无其他明显毒副反响发生,
8、治疗28d后,CT证明6例中有4例肿瘤停止生长。Swisher等报道了对28例传统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NSCLC)患者在CT引导或支气管镜下给予瘤内注射Adp53治疗,剂量为110611011PFU,1次/月。28例共进行了84次治疗,23例重复治疗6次。结果显示,28例中12例肿瘤组织中表达p53。可评价疗效者25例,2例肿瘤部分缓解,16例肿瘤保持稳定214个月,且毒性反响稍微,包括注射局部疼痛、一过性发热(常见)、轻度咯血(少数支气管镜下注射患者),无过敏反响及其它毒性反响。表明Adp53对晚期NSCLC患者屡次重复注射是安全的
9、。Weill等对12例气道阻塞的NSCLC患者(鳞癌和腺癌各6例),在支气管镜下行瘤内注射Adp53,剂量为110611011PFU/次,单纯Adp53治疗组5例,Adp53+顺铂组(顺铂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Adp53第4天)7例,28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结果显示,6例呼吸道阻塞症状明显缓解(单纯Adp53治疗组1例,Adp53+顺铂组5例),3例肿瘤到达部分缓解(单纯Adp53治疗组1例,Adp53+顺铂组2例),中位生存期为143d,度发热多见,其他毒性少见。Nemunaitis等31选择24例晚期NSCLC患者,在CT引导下给予梯度剂量的Adp53(110611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癌 基因治疗 临床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