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docx
《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摘要:采用尼龙网袋翻埋法,连续3年进行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每年10月至翌年5月,秸秆腐解进入停滞期;翌年6月至9月翻埋到水田中的秸秆进入腐解期。秸秆腐解速率年际间变化整体表现为“快-慢-慢的升高经过。秸秆还田1周年时,秸秆腐解率大幅度提高,腐解率达44.3%;秸秆还田2周年时,秸秆腐解率提高相对减慢,腐解率为63.8%;秸秆还田3周年时,秸秆腐解率变化趋近于平缓,腐解率为69.5%。关键词:黑龙江;寒地半干旱地区;稻草;腐解率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相应产生的秸秆量也突然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
2、年秸秆产生总量约为22亿t,我国每年秸秆产生总量约为7亿t,其中稻田秸秆产生量为2亿t,大部分的秸秆被燃烧、堆积或者遗弃。2016年黑龙江西部的齐齐哈尔和大庆等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高达53.34万hm2,相应的稻田秸秆产生量高达400多万t。农作物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1-3。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改进,培肥地力。怎样做好农作物秸秆的就地转化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江淮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针对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研究较少。因而,本试验研究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还田后的腐解变化特征,讨论秸秆腐解规律,以为实现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参数。1材
3、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龙粳21水稻秸秆。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2016年在齐齐哈尔市曙光村进行,采用尼龙网袋翻埋法。尼龙网袋规格:孔径0.15mm,长30cm、宽20cm。供试水稻秸秆自然风干后剪成510cm长的小段放入袋中,每袋装入秸秆100g干质量,封住袋口。将网袋于2013年10月15日水田翻地后埋入20cm土层下。每年春季正常整地、施肥,每hm2施用尿素300kg40%作基肥,30%作分蘖肥,30%作穗肥、磷酸二铵100kg全部基施、硫酸钾150kg基肥和穗肥各占50%,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样。1.3取样方法秸秆埋入后即进入冬季,在10月至翌年5月之间不进行取样,在每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部地区 水稻 秸秆 特征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