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顶经》白话佛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金刚顶经》白话佛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顶经》白话佛经.doc(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金刚顶经白话文题解金刚顶经是梵文本十万颂十八会的通称,是金刚界的本经,为密教所依三部根本经典之一。此经又名摄大乘现证经、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大教王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该经题的意思有多种解释。一般说来,金刚是譬喻,表示一切如来法身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坏,无有生灭,无始无终;由于此经在一切大乘法中最为尊上,好像人的头顶,所以称为金刚顶。一切如来,在经中有三个意思:一指大日如来;二指大日、不动、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五如来;三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真实,是说如来已证得如实理、如实知,远离一切虚假。因为此经所说显、密教义,涵摄一切大乘教法,所以称为摄大乘。现证,即立刻证得佛菩
2、提之意。此经广泛宣说金刚界佛部(以大日如来为部主)、金刚部(以不动如来为部主)、宝部(以宝生如来为部主)、莲华部(以阿弥陀如来为部主)、羯磨部(以不空成就如来为部主)五部和身口意三密以及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五智成佛等意,理事具足,穷尽了诸佛的本意,因此称作大教王经。一般认为,金刚顶经在印度出现的年代,略晚于大日经,约在七世纪末叶。产生于东南印度。最初流传于德干高原、西南印度等地,后随密教的发展而向南印度和东北印度传播,大约在八世纪初始成为密教修习的主要仪轨。根据密教传统说法及有关经录记载,此经的梵本共有三种本子:广本,又名无量颂本,但仅是传说,未见流通。大本,即十万颂本。相
3、传为金刚智从龙智所学,将欲传到中国来,而因海风漂没,中途失去。略本,为四千颂本。大本金刚顶经,共计十万颂十八会,合三百卷。我国不曾有全译本,但节译本为数不少,从唐至宋,前后共有十九种左右。其中以唐代不空译本为最多,共有十二种,分别是: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相当于十八会中的初会和第六会,兼杂有其他各会的内容;金刚顶三十七尊分别圣位经一卷,相当于初会之初品;金刚顶寿命陀罗尼经一卷、金刚顶寿命陀罗尼仪轨经一卷,以上二经相当于初会第二品;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一卷,以上二经相当于第六会;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一卷,相当于第十三会;金
4、刚顶胜初瑜伽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一卷、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念诵法一卷、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以上三经相当于第八会;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其内容基本上与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相同;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相当于初会初品的全译。唐代金刚智所译金刚顶经节本有三种:一名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相当于初会的略说,兼杂有其他会的内容;一名为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二卷,内容涵摄十八会的总体思想;另一名为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相当于初会初品所说一印曼茶罗的内容。唐善无畏所译仅一种,题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相当于初
5、会第四品。唐罽宾三藏般若所译亦一种,题为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三卷,相当于初会初品的内容。北宋施护所译两种:一名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等于初会四品的全译;另一名为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相当于第十五会。北宋法贤所译一种,题为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相当于第六会。在上述所有节译本中,最著名的是不空所译三卷本的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智所译四卷本的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以及施护所译三十卷本的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这三个译本都可以称作金刚顶经,但通常所说的是指不空的译本。这里选录的,就是不空所译三卷本的金刚顶
6、经。所用的本子是频伽藏本。此为日本入唐八家(东密五人;空海、圆行、常晓、宗叡、惠运。台密三人:最澄、圆仁、圆珍)请来本与高丽本和中国宋、元、明本及灵云本校勘后所用的本子。不空所译三卷本的金刚顶经,是十八会中初会初品金刚界品的全译,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初品中有六曼茶罗,即金刚界大曼茶罗。又说大日如来受用身以五相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五佛圆满现证成等正觉。第二部分:说陀罗尼曼茶罗具有三十七尊,并都住波罗蜜形,广说入曼茶罗仪轨,为弟子授四种眼,说四种法。第三部分:说微细金刚曼茶罗也具有三十七尊,并于金刚杵中各持定印,广说入曼茶罗仪轨,使弟子的心得以胜任、调柔和
7、自在无碍。同时说微细金刚定,修四静虑法、四无量心及三解脱门。第四部分:说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茶罗也具有三十七尊,各持标帜供养而住。再说入曼茶罗法,相互说受十六大供养法。第五部分:说四印曼茶罗法,弟子受四种速成就法。第六部分:说一印曼茶罗,如果持诵大日如来真言和金刚萨埵名号,即具有十七尊。同时也说入曼茶罗仪轨,给弟子授共行法,修习集本尊三摩地。顺便提一下初会其他三品的大致内容,第二品降三世品,说的是十种曼茶罗,其中有大佛顶、光聚佛顶及一字顶轮法等;第三品遍调伏品,说六种曼茶罗,其中有莲华部观自在法;第四品一切义成就品,也说六种曼茶罗,其中有宝部虚空藏法。当然,三卷本的金刚顶经与大本十万颂相比,
8、几乎微不足道,但它的内容基本囊括了大本所阐述的主要思想。未选录的部分占绝大多数,除初会外,还有十七会。它们分别是:第二会、第三会、第四会、第五会、第六会、第七会、第八会、第九会、第十会、第十一会、第十二会、第十三会、第十四会、第十五会、第十六会、第十七会和第十八会。然而,这些内容都与密教的修行仪轨和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宣扬五佛显五智等思想有关。十七会中,差不多每会都说曼茶罗仪轨,而第二会、第十六会等则以说实相义理为主,即是比较明显的例子。虽然金刚顶经的节译本有多种,但译者却只有不空、金刚智、善无畏、罽宾三藏般若、施护和法贤六人。这里逐一作简要的介绍。不空(Amoghavajra,公元七O五-七
9、七四年),名智藏、不空智,灌顶号为不空金刚。本为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年失怙,出家拜金刚智为师。后随同来中国(一说为西域人,幼年随舅父到内地)。开元十二年(公元七二四年),他二十岁,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此后数十年间学习佛教律仪和汉文、梵文经论,并开始参与金刚智的译场,传授五部密法。而且常随金刚智往返于东、西两京之间。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唐玄宗诏许金刚智和弟子回国。但金刚智从长安到洛阳时即生病,并于同年八月圆寂。不空奉其遗命,仍想前往天竺。但此时,他又接到玄宗命令,让他赍送国书去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于是,他率领弟子含光、惠(上“巩”下“言”)等三十七人,于十二月上昆仑舶(一说为天宝二年
10、,即公元七四三年),取道诃陵国(今爪哇中部地区),在一年内即到达师子国。师子国王因不空是大唐来使,隆重接待,把他安置在佛牙寺。不空遂依止普贤阿阇黎,请求开坛重受灌顶。他和弟子含光、惠(上“巩”下“言”)等同时入坛,受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和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坛法,前后三年。期间,不空学无常师,并广求密教经藏和各种经论,觅得金刚顶瑜伽经等八十部、大小乘经论二十部,共一千二百卷。天宝五年(公元七四六年),不空携所得经论返回长安。最初,他奉诏在净影寺从事译经和开坛灌顶。他曾被召入宫中,建立曼茶罗,为皇帝灌顶。天宝九年(公元七五0年),又奉旨返还本国。但不空到韶州时得病,遂不果行。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
11、三年)因西平郡王哥舒翰的奏请,玄宗又降诏将不空追回。他回长安不久,又奉诏前往河西。还在武威住开元寺,从事译经灌顶。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七五六年)征召不空入朝,住兴善寺开坛灌顶。后来长安被安禄山攻陷,不空仍秘密派人和肃宗通消息。因此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肃宗还都后,不空备受礼遇,他广译显密经典,传法灌顶。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不空上表请搜访经夹加以修补,并翻译传授,被勅许将长安慈恩、荐福等寺,东京圣善、长寿等寺,以及附近各县的寺舍、村坊,凡是旧日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支等所带来的梵夹,都集中于大兴善寺,加以修补和翻译。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唐代宗赐号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三藏。特进,是
12、唐代官名,为文散官之第二阶,相当于正二品;试,即试用;鸿胪卿,即鸿胪寺之主官,主要职掌宾客及祭祀礼仪之事。可见礼遇之隆。晚年,不空遣弟子含光到五台山造金阁寺和玉华寺,此后该地遂成密教之重心。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不空入灭,世寿七十,谥号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其译本密教类的有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三十七尊出生义、金刚顶经义诀、理趣经、金刚顶十八会指归、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显教类的有仁王般若经、密严经、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大圣文殊师利赞佛法身礼等,共七十多部,一百二十余卷。金刚智(Vajrabodhi,公元六六九七四一年),南天竺摩赖耶国人
13、,属婆罗门种姓。十岁出家于那烂陀寺,礼寂静智为师,学习声明。年十五,往西天竺,学习法称的因明,后又回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此后广学大小乘律,又学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灯论等。二十八岁于迦毗罗卫从胜贤钻研瑜伽师地论、唯识论、辩中边论。年三十一,往南天竺,从龙智七年,承事供养,修习金刚顶瑜伽经等密教典籍。从此,专心于密乘。后游师子国,登楞伽山,参礼佛迹。后又返回南天竺,应国王之请,到中国传法,途经师子国,搭乘波斯商船,至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唐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携弟子不空到达中国。次年至洛阳,后入长安。先住在慈恩寺,不久移至荐福寺。每于所住之寺,建大曼茶罗坛场,广度四众
14、弟子。从开元十一年(公元七二三年)至十九年(公元七三一年)九年间,他先后译出金刚顶瑜伽略出念诵经、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开元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入寂于洛阳广福寺。唐玄宗勅谥国师称号,唐代宗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赐号大弘教三藏。善无畏(Subhakarasimha,公元六三七七三五年),与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原为中天竺摩揭陀国人,是释迦牟尼季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年十三,继乌茶国王位,后让位于兄长,于那烂陀寺出家,从以禅、密著名的长老达摩掬多修学密法,受到掬多的赏识,将总持瑜伽三密及诸印契完全传授给他,并接受灌顶,号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递礼圣迹,方便教化。八十岁左右,始遵
15、师命,东行弘法,经北印度迦湿弥罗、乌苌等国,到达素叶城,应突厥可汗之请,讲毗卢遮那经。再经天山北路,抵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唐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到长安,受玄宗礼遇,被尊为国师。起先住兴福寺南塔院,后迁往西明寺。次年奉诏开始译经。先于西明寺菩提院译出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一卷。同时,开始寻访未译的密典梵本。先有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沙门无行求法,游历南海、东天竺、中天竺各地,曾住大觉寺、那烂陀寺闻法,并搜求梵本。学毕回国,途经北天竺病逝。所携梵本由同行者带回中国,存于长安华严寺。善无畏与一行同去选取前未曾翻译的密教典籍数种。数年后,善无畏随玄宗至洛阳,继续译经。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五年)
16、因病示寂于洛阳大圣善寺,年九十九。他先后译出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苏悉地羯罗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苏悉地羯罗供养法等密教重要经籍,并讲述大日经要义,由弟子一行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流行于世。善无畏是中国汉地密教的开山,功不可没。罽宾三藏般若,生卒年不详。他身材魁梧,持戒谨严。于唐玄宗末年(天宝十十四年,即公元七五一七五五年)来华。在京师充当义学沙门。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七八五八O四年),般若译出乌茶国王所进献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后分四十卷。当时德宗曾赐紫衣,以示褒奖。唐宪宗亦崇信佛法,于元和五年(公元八一O年)诏令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协助三藏般若从事译经工作。他先译出唐高宗
17、时留下的梵本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宪宗亲自作序,冠于经首,并赐帛奖励,译场中的证义沙门亦有赏赐。后来,三藏般若又于醴泉寺译出密教典籍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共三卷。以上诸经,后均由僧人玄畅于大中年间(公元八四七八五九年)奏请入藏。施护(公元?一O一七年),生于北天竺迦湿弥罗,是乌填曩国帝释宫寺僧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九八O年),与天息灾(后更名法贤)一同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朝廷为之设立译经院,请他们主持译场,从而恢复了自唐代元和六年(公元八一一年)以来中断已久的译经事业。宋太宗还亲自作,冠于各经之首。宋咸平四年(公元一OO一年),法贤、法天先后辞世,译场遂由施护一人主译,惟净等人助译。景德五年(公
18、元一OO八年),施护等人建议将宋代所译经卷,继唐开元、贞元两种经录之后,重编新的经录。得到采纳,后由译场赵安仁、惟净、杨亿等人编成大中祥符法宝总录二十二卷。施护的翻译,一直持续到天禧元年(公元一O一七年)病故为止。同时,与法贤、法天等人培养了惟净、澄珠、文一等中国的译经僧。他的译经功绩是十分出色的,不但译出大本金刚顶经十八会初会的全四品,题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而且又译出十八会第十五会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等,同时还翻译了诸如龙树的六十颂如理论、大乘二十颂论,陈那的佛母般若圆集要义论,三宝尊的释论等不少显教方面的论著。法贤(公元?一OO一年),原名天息灾
19、,是中天竺惹兰陀难国密林寺僧。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九八O年)来中国。后与法天、施护等人参酌密教仪轨,布置坛场。场内设金刚界的种子圆坛,分布诸尊,称为大法曼茶罗。每日用香、华、灯等供养。坛外安排译场职事的座位,从事翻译工作。法贤共译经十余部,其中较著名的有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是大本金刚顶经十八会的第六会)、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和大乘庄严宝王经、三身梵赞、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八大灵塔梵赞、犍椎梵赞等。总之,金刚顶经作为密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对于印度密教的产生和发展,曾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又与大日经一起,直接促成了中国汉地密教的建
20、立和发展变化。同时,通过日本等国佛教僧侣的中介,传入朝鲜和日本,尤其是对于日本真言宗的奠基和兴盛,产生过极重要的作用。虽然,此经多说曼茶罗仪轨,比较少有义理的阐述,但其中的内容却相当丰富,涉及面广,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掘。1卷上金刚界大曼茶罗广大仪轨品之一译文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有一个时候,世尊大日如来已经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的三昧耶智,受到一切如来宝冠灌顶而成为三界法王,证得一切如来所具有的一切智智,获得了相应无碍,因而能作一切如来一切智印平等的种种事业,对于一切有情世界所有想做成事情的愿望,都能给予圆满成就,穷尽无余。大慈悲的大日如来永恒常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他是证得了身口意三密金
21、刚的佛。三世如来成就菩提处,即色究竟天王宫中的大摩尼殿里,有金刚宝等物相互间隔,交错排列;殿外铃铎高悬,宝幡垂布;微风摇拂,清响和鸣。还有珠宝、华鬘、璎珞、半月、满月形的珠子等为之庄严。大日如来与九亿菩萨在一起。其中金刚手大菩萨、圣观自在大菩萨、文殊师利大菩萨、虚空藏大菩萨、金刚拳大菩萨、纔发心转*轮大菩萨、虚空库大菩萨、摧一切魔力大菩萨,这八位大菩萨在所有九亿菩萨中为上首菩萨。同时如印度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的如来,像胡麻一样显现出来,充满整个阎浮提,也遍及色究竟天中。无数的如来分别从他们各自的身体中示现出无数座佛刹来,并又在这一座座佛刹中宣说此经的秘密法门。原典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如是
22、我闻:一时,婆伽梵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项,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平等种种事业,于无尽无余一切有情界,一切意愿作业,皆悉成就。大悲毗卢遮那常恒住三世,一切身口心金刚如来。一切如来游戏处,住阿迦尼吒天王宫中大摩尼殿,种种间错,铃铎缯幡,微风摇激;珠鬘、璎珞、半满月等,而为庄严。与九十俱胝21菩萨众俱22。所谓金刚手菩萨23摩诃萨24、圣观自在菩萨25摩诃萨、曼殊室利童真菩萨26摩诃萨、虚空藏菩萨27摩诃萨、金刚拳菩萨28摩诃萨、纔发心转*轮菩萨29摩诃萨,虚空库菩萨30摩诃萨、摧一切魔力菩萨31摩诃萨,如是等菩萨而为上首。与恒河沙等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刚顶经 金刚 白话 佛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