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发展论文(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语言学发展论文(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语言学发展论文一、学科开拓期接下来的一个时期能够被称为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开拓时期。除原有的三大领域外,社会语言学又开拓了其它领域的研究,其中以互动社会语言学、言语社区、言语接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最快。1互动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成形于20世纪80年代初。甘柏兹的(话语策略)4的出版,标志着互动社会语言学作为社会语言的一个分支正式建立。互动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怎样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人际沟通的经过和结果,其理论的核心是“互动,以为具有交际功能的言语互动才是语言的本质所在,一切语音、语法规则的价值只存在于详细的交际活动之中,通过言语互动产生交际效果的语言形式才是语言事实。甘柏兹在他的论著中提出了会话
2、策略、语境提示、会话推断等一系列核心概念。会话策略是指会话介入者能够维持会话继续、增进双方互相理解的能力。会话推断即话语理解的情景化或语境化经过,其基本功能是在评估交际介入者双方目的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反响。语境化提示即提示有关交际知识,尤其是语境的语言信号,包括语码转换、超新段标记等,其基本功能是在交际互动中引导指示话语、预测行为情景。此外,Goffman、Brown、Levinson、Tannen等的研究也对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Goff-man进一步补充完善了Gumperz的语境推理,强调社会互动的作用5;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影响力的礼貌原则;Ta
3、nnen则将研究中心转向异性之间的言语互动,十分强调谈话的节拍性。2言语社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不同讲话人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的语言使用状况,因此对这个群体的界定是特别必要的。社会语言学沿用Bloomfield的speechcommunity的叫法以及他的言语互动观6,摒弃构造主义的“理想同质状态,朝着“真实的言语社区的方向不断前进。Hockett、Lyons以为言语社区具有单语性,即某一语言社区内只流通某一特定语言(方言)。甘柏兹对言语社区单语性的论断提出质疑,提出言语社区可以以是多语的,为避免“以语定区带来的单语限制,提出把“共同使用的言语符号和“共知的社会规范作为言语社区的两条主要标准,整合
4、了共同准则的变异遵守等观点,指出言语社区是由共同规范和愿望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起来的讲话人的多样化的系统,进而强调了言语社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随着言语社区界定的不断深化,言语社区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越来越明确,并占据主流。此外,个人认同在言语社区的界定中同样备受关注。LePage指出言语社区中个人认同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很多不同言语社区的成员,在不同的情况下认同不同的言语社区。此后,Preston、osen、SavilleTroi-ke、Meyerhoff等都对个人认同问题作了研究。3语言接触19世纪史密斯、特鲁别茨柯依对施莱格尔“谱系树理论的“同构和“对应提出质疑之后,语言接触逐步成为备受关注
5、的研究领域。早期语言接触研究主要从语言内部构造因素的角度研究语言接触,直至Kipar-sky提出社会因素决定语言接触深度的观点,语言接触的研究才逐步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此后,这一观点被大批学者认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Thomason的语言材料及观点。语言接触研究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语言构造的研究和语言使用的研究。语言构造的研究,即以接触中一种语言为基本视角,研究其在词汇、语音、语法三个层面遭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情况,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借用和语言干扰。语言使用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主要关注语言转用、语言混合和语码转换。语言接触能够导致社会双语的构成,而社会双语现象又可分为稳定和竞争两种情况。对于
6、稳定的社会双语现象的理论研究,主要归功于Fishman。Fishman在Ferguson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双言制理论,以为不同的语言变体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同时,提出“语域理论,用以分析语言变体在缺乏社会规范时的使用情况9。二、国内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引进期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场传入中国。直至80年代末,国内语言学界才开场接触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此时以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引进为主,尚未展开结合汉语实际的深化研究,主要表如今理论译作和通论性著作的出版。因而,将这一时期称为社会语言学的引进期。理论译介方面,大批国外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翻译的形式被引入国内语言学界。1980年到198
7、2年,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林书武等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编)和什维策尔的(当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出版。通论性著作有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1980)、(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1985),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1986)。(二)模拟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引进仍在继续。较上一时期而言,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及方法解决中国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流,故而将这一时期称为模拟时期,即模拟西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时期。专题研究成果集中在语言变异、语言接触、互
8、动社会语言学、言语社区理论等几个领域。1语言变异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语言变异的重要性、详细语用中的语言变异、语音词汇句法变异、特定地区语言变异等。详细语用中的语言变异居多,包括广告中语言的变异现象、教学及词典编纂领域的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中的变异现象等。学者对语音、词汇、语法的语言变异研究都有涉猎。语音变异方面,以个体音变研究为主。赵一农10从语音变异研究出发,阐述语言的自我调节机制。词汇变异方面,王立、程祥徽、苏金智等研究的是人体动作词语、新词、词语差异方面的词汇变异;苏金智则从词汇变异角度研究语言变异与多样文化的关系。句法变异方面的研究较少。2语言接触研究国内的语言接触研究已涉及语言接触的多
9、个领域。赵杰从语言接触引发语音干扰的角度,研究北京话受满语和旗人话影响所产生的“融合式音变现象。苏金智从语言接触引发借词的角度,研究汉语借词,提出借词演变的基本形式。吴雅萍从语言接触导致语法浸透的角度,研究汉语语序对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的同化作用。罗美珍从语言接触导致语言替换、语言影响、语言混合和融合三种现象出发,对五色话、白话、五屯话、干河滩保安语的语言质变进行考察。综上所述,国内的语言接触研究尚未构成本人的理论体系,仍处在详细例证阶段,即运用西方语言接触理论及方法,例证中国的语言接触问题。3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刘焕辉的(言语交际学)是国内言语交际研究的开山之作。此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还有姚亚平的(
10、人际关系语言学)和刘焕辉、陈建民主编的(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等。20世纪末,孙维张、吕明臣的(社会交际语言学)着重理论阐述,强调言语交际的社会性,试图从宏观角度建立交际语言学的基本框架。岑运强从人类学史、语言学史及言语语言学的视角,追溯言语交际语言学在东西方的源头,初次从构造上分出讲服学、回答学、语境学、语言变异学,从功能上分出一般社交学、演讲学、辩论学、会谈学、推销学、广告学。4言语社区研究言语社区理论是近年来刚刚引入中国社会语言学界的新理论,郑海翠、张迈增、张红燕扼要讨论了言语社区的相关理论。杨晓黎对构成言语社区的基本要素问题展开讨论,对言语社区理论中的“设施要素提出了质疑15。夏历根据在
11、京农民工的资料,质疑言语社区的“地域要素16。但言语社区方面较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尚未建立,仍处在萌芽阶段。国内学者的关注点仍集中在运用此理论的实证性调查方面周刚对海外华人、校园、网络等社区内的群体言语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17。(三)国内学科研究走向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依托国外已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历经短暂的引进期,虽仍处于模拟期,但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纵览已有的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能够发现三点缺乏:一是纵深度方面,以宏观研究为主,而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比拟薄弱,十分是对社会语言学核心领域语言变异的深化调查研究与细致分析描写的成果更少;二是广度方面,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涉及领域明显不及国外视野开阔,学科疆域有待进一步开拓;三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引入中国不过短短几十年,社会语言学理论创新及应用研究有所欠缺,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因而,社会语言学在国内的长远平衡发展必须弥补以上三点缺乏,运用国际最先进的理论进行深化研究,结合国内语言现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而走上学科理论自主创新之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