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政务微博特征与发展途径(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求政务微博特征与发展途径(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求政务微博特征与发展途径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新闻办以整合创新的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政府与群众的网络沟通方式,联合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环保局等21个北京市政府微博账号,推出了展示政府形象的全新微博平台北京“weibo厅,同时有7位发言人开通了个人微博。媒体称,“信息快速,问题及时回应,标志着新一轮网上问政开启。政务微博本身尚属新生事物,因而,在发展经过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政务微博的特征,分析制约政务微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对今后政务微博的发展给予相关建议。一、5W形式下的政务微博特点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构造和功能)中,提出了5W形式,
2、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怎样。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能够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形式特征。首先,在传播主体上,政务微博具有特定性和权威性政务微博传播不仅是一种传播行为,还是一种政府管理行为,它是政府和其他的政治介入者通过传播渠道微博,并且运用各种传播符号,来向目的受众传达信息的传播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播主体身份的特定性以及他们的权威性。固然微博的互动性使其在政治传播中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舆论的方向有时会偏离本人议程设置的轨道,例如,粉丝能够通过评论或发私信来表达本人的观点。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政务微博的传播
3、主体仍然是政府官员或政府网络发言人,他们在微博中充当主要把关人和舆论的引导者角色。其次,在传播媒介上,政务微博具有互动性和裂变性微博的信息扩展能力极强,它不同于点对点的线性人际传播,也不同于点到面的传统媒体传播,而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它以一个微博为信息源点,对关注该微博的粉丝进行传递,最后到达几何式的传播效果,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传播媒体无法比较的。“北京微博厅上线之后得到了良好的回应。自2011年11月17日15时上线,到18日上午就引来了累计达258万的粉丝量,其中“平安北京就有粉丝198万,厅开设后新增粉丝2万多人。而到11月24日,厅开设一周后,粉丝量增加了37
4、万人,累计将近300万人。裂变式的传播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务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介入性,也拓宽了人们的诉求渠道。再次,在传播内容上,政务微博具有独占性和灵敏性政府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会对公民传达一些指令性的信息,传播内容一般包括政府部门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宣传。政府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传播的指令性内容具有独占性,这是其它传播所不能到达的。在政务微博中,固然政府的指令性和解释性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以互动式便民式为主旨的政务微博,也出现了以多媒体为载体的惠民栏目。例如,“上海首期推出“早安上海、“上海新闻、“午间光阴、“灯下夜读等栏目,将组织微访
5、谈、微活动、微调查,链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努力为公众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2011年12月3日,“上海在微博上呼吁,市民周末买些卷心菜,帮帮菜农,以实际行动来解决菜农的卖菜难问题,体现了政务微博重视民生。在北京政务微博中,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的微博名言“不做僵尸不作秀也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二、政务微博的制约因素2011年末网络上集中出现整合式政务微博传播形式是政府工作的创新之举。然而,仍然存在有些政务微博发言甚少或无互动的情况,遭到媒体的“形式化指责。尽管我国政务微博已颇具规模,但与网民的信息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不可否认,当前的政务微博还存在一些发展
6、中的制约因素。首先,地区发展不平衡,职能部门“开博不平衡,营销理念尚需加强截至到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已迅猛增长到18132个,其中机构9778个,公务人员8354个。据观察,南方发达城市的官员开微博意识比拟强,出现了南多北少,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的问题。总体上,政务微博呈金字塔形式,基层公务员注册微博数量多,微博内容丰富;高层官员微博数量极少,微博更新慢或出现僵尸微博。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671个,占总比例97%;党委系统微博次之,为35个,约占3%;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开设微博账号;其中,政府系统的官员微博576个,占总比80
7、%,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85个,占总比11%,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微博各占总比4%,纪委委员微博占总比1%。在微博的发展中,大部分开博公务员,缺少营销理念,在培养本人的粉丝方面,没有意识到能够通过突发事件以及独特言论,来提高政务微博中的知名度等。其次,在内容上,部分微博用语不当,互动较少有媒体评论政务微博“有的雷语不断,有的脾气火爆,对待批评意见动辄火冒三丈,有的数日没反响,还有一些貌似活跃,又是推荐菜谱,又是淘宝体或凡客体的公告,会卖萌、够诙谐,但通过微博真正与网友互动的并不多,听取网友意见、接受网友投诉的更少。部分政府机构与政务人员更多地将微博作为信息平台,而未充分与公众进行积极互动沟通。再次
8、,指导性规范尚未构成统一的标准2010被称为微博元年,2011年微博才出现井喷的发展态势。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政务工作的公务员来讲,在政务微博的使用上可能会碰到一些新问题。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个政务微博指导条例,向各级官员介绍政务微博的功能和作用,指导各单位人员合理地使用政务微博,营造一种全新的网络与民众双向互动形式。我们能够学习国外对政务微博的管理,例如,英国政府在2009年公布了一份(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内容大致分为4个部分,对象与效果检测;风险评估与缓解措施;微博频道主题设置;微博管理与推广。内容还建议每个政府部门天天210条微博客,每一条博客中间需相隔30分钟,“以避
9、免阅读者被超量信息淹没。“须知要求政府部门的微博客做到“人性化且可靠,并且要用“非正式的白话表达等等。通过政府官方的使用指导,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个别官员滥用微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官员使用微博的积极性,促进政务微博的专业性发展。三、政务微博的发展途径首先,对于传播者来讲,要提升官员开微博的专业性和主动性事实上,“政务微博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官员的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更多地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详细来讲,避免“僵尸贴,保证微博的频率,并构成线上和线下互动式的问题解决形式,积极回复网友提问,充分提升政务微博的速度与温度。在微博的内容上,重视内容的规范化和网络化。“软“硬结
10、合,政务与民生体恤结合的高质量帖子,以此来提升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以及话题关注功能,调动粉丝的积极性和粘合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官员在微博中,也应当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风险性,预防和管控微博可能带来的风险,考虑怎样处理好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之间的关系,来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等等。这些正是政府官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在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群众的工作中,应该重新考虑的问题。其次,对于传播内容来讲,重视政务微博的民生性与解压性功能政务微博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载体,是连接政府和民众之间及时沟通的纽带。微博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沉没的声音被听见,促进利益诉求的解决。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媒体
11、被视为社会的减压阀和解压器,通过媒体上信息的实时传达以及负面新闻的曝光,不仅能释放民意,同时还能够增加媒体的公信力。同样,对于政务微博来讲,政府官员能够在微博中一些民生性以及服务性信息,尤其是在突发或公共事件中,及时事件进程信息及政府的工作进度,能够消除群众在事件中的恐慌,阻止谣言的传播。再次,对于传播渠道上,推行专业化的品牌运作笔者以为,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快速处理与反应机制、构成科学运营体系和队伍,以科学的态度来引导官员合理使用微博。同时,在提升知名度、使用率、首选率、满意度、用户粘性、权威性、吸引力等各项指标上,构成科学的评判体系,探索与微博运营商充分合作形式,强化认证机制;在频道设置上,明确本身板块风格,细分板块功能与定位,注重时间调配以及微语言的应用,并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不同板块。有条件的部门,可以以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特点,组织专员有针对性地与粉丝沟通;在问题的解决上,积极改良工作作风,充分调动网上和网下资源,激活网下的相关部门和现有体制机制,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充分注意微博粉丝的特点,了解民意,疏导民意,引导民意,培育受众的良好的媒介素养,净化网络空间,杜绝网络暴力和泄愤帖子,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充分的互动性,以到达民意的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