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docx
《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摘要: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极易污染各种食品和农产品,因而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其监测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免疫传感器、核酸适体传感器、酶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瞻望,为进一步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提供参考。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黄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核酸适体传感器,酶传感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2、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8种,主要为AFB1、AFB2、AFG1、AFG2、AFM1、AFM213。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强致癌性,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为已知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奶油黄(甲基偶氮苯)的900倍46。在湿热条件下,黄曲霉毒素极易污染玉米、花生、大豆、小麦、坚果等农产品和制品,极少剂量就可使人和动物遭到严重的危害,例如畜禽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会使其生长缓慢,采食量降低,发病率上升78。人误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后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运动失调、排泄停止、肝炎、黄疸等,严重时可导致肝癌、骨癌、肾癌、乳腺癌甚至死亡910。鉴于黄
3、曲霉毒素的危害宏大,世界各国对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都制定了限量标准,欧盟委员会规定人直接食用的食品或者用作食品配料的制品(不包括开心果、杏仁、榛子、巴旦木和巴西坚果)AFB1含量2g/kg,AF总量(B1+B2+G2+G2)4g/kg11。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饲料中的AF15g/kg,牛奶中AFM10.5g/kg12。我国现行业标准中对食物中AFB1的含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乳及乳制品中AFM10.5g/kg,婴幼儿食品及乳粉中的AF不得检出,玉米、花生、花生油中AFB120g/kg,大米、其他食用油为AFB110g/kg,豆类、发酵食品为AFB15g/kg13。这些极其严格的限量
4、要求,使得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成为食品和饲料中的研究热门。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14、高效液相色谱(HPLC)1516、酶联免疫法(ELISA)等17。固然这些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是样品处理复杂,检测仪器昂贵,检测成本较高,且需专业人员操作,不合适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分析。然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不仅能知足以上要求,还具有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检验、药品分析、环境监测、生命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分析界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820。近年来,在黄曲霉毒素传感器的构建领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
5、研究,分别构建了以抗体、酶和核酸适体作为识别元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酶催化技术、滚环扩增技术、DNA自组装放大技术、离子液体、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等应用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2127,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重现性和再生性。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酶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在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检测范围及检出限,并对当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讨论和瞻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提供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分析方法,为霉菌毒素的食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电化学免疫
6、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实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检测,其根据在免疫分析经过中能否使用标记物可分为:非标记型的免疫传感器和标记型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根据测量信号的种类则可分为:电势型、电导型、阻抗型和电流型四种,其中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是目前研究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28。表1列出了近十年的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1.1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是一种标记性的免疫分析,常用的标记酶有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2931、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3233,检测方法有夹心法和
7、竞争法两种。竞争法能够分为直接竞争法和间接竞争法,直接竞争法主要是电极外表的抗原与待测的抗原竞争结合酶标抗体,导致电流信号发生改变的经过。Azri等34采用直接竞争法对棕榈仁饼干和饲料样品中AFB1进行测定,用多壁碳纳米管和离子液体修饰电极,通过共价键将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与AFB1复合物(BSAAFB1)固定在电极上,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110410)ng/mL,检出限为0.0001ng/mL。同样是以直接竞争法的原理对牛奶中的AFM1进行测定,Parker等35用HRP作标记,将AFM1抗体固定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制备的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3.91041
8、)ng/mL,检出限为3.9104ng/mL。Tang等36也采用直接竞争法对AFB1进行检测,通过戊二醛将BSAAFB1复合物固定在核壳构造的磁性纳米颗粒上(CoFe2O4SiO2),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BSAAFB1聚集在铟锡氧化物的电极外表,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红甜椒样品中AFB1的检测中,检测范围为(0.0512)ng/mL,检出限为0.006ng/mL,与经典的ELISA法相比,结果稳定,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由于制备酶标抗体比拟复杂,所以一般采用间接竞争法来检测物质的含量。间接竞争法电极外表的抗原和待测抗原竞争结合了待测溶液中的抗体(一抗)后,然后参加标记的二抗结合溶液中的一抗,参加底
9、物后测量电信号的变化的经过37。Tan等38在间接竞争原理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种银沉积信号放大传感器,用于检测大米中的AFB1,通过测定银离子的量,进而获得溶液中AFB1的量。在最佳条件下,该免疫传感器测定范围(0.110ng/mL),检出限为0.0602ng/mL。Piermarini等39基于同样的原理,通过96孔丝网印刷微电极测定AFB1,对于玉米中AFB1的检测范围为0.052ng/mL,相比于单个的丝网印刷微电极,该方法提高了分析通量,减少了分析时间,降低了分析成本,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夹心法是用酶标记抗体,与固定在电极外表的抗体相结合的抗原构成夹心构造,进而催化氧化复原反响,导致电流的
10、变化。Zhang等40采用双抗夹心法对AFB1进行检测,将BSAAFB1固定在单层碳纳米管/壳聚糖薄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在最佳条件下检测范围为0.01100ng/mL,检出限为0.0035ng/mL。此传感器已经被应用于玉米粉中AFB1的检测,检出限低至0.0135ng/mL,远远低于国家的验收标准。王瑞鑫等41将AFB1抗体物理包埋在壳聚糖金溶胶(CSGNPs)复合材料中,以K3Fe(CN)6为探针进行检测,检测范围为0.11.1ng/mL,检出限为0.05ng/mL。固然该传感器简便、快速,但是物理吸附的AFB1抗体会在分析经过中发生脱落,导致传感器的灵敏性和重现性降低。1.2阻抗型免疫传
11、感器阻抗型免疫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响后引起的电子转移阻抗的变化来检测分析物,相比于其它免疫传感器,阻抗型免疫传感器一般不需要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也无需使用二抗放大信号,大大简化了传感器的制备。Ma等42通过一步法在金微电极外表电沉积壳聚糖AuNPs复合纳米材料,将AFB1抗体共价固定在电极上后,结果显示,AFB1抗体的固定以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增大了电子转移电阻。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130ng/mL,检出限为0.06ng/mL,此方法检测时间较短,且一步法电沉积不仅大大简化了传感器的制备也制造更多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Costa等43将AFB1抗体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金电极,基于抗
12、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构建了一种免标记的传感器,其检测时间为15min,检测范围为0.00010.02ng/mL,检出限为0.79pg/mL。该传感器不仅操作简便,且灵敏度较高,为黄曲霉素的现场快速检测分析提供了可能。Yu等44用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共价结合将AFB1的抗体固定在电极上,抗原抗体的结合阻碍了电子的转移。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在(0.110)ng/mL,检出限达0.03ng/mL,相比传统的TLC或HPLC法,此方法成本低廉,且离子液体的修饰为抗体固定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Owino等45通过直接吸附作用,将AFB1抗体固定在聚苯乙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曲霉 毒素 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应用
限制150内